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看影片《无问西东》已近一周,一直有种冲动想抒发一下所感,里面的很多场景时时串烧着脑海里积存的画面。</h3><h3>是"西南联大"这个特别称谓吸引我去看此片的,实在喜欢民国的那些人那些事,而所有的喜欢与这所奇迹大学无不相关。</h3><h3>回想2013年前后,我的所有阅读几乎都围绕民国题材,也自嘲自己读"无用"的书,甚或有与社会脱节之嫌。那时单位还在中山广场边上,与图书馆近,常在午饭后信步前往。记得先是从图书馆无意翻到的一本《民国传奇女子》起步,对书里的几个女子心生欢喜继而想了解更多,特别是优雅灵气才女林徽因是我最喜(那时网上还没遍传她的故事,先自我得意一不小心踩上潮流前沿,其实更多是希望不要把她泛滥至任意主题),然后就把图书馆凡写林徽因和林写的作品,都找了看了个遍,又对因她延伸开去的人物发生兴趣,徐志摩的,胡适的,陆小曼的,老金的,这些与她布线紧密的必看。</h3><h3><br /></h3> <h3>其他只要有线脉的,都顺线追踪。钱钟书杨绛与林家是邻居曾因猫牵扯,以前就看过他们作品,这时又兴致十足找了其余的来看,有些重复再看也感悟不一。钱的《围城》中国老小皆知,杨绛的《我们仨》《洗澡》《干校六记》笔调沉稳,坎坷世事在其平静诉说中似只见岁月的青山远黛。而她那句"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更是点拨着俗人的我们。</h3> <h3><br /></h3><h3>沈从文曾得林徽因资助,在沈来林家参加"太太的客厅"时还怯怯的,后来熟悉了,林低调资助他并不断鼓励他,谁说太太客厅只是高谈阔论,也激励了一个年轻作家胆魄,最终成为文学大家或许也与此有潜因呢。看沈的《边城》不过瘾又及《沈从文全集》,并由沈从文而引出他夫人张兆和家的姑苏传奇张家四姐妹,因四姐妹的小妹张允和酷爱昆曲,探趣去宁波大剧院第一次观赏了场昆剧"牡丹亭",以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凄美来个感性理解,又寻了小妹夫婿周有光的作品领略语言美,可惜有点读不进…</h3> <h3>梅贻琦、蒋梦麟等大咖名字每本书都有出现也不容错过,而印象深刻的是梅校长夫人韩咏华,当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让丈夫一心科研和教育事业,与其他几个教授夫人合作,研制出一种上海式的米粉碗糕出售,取名"定胜糕",意为坚信抗日胜利。堂堂清华校长夫人矣,上大街卖糕,现在能想象否?</h3> <h3><br /></h3><h3>影片中每出现一个场景,脑海里就自动串联,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似乎曾经偷吃的美味在此时百香满溢。周日上午的电影院里不足十人,之前有意找个四围不着人的位子,便于舒展心情也便于泪花纷飞时不用掩饰。</h3><h3>看西南联大上课那一节,铁皮屋顶的教室雨点声砰然有力,掩盖了教授的讲课声,于是静坐听雨。浮现出当时梁思成林徽因担任校舍设计师,一再为资金问题改理想中的设计方案,高楼变矮楼,矮楼变平房,砖墙变土墙,几乎每改一稿,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直至把有限的青瓦给了图书馆,其余都成铁皮茅草屋顶,梁心酸说了句"茅草房,是个农民都会盖,要我梁思成做什么?"</h3> <h3>看到跑防空洞这一节,影片中出现陈寅恪和闻一多等先生在躲警报时也从容淡定在防空洞不择地地給大家讲学,看到跑时不忘拎上鸽笼的陈,也記起背后很多的有趣故事。</h3><h3>怪人才子教授刘文典自称"十二万分"佩服陈寅恪,而对是其学生出身的沈从文不屑,某日跑警报,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行动不便,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外躲避。同学来搀刘他不让,大声叫嚷"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搀扶陈先走。而沈从文碰巧从刘文典身边过,刘面露不悦之色,说"陈寅恪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国粹,我刘某人跑是为了庄子,学生跑是为了未来,沈从文他跑什么跑?"</h3><h3>还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还对跑警报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这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也自愧不如的。</h3><h3><br /></h3><h3><br /></h3> <h3>也有不跑警报的,有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女生,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广东男生,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熟了。</h3><h3>而这个真实片段用到了电影里最感动人物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身上,他在警报时用锅炉炖煮妈妈给他分小包按天包装好的莲子,让他每天体味着一颗母爱心。当后来去练习飞行,已习惯给一帮贫寒孩子空投食物,最后再无食物可投时,为了那些等待着"晃晃"带来食物的饥寒孩子们,他把妈妈留的最后那些包好的莲子用精美棉布包扎好,全都空投下去,实践着他说过的"真实 真心 无畏 同情"。看到此,我热泪盈眶。他牺牲后,同学去他家转交画册遗物,他妈妈让两位同学稍等,然后递过让家人煮好的两碗莲子,给儿子的同学喝了再走,那同样是一颗妈妈的心。此时我手里仅有的一张餐巾纸已软绵湿透。</h3>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奇才教授特多。冯友兰先生是哲学教授,在联大时期授课之余,不是舞文弄墨,而是舞刀弄枪,喜欢收藏旧兵器,他收藏的大多是明清两代的遗留品,后来,他把收藏的旧兵器捐献给了历史博物馆,数量达六百多件。我的枕边这两年一直放着一本《中国哲学简史》,就是冯友兰老先生所著,此书还曾被届时的韩国朴总统在第一次离开青瓦台时成为振作精神的法宝,在她的自传里有提到,可怜如今又更惨地离开了青瓦台,不知是否还以中国哲学书来作她的精神振作剂。</p><p class="ql-block">同样学哲学教逻辑的金岳霖酷爱养鸡,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老金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想象着戴礼帽的老金与伸长脖子的鸡同桌,场面好生壮观。</p><p class="ql-block">絮絮叨叨的,聊得有点散,却又如何说得全,只记得自己每次在图书馆西南的那个角落搜索,尽着每次能借到的图书最高限额搬回来,然后沉浸在穿越时空的小幸福中。那时微信朋友圈人很少,没有用太多时间来刷手机,也没开始万步走路规划,每每晚饭后就一头扎进,隔周或一月就可以去更换一批书,真是人生好时光。</p><p class="ql-block">这所简陋又如神坛般的奇迹大学,看起来与我这个无缘读大学只读了中专的低学历者丝毫不会搭界,却也因着某种缘穿插进了我的生活空间,让大学校门外的我如此膜拜。人不能至,心向往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