<h3> 2013年10月1日上午11点50分,我们离开位于苏格兰和英格兰边界的逃婚小镇之后,继续南下。车子刚一启动,拐个小弯,就进入英格兰。我们在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行驶,道路越来越窄,坡度变化越来越频繁,可是司机却把车子开的飞快,车子前后颠簸的象一艘小船。导游说,这司机小伙子就是喜欢这种刺激。</h3><h3> 下午一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山里一个小酒店。</h3> <h3> 在这个小酒店里。我们吃了一顿典型的英国午餐,一碗土豆泥汤,一块面包,一个大鸡腿配点儿胡萝卜与青豆,三个冰激凌球,一杯凉水,竟然把大家吃的连晚饭都吃不进去了。</h3> <h3> 这个酒店虽不大,但周围的环境真是一派田园风光。我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只好选几张照片自己慢慢去欣赏吧。</h3> <h3> 下午三点,我们来到了温德米尔湖。</h3><h3> 温德米尔湖是英格兰最大的一个湖泊,形成于上一次冰川末期。湖区位于英格兰西北海岸,该湖形状狭长,湖长17公里,最宽处1.6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除受四周高地的雨雪滋润,温德米尔湖还接收来自附近其他湖泊的水源,如格拉斯米尔湖。湖水从利文河流出。</h3><h3> 该湖于1951年被划归为国家公园,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十一个国家公园中最大的一个。湖区拥有英格兰最高峰斯科菲峰。坎伯里山脉横贯湖区,把湖区分为南、北、西三个区,湖区北部最大的城镇是凯斯维克。</h3><h3> 湖畔的景色还算漂亮,但是要是和法国的安纳西湖以及瑞士的莱芒湖相比却要逊色不少。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温德米尔湖、法国的安纳西湖和瑞士的莱芒湖。</h3> <h3> 不过,温德米尔湖畔的游艇码头、大白鹅和一大片绿草地还是很好看的。</h3> <h3> 四点离开湖区去曼彻斯特。曼彻斯特是世界工业的发源地,自十三世纪开始,这座城市便迅速发展起来了。十四世纪,移居此地的佛兰芒织匠创办了亚麻和毛纺业,为曼彻斯特的发展奠定了头一块基石。十六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工业城市,它出产的呢绒、毡帽和粗棉布甚至远销海外。</h3><h3>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1764年,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开始了从纺织机器发轫的工业革命。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1789年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装备纺织厂,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这里发达的棉纺织工业给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分三路,原来泥沙搀杂,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又以轮纺,由精卷而为细丝。凡七八过,皆用小轮数百纺之,顷刻成轴,细于发矣。染处则在下层,各色俱备。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他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100多年前此地棉纺业的盛况。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h3><h3> 我想,清政府如果那个时候就行改革开放之策,引进科技,中国现在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不过,现在的中国人所知道的曼彻斯特,可能主要是因为足球。曼联这支球队,自1902年正式成立以来,既经历了红魔崛起的辉煌,也经历了1958年2月6日发生在慕尼黑的那次空难。那一天,球队在参加欧洲俱乐部杯、淘汰了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后,曼联队一行在慕尼黑转机,准备飞回英国。在那个天气糟糕的下午,曼联乘坐的G-阿尔苏-609飞机两次试图起飞都没有成功,在第三次尝试中,飞机冲出跑道尽头,撞入了那里的建筑物中。在这次灾难中,机上43名乘客中有23人丧生,曼联队半数以上的主力也都在空难中丧生了。曼联遭遇了空前的打击。在那个赛季后半段,俱乐部火速签入一些球员,加上一些预备队和青年队的选手,拼凑起了一支能够征战的队伍。最终,曼联还是获得了亚军。不能不让人们称奇。</h3><h3> 曼联队的主场就是这个老特拉福德球场。坐落在曼彻斯特城人群最密集区域的老特拉福德球场,因为混合着高贵,典雅与现代感气质。老特拉福球场的设计,在色彩运用上追求庄严而又瑰丽的视觉效果。正门上有巨大的"MACHESTER UNITED"字样。</h3> <h3> 大字下面是在1958年那场空难之后在废墟中重建曼联的功勋教练巴斯比爵士的塑像。巴斯比右手叉腰,左手抱球,凝视着前方,仿佛在默默为红魔的明天祈祷。</h3> <h3> 正门对面是三个球员的塑像。球场一端的墙面上挂着当年遇难球员的巨幅照片,以示纪念。</h3> <h3> 晚饭是在辣妹子餐厅吃的。这个餐厅坐落于曼彻斯特唐人街,也被称为"曼彻斯特中国城"。这个唐人街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的南部,始建于1786年,被夏洛特街、波特兰街、牛津街和莫斯利街包围。它仅次于伦敦唐人街,为英国第二大唐人街。