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怀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带着"高中教育要发出龙华声音"的使命,龙华区39名高中青年骨干教师远赴武汉,于2018年1月21日至28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活动。<br></h3> <h1 align="center"><b>量身定制的培训大餐</b></h1> <h3> 开班典礼简短而隆重,之后大家迅速进入了学习模式。武汉华大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为研修班精心准备了一场培训大餐,六天的课程高端实效,丰富多彩。既有理论学习,聆听教授讲座;又有实地考察,深入名校课堂;也有互动问答,感受智慧碰撞;还有小组合作,展示创意汇报。</h3> <h1 align="center"><b>重回校园 如饥似渴地学习</b></h1> <h3> 刚到华师,两位班主任和全体班委、小组长就连夜召开了一次班委会议。会上统一了思想,宣布了纪律,明确了任务,确定了分工。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每天的暖场、开课和结课按小组依次轮流,由学习委员负责。研修班的学习情况要通过美篇这个窗口展示出去,由宣传委员和小组长共同落实。王宏莉班长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外出学习由小组长负责点名,每天晚上十点小组长负责查寝报平安,一个都不能少。</h3> <h3> 来到武汉,大家放下了一切私心杂念,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整个培训期间,大家都能严格遵守培训纪律,从不迟到早退。所有的学员都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力争学有所获,不辱使命。课堂上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聚精会神地听,一丝不苟地记,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h3> <h3> 学习期间,武汉进入极端低温天气模式,但学员们毫不畏缩,克服了天气带来的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参观华中师大一附那天下午,虽然雨雪交加,但39位学员无一人缺席,集体冒雪走进一附进行学习交流。</h3> <h3> 白天学习,晚上美篇。各个小组的美篇不光是展示我们的学习情况,更是对一天学习的反思总结提炼,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小组成员聚在一起构思策划,反复推敲斟酌,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过程,见证了同学间的深情厚谊。</h3> <h3> 学习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为了让学习汇报更有创意,各小组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小组成员聚焦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碰撞中闪光,一个好的方案就是这样生成的。</h3> <h1 align="center"><b>武汉之行 我们收获满满</b></h1> <h3 align="center"><b>收获之一:听名家讲座 感悟教育教研</b></h3> <h3> 湖北省教育科学学术带头人徐学俊教授作了题为《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的讲座,建议一线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定位科研方向,从课程资源开发、学法指导、班级管理、学生培养方面进行研究。徐教授总结了教学科研的五大秘诀:学会选题、学会骄傲、学会借鉴、学会小题大作、学会创新。</h3> <h3>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田友谊教授指出教育科研不能求新求异、贪大求全,也不能跟风随潮、穿凿附会,一定要从教育问题出发,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细化研究内容,提炼研究成果。</h3> <h3> 全国知名行动德育专家邹六根教授在平凡的职校班主任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正高级教师。邹老师认为:文化是根,德育是基,文化引领是立德树人的根基。在班级文化建设上,邹老师自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架构一个文化系统、凝练一个班级图腾、铸造一种师生精神、实施系列内化行动、展示一个班级形象。运用这套方法,邹老师打造出了一届又一届的骆驼班,他希望他的学生都可以像骆驼一样,具有"忠勇智行"的品质。</h3> <h3> 武汉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的田恒平教授幽默风趣,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告诉我们班级管理的真谛——无为中大成。制定制度,以规矩成就方圆;设定目标,以希望创造奇迹;倡导民主,让学生当家做主。在无为的管理模式下,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老师成为一个旁观的智者。</h3> <h3> 华中师范大学王后雄教授详细解读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旧方案相比,新方案呈现出三大变化:明确了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加强了课程实施制度建设。关于新高考,王教授指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纳入高校招生选拔体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模式将成为常态。高考改革从根本上倒逼高中学校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h3> <h3><p align="center"><b>收获之二:看荆楚名校 思索特色教育</b></p></h3> <h3> 武钢三中是首批中国百强中学,已有19名学生在国际学科奥赛上获得金牌和银牌,其中17名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和银牌,居全国第一位。