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散记之杭州说宋 葛维举/文

阳春白雪

<h3>  杭州,作为中国古代南宋王朝的都城,被人称之宋城。所以,一到杭州,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个王朝一一南宋。</h3><div> 本来,在我们中国历史的教科书上,南宋和北宋,是做为一条皇家血脉,被统称为宋朝的。北宋在前,南宋在后,前后存在320多年,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存在比较长的朝代了。然而,熟读典籍,才发现,在这320多年间,宋朝的存在,是相当不容易的。</div> <h3>  公元960年,当宋朝在中华大地上站立起来时,在中国北方,先后又有多个少数民族崛立了起来。先站立起来的是契丹,接踵而来的是党项、女真、蒙古,分别以辽、西夏、金、元为国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虎视中原,和宋朝分庭抗理,争夺江山。<br></h3><div> 也是,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九州大地谁都有份,就你宋朝能呵?你能坐得的,我们就不能坐么?谁也不是后娘养的,"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于是,皆动杀伐,南征北战,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你要开疆拓土,我就攻城掠地,整整三百多年间,刀光剑影,鼓角争鸣,闹腾不断。</div> <h3>  就在这战争频仍,烽火硝烟中,北宋和南宋走完了它三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寿终正寝,留下了许多千古兴亡的悠悠往事,让我们去细细地咀嚼和品味。</h3><div> 因为是在杭州,所以品评宋朝,我们当从宋城杭州开始。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杭州是非常响亮的一个。不仅是在现在,就是在古代,杭州就以其繁华和优美而声名远播。不仿我们先来看看大诗人白居易是怎样赞美杭州的:</div><div> 江南好,</div><div> 风景旧曾谙:</div><div> 日出江花红胜火,</div><div> 春来江水绿如蓝。</div><div> 能不忆江南?</div><div> </div><div> 江南忆,</div><div> 最忆是杭州。</div><div> 山寺月中寻桂子,</div><div> 君亭枕上看潮头。</div><div> 何日更重游? </div> <h3>  《忆江南》的词白居易填了三首。上述二首是写杭州的,另一首是写苏州的。现在我们只说写杭州的这二首。这是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前一首写的是杭州一带春景,后一首写的是西湖天竺寺的秋景。两首词通过花的艳丽,水的丰韵,桂子的曼妙,潮头的壮观,把记忆中的杭州美景跃然纸上,让人体会出江南杭州风光是何等的旖旎秀丽。不过,这仅仅是唐代的杭州,到南宋在杭州建都后,杭州就更加繁华兴隆,俏丽多姿了。宋代词人柳永置身其间,多有感概,一首《望海潮》尽数杭州无限优美:</h3><div> 东南形胜,</div><div> 三吴都会,</div><div> 钱塘自古繁华。</div><div> 柳烟画桥,</div><div> 风帘翠幕,</div><div> 参差十万人家。</div><div> 云树绕堤沙。</div><div> 怒涛卷霜雪</div><div> 天堑无涯。</div><div> 市列珠玑,</div><div> 户盈罗倚竞豪奢。</div><div> 重湖叠献清嘉,</div><div> 有三秋桂子,</div><div> 十里荷花。</div><div> 羌管弄晴,</div><div> 菱歌钓夜,</div><div> 嬉嬉钓叟莲娃。</div><div> 千骑拥高牙。</div><div> 乘醉听箫鼓,</div><div> 吟赏烟霞。</div><div> 异日图将好景,</div><div> 归去凤池夸。</div><div> 从柳永的词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参差十万人家"的杭州,那时就已经是世界上的大都市了,还可以品味出西湖的山水绝佳,钱塘的恢弘壮阔,宋城的美轮美奂,多么让人心动,使人神往。所以,据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优美句子被金主海陵王完颜亮看到了,使他侵吞南宋之心愈发膨胀,欲望愈演愈烈,难以煞止,一次次向南宋进攻,妄图将南宋大好河山划归他大金的版图。</div> <h3>  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柳永的词属文学作品,其中肯定有渲染夸张成份,不足以让人信服。但是,只要我们翻翻记录比较客观的史书,就会发现柳永的词并不都是溢美之说,史书记载,南宋迁都临安(杭州)后,开街筑城,大兴土木,"筑九里皇城,开十里天街",形成金壁辉煌的皇城和热闹非凡的清河坊(河坊街)。对这歌舞升平的景象,当时还有诗云:</h3><div> 山外青山楼外楼,</div><div> 西湖歌舞几时休,</div><div> 暖风吹得游人醉,</div><div> 直把杭州比汴州。</div><div> 诗中的汴州,就是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和杭州比起来,当时的汴京,则更为繁华,更为兴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当时"八方争凑,万国咸通",是北宋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中心,一幅《清明上河图》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北宋时汴京民俗风情的繁荣盛景,说明了北宋时经济和社会生活已发展到了相当程度。</div> <h3>  的确,宋朝自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后,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市井趋于鼎盛。有这样一组数据,足以证明宋朝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面貌。