</h3><h3> 20世纪70年代,华人在这一带闲置的建筑里开起了中餐馆,后来,因为华人群体不断壮大,到了80年代,唐人街得到了蓬勃发展,餐馆、超市、理发店、中医药诊所等各种商店应有尽有,生意兴隆。每个来此参观的游客都以为自己走进了中国,这里琳琅满目的中国玩意和林立的餐馆让人产生回到中国的错觉。这个多姿多彩的唐人街为留学生提供了便利,因为这里的超市出售中国调味品和食品,让留学生可随时随地品尝中国特色食品。</h3><h3> 下面的照片是辣妹子餐厅,附近一家餐厅的花盆灯很是好看。</h3> <h3> 七点去酒店住宿。天已经全黑了,可是一路上看见很多块业余足球场,少男少女在那里踢足球。如此普及的足球运动,难怪人家的水平那么高。我同时又想到一个问题,今天是星期二,我们的中学生晚上七点钟的时候在干什么呢?</h3><h3> 半个小时的后来到了酒店。这个酒店很古老,它的古老不在于这个小电视,而在于它的电梯一次只能站三个人,而且还要手动开关电梯门。</h3> <h3> 夜里下了小雨,第二天早上起来,天气有些凉,但是空气特别清新。和英国所有的小镇一样,这里也是非常的古朴典雅。小镇的房子都很漂亮,绿化也搞的很好。你看这个小院。</h3> <h3> 英国人就是热情,房子的主人,一个白发苍苍的绅士看见我在外面拍照他的房子,于是他主动在窗子里面端起一个小花盆,示意让我拍照。我拍下之后,互相伸出大拇指,表示感谢。</h3> <h3> 我在拍照酒店门口的雕塑时,一个老妇人也主动提出给我俩来个合影,这种素质,不能不让人钦佩。</h3> <h3> 街道两边的绿化也搞得很好,主要是这些猴尾松。</h3> <h3> 8点半,继续出发,去斯特拉福德看莎士比亚故居。</h3><h3> 车子一直向南开,阴天,都十点了,对面开来的汽车都打着大灯。一路上车流量很大,经常有一些大型集装箱和我们并行,遮挡着我们的视线。向窗外看那雾蒙蒙的原野和牛羊,另有一番滋味。团友们一顿神侃闲聊之后,渐渐的都睡着了,只有司机还小声放着英格兰的摇滚乐。</h3><h3> 10点半来到一个休息站。休息站里琳琅满目,休息站外面的绿地格外翠绿。</h3> <h3> 11点继续出发。开出不久,看见前进方向的左边一块地面上每隔五米左右就有一个拱形的小窝,我正纳闷呢,导游说那是快乐猪的猪窝。大家急忙拿相机,可惜车子太快了,谁也没有拍照下来,算是留下一个遗憾。</h3><h3> 又前行了几分钟,进入全英国唯一的一条收费的高速公路,这条公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缓解通往伯明翰的交通压力,也是私人修建的。</h3> <h3> 11点45分,车子下了高速公路,天空稍稍有些放晴了。11点50分进入斯特拉福德小镇。小镇的风光另有一番风味,异常漂亮,似乎把莎翁时代的原貌都再现了出来。</h3> <h3> 莎士比亚家乡的小镇。</h3> <h3> 买了参观门票之后,开始参观莎翁故居。</h3><h3>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h3><h3> 莎士比亚在世时只是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是他的名声并没有达到今天这样显赫的程度。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洲,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在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像尊敬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剧作家萧伯纳把这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文化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其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有人说他不只属于英国,而是属于全世界的;有人说他不只属于文艺复兴时代,而是属于永远。时至今日,可以说,只要是有点文化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莎士比亚的名字都会一直被人们牢记。</h3> <h3> 莎士比亚的故居位于斯特拉福地区的一个小镇的亨利街北侧,是一座带阁楼的二层楼房。</h3> <h3> 这座16世纪的老房子的外墙是泥土颜色,斜坡瓦顶,所以在周围的建筑群中十分显眼。</h3> <h3> 莎士比亚故居的后花园。</h3> <h3>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这座楼上二楼的主卧室。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h3><h3> 进入莎翁故居之后,首先放了两分钟的小电影,配以中文解说。然后进入故居参观。可看的地方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房间内部的设施,包括莎翁出生时的房间。</h3> <h3> 如今,莎士比亚故居管委会的博物馆部门负责收集、保养和展览来自伊丽莎白和斯图亚特时期的稀有早期家具、家居物品、绘画和纺织品,以及其他陈列在莎士比亚故居里的博物馆收藏品。与莎士比亚家庭有关的房屋大多保存至今并保留着它们的原样。</h3> <h3> 另一部分就是后花园了。这里不但风景漂亮,管委会还安排了一些演员在后花园里不断表演莎翁的剧作。</h3> <h3> 热情好客的演员们不断和游人互动。</h3> <h3> 男女演员在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小伙子在向二楼窗户里的姑娘求婚。</h3> <h3> 小镇的建筑保存得真好,你看这个挡车用的木桩,几百年了,还是这样结实,竟然没有腐烂。简直不可思议!</h3> <h3> 咖啡屋的生意就像屋檐上的鲜花,做得红红火火。这种情况在欧洲处处可见。</h3> <h3> 街头雕塑充满活力。13点10分,离开小镇,发车去牛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