</h3> <h3> 武汉六中是一所百年老校,以“修德、尚智”为两翼,着力打造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有50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还有30多个国际发明大赛奖章;二是航空教育一飞冲天,六中的空飞班一直保持着出飞率全国最高的记录,被誉为"全国最牛空飞班";三是国际办学一枝独秀,学校成为湖北省唯一获得AP国际课程官方教学代码的公办高中;四是体育特长全面发展,10名学生获得中国田径队备选队员资格,2名学生被中国篮协选拔为国家少年队队员。<br></h3> <h3>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是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学校历年高考重点率、名校率、高分率均居省内榜首。学科竞赛全国领先,国际奥赛各学科目前共荣获30枚金牌、4枚银牌和1枚铜牌,名列全国前茅。</h3><h3> 学校育人观念先进,提出了“关爱身心健康,塑造必备品格,培养关键能力”的育人观。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两把”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关键能力。</h3> <h3> 江夏一中为研修班献上了三节精彩的研讨课。语文课上,老师引领着学生从典型例题入手,总结规律,形成方法,举一反三。数学课上,老师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动,一法多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h3><h3> 学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设定了"358"目标——3年站稳讲台、5年迅速成熟、8年成为骨干,并为此制定了12条具体的培养措施。其中"青年教师担任执行校长""师徒捆绑评价""一周学习清单"的措施引起了大家的关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收获之三:问成功经验 探寻育人之路</b></h3> <h3> 对武钢三中在学科奥赛上取得的成就,老师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举手提问。程校长毫无保留地介绍了武钢三中成功的秘诀:一是特色立校,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和体艺科技活动两个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二是竞赛课程校本化,竞赛班在高一上学期就要学完高中三年所有的数学课程,搭好学科知识框架,之后再进行"精装修",对知识进行细化;三是竞赛班采用"主教练负责、教练组协同"的管理制度。</h3> <h3> 在武汉六中,学员们以科组为单位与六中的科组长进行了座谈。语文组名师辈出,有"语感教学法"创始人洪镇涛老师,还有"学长式教学"创始人胡明道老师,他们虽然已经退休,但依然在六中开设工作室,培育年轻教师。政治科组在复习备考中的具体做法是:名师引领,专业培养;钻研高考,打造平台;精细教学,团体合作;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其它科组也坦诚地介绍了他们的教学模式、备考措施。</h3> <h3> 华师一附中科教处的余国主任就大家关心的"教学模式"、"科研氛围营造"、“校本课程”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回答。余主任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万能的,千万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个性的教学模式。关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余主任提出了几点建议:要争取当班主任,要积极参加比赛,要有当教育家的决心,要坚持做课题研究,要撰写论文,要注重学科竞赛,还要特别注重个人的品行。</h3> <h3> 听完江夏一中郑校长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报告,老师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请教: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应对高考的有效措施;对新课标的看法;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学校的管理模式;如何缓解老师的工作压力。郑校长对提问一一进行了解答,回答坦诚实在,语言幽默风趣,整个交流活动笑声掌声不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收获之四:观小组汇报 分享团队心得</b></h3> <h3> 付出总有回报。各个小组的汇报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形式活泼、创意十足,充分展示了学员们的智慧和才能。</h3><h3> 游子藜小组用诗词记录了学习的过程,用歌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用镜头记录了同学间的友谊。</h3><h3> 洪木赞小组把学习的感悟与美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h3><h3> 徐莉小组围绕着“热爱”“务实”“坚毅”“高效”“健康”这五个关键词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体会。</h3><h3> 周康小组采用小品的表演形式再现了学习的过程,幽默诙谐,发人深思。</h3> <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别感谢</b></h1> <h3> 特别感谢两位班主任老师!从接站到安排食宿再到陪同学习,每一处都凝聚着你们的细心、关心和爱心。</h3><p> 特别感谢王宏莉班长和徐国年教研员!与你们同吃同住同学,我们真的很幸福。</p><h3> 特别感谢班委和组长们!在培训期间你们默默地奉献付出,尽心尽力地为大家服务,全班同学为你们点赞!</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束语</b></h1><h3> 培训结束了,但学习永远在路上。</h3><p> 唯有为梦而闯,方能不负芳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