如果将宋朝商品流通折合现代价值,可达六十亿美元,居当时世界之首。人口较唐朝增加一倍,突破一个亿,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二,人口城市率高居世界前列,出现了不少象汴州、杭州丶苏州这样的大城市。在农业方面,水稻种植面积比唐朝翻两番。此外,还有火药、指南针、印剧术等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都使宋朝的综合国力达到前所末有的颠峰,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所望尘莫及的。</h3><div> 那么是什么使宋朝得到如此发展程度的呢?这恐怕和宋朝所实行的"文官政治"不无关系吧。这一点,我们还应感谢宋太祖赵匡胤。史书记载,赵匡胤取得政权后,在使用文臣上实行"两个不杀"政策,即对犯错的文臣实行只贬不杀,对议论朝事者不杀,并且还实行了文官当"一把手"制度。这种用人路线出于何种考虑,我们不必细考。但恐怕正是这种政策的实行,才使宋朝特别是北宋,政治上比较清明,由此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进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使宋朝思想文化生活走向活跃,走向繁荣,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诸如王安石、司马光、寇准、包拯、范仲淹、沈括、朱熹、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出现了许多思想著作、科学著作、文学著作及佳作名篇,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宋词,是继唐诗后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又一朵奇葩,卓尔不群,兀立词韵峰巅。</div> <h3>  看来在宋朝,文化人很受社会尊重,是很吃香的。那么武将呢?比较起来,武将就没那么幸运了。北宋时的杨家将一门忠烈。抗辽守土,战功卓绝,屡受褒奖,还算可以。但到了南宋,一心精忠报国的岳飞,可就惨了。他不但没有实现雪靖康之耻,北定中原的愿望,反而在他即将收复中原之际,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被大奸臣秦桧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杀害在杭州风波亭。</h3><div> 在杭州,瞻拜岳墓时,我就想,对于岳飞之死,被千夫所指的大奸臣秦桧、王氏、张俊等侫贼实属罪可当诛,死有余辜。但我还觉得,从岳飞当时地位看,仅仅秦桧一伙贼党是断然杀不了岳飞的,在他们后面,还应站着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这个人不是别人,很可能就是皇帝赵构。不信,让我们想想看,当时的岳飞抗金打虏,收复河山,可谓战功卓著,战绩非凡。"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面对这样一个影响朝野的人物,就是秦桧权力再大,如果皇帝不允许,给他一万个脑袋,他也不敢杀岳飞的。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岳飞之死,既是奸臣的陷害,也有皇帝的默许,他们谁也逃脱不了干系。</div><div> </div> <h3>  除此而外,我还认为,岳飞之死和岳飞自己怕也有些关系。不是么?我们来看看岳飞那首著名的《满江红》吧。</h3><div> 怒发冲冠,</div><div> 凭栏处,</div><div> 潇潇雨歇。</div><div> 抬望眼,</div><div> 仰天长啸,</div><div> 壮怀激烈。</div><div> 三十功名尘与土,</div><div> 八千里路云和月。</div><div> 莫等闲,</div><div> 白了少年头,</div><div> 空悲切。</div><div> 靖康耻,</div><div> 犹未雪;</div><div> 臣子恨,</div><div> 何时灭?</div><div> 驾长车,</div><div> 踏破贺兰山缺。</div><div> 壮志饥餐胡虏肉,</div><div> 笑谈渴饮匈奴血。</div><div> 待从头,</div><div> 收拾旧山河,</div><div> 朝天阙!</div><div> 应该说,这是一首慷慨激昂,豪气冲天的壮志歌,抒发了岳飞打虏击寇,还我河山的浩浩正气。但我们细品词意,雪"靖康"之耻,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意思是说要报靖康年间北宋二帝(赵佶、赵桓)被金人北俘的耻辱,迎二帝还朝。表面上看谁也说不出别的,但放到当朝皇帝赵构心里,就不那么简单了。赵构得想呵,你岳飞老喊迎回二帝,如果真的迎回来了,那还了得?这皇帝宝座由谁来坐?俗话讲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宝座能坐得了三个皇帝吗?看来,你岳飞真的不识时务,有点发呆,老喊迎回两个"老家伙",就没有好好地"研究"我,"读"我,"读"不"懂"我,能是我的"老铁"吗?既然不是我俯首贴耳的"老铁",留你何用?正好秦桧给你安上"莫须有"的罪名,那就"莫须有"吧,不需我动手,借秦桧之刀,杀了你算了。于是就有了忠臣良将的千古奇冤!</div> <h3>  岳飞被杀害了,倾尽西子湖水,也洗不尽岳飞的千古冤屈!那么,宋朝对武将为何如此残忍呢?让我们再来说说赵匡胤。赵匡胤开国后,他结合自己的情况,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最怕的是武将当权,因为武将手中有兵,容易对皇权产生威胁,所以他"杯酒释兵权",解了不少武将的甲,想从中防止武将的造反。南宋对待岳飞,是不是在继承他祖上的衣钵,怕岳飞造反呢?这就无从得知了,需要严谨的史学家们去慢慢的梳理和判解。</h3><div>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宋朝早已死亡,葬进历史烟尘之中,可它却给后人留下了杭州,留下了宋城,留下了历史的疑惑,让人们去游览,去回望,去思索,去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想象…...</div><div> 注:文中《清明上河图》为局部画面。</div> <h3> 戊戌年于伊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