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声风笛出深峡,穿峰破谷连万家。</h3><h3>蜀道而今任来去,宝成何处不芳华。</h3><h3> 一莫伸</h3> <h3> 宝成铁路越过了波澜壮阔不平凡的60年岁月。几代宝成人青春无悔;几代铁路人奋斗不息。血火淬炼的宝成精神,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千里铁道线上传颂。</h3> <h3> 宝成铁路镌刻了几代宝成人砥砺奋进的如歌行板。抗洪抢险,接受风雨的洗礼,天寒地冻,迎接冰雪挑战……偏远山区、艰苦小站、繁忙的一线都留下了他们不曾停歇的身影,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有多少真情!</h3><div> 宝成人的情怀与使命、光荣与梦想,因浸透汗水而分外厚重,因饱含激情而永远蓬勃。</div> <h3>宝成精神锤炼铮铮铁骨,</h3><div>一腔碧血铸就巍巍丰碑。</div> <h3> 1981年8月21日陇海铁路宝天段、宝成铁路宝广段、阳安铁路相继发生严重水害,尤以宝阳段最严重,宝成铁路运营60年来受到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经历了波澜跌宕、惊心动魄的风雨洗礼。</h3> <h3> 1981年8月,陕西关中西部和陕南地区连降大雨、暴雨。月降雨量宝鸡为413.1毫米,凤县435毫米,略阳689.9毫米,阳平关1010.1毫米,勉县706毫米。8月14日至23日连续降雨10天,降雨量为常年同期的4~6倍。8月21日,宝鸡、凤县、略阳、阳平关、勉县的日降雨量分别为110.9、105.7、113.9、186、95.2毫米。在此地区持续降雨时间之长,雨量之大,均属历史所罕见。由于连续降雨,水土饱和,再逢暴雨,致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坍,泥石俱下,酿成铁路重大洪水灾害。</h3> <h3> 8月19日,宝成铁路略阳至阳平关间首先出现险情,中断行车。</h3> <h3> 8月21日,陇海铁路宝天段、宝成铁路宝广段、阳安铁路(以下简称“三线”)相继发生严重水害,分别于11时、12时18分、11时封闭线路,“三线”均中断行车。在全长850公里的铁路线上,遭洪水袭击而发生灾害的有750公里。通往中国西北、西南的大动脉陷于瘫痪。</h3> <h3> 1981年8月20日笔者因执行工作任务下午到达红花舖车站,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千万条雨线积成了一幅茫茫雨帘,天地之间几乎被水填滿,雨声夾杂着风声,和着嘉陵江咆哮的吼声,令人发愁而又心悸。</h3> <h3> 21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车站北端道岔附近的小桥的河沟洪水涌上道床,冲向在三道保留的1103次货物列车,股道成了泄洪道。瞬间,顺洪水而下的泥沙石埋了车厢。</h3><h3> 站内流泥沙石漫道近5万立方米,堆积厚度4~5米,股道和7辆货车被掩埋。</h3> <h3> 南端进站信号机峪口峡谷处陡墙般的洪峰将20来米高的路基冲垮,又冲向紧挨公路边的储木場的千万根圆木推簇着蹿向天空,顺嘉陵江而下,暴虐横行,撞倒桥墩,砸毁房舍,扫荡万物,吞没一切。沿江边的公路就像切豆腐一块块被卷进江里。嘉陵江发出霹雳般的吼声,人们都被这罕见的水害惊呆了。</h3> <h3> 洪水过后的红花舖至黄牛舗区间稍为宽敞的河床成了水乡泽国。水中飘浮物随处可见,元木、房梁椽子、桌子、立柜、牲畜……一片狼藉,残不忍睹。</h3> <h3> 水灾后用片石重新修建的行车室。</h3> <h3> 13:00左右通过电话联系邻站油房沟站内三道护坡已被洪水冲垮,六辆棚车己被冲入江中。</h3><h3> 白涛/提供照片</h3> <h3> 红花舗至油房沟区间的嘉陵江4号桥被冲垮。4号桥原位于76公里556米处,为4孔16米钢筋混凝土桥。由于桥渡位置不当,桥梁与河流斜交约45度。略阳端桥头路基伸入河滩,压缩河道,桥梁长度不足。特大洪水将略阳端桥台冲倒,第4孔梁坠入江中,被洪水冲至下游200米处,桥头路基冲毁长50米,第3孔梁外移0.45米,宝鸡端桥台上游护锥被冲毁。</h3><h3> 白涛/提供照片</h3> <h3> 13时15分左右两邻站电话联系中断,宝成铁路交通中断,通讯中断,在现场目睹灾害破坏的严重情况要及时的向宝鸡分局领导汇报,及时布署抢修方案。</h3> <h3> 水害发生后,铁路、公路、供电、通信“四不通”,相互之间无法取得联系。沿线各工区、各工程队发挥各自为战的作用,迅速组织职工、家属、待业青年、民工齐上阵,清坍挖淤,抢修线路。铁路局、分局、站段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纷纷徒步奔赴现场,踏勘灾情,组织抢险和救灾。通过双石铺部队无线电台,通报宝成铁路水害情况。铁道部得知灾情后,立即指派李克非副部长率领工作组到达宝鸡指挥抢修。同时紧急调集抢修队伍,日夜兼程,进入抢修工地。</h3> <h3> 笔者在和车站职工家属一边组织抢险,一边把车站附近被水损的情况逐一记载,在沿途遭水害破坏不明的情况下,进行周密计划,毅然决然的同车站职工刘大忠于8月22日晨从红花铺车站沿铁路一路向北冒雨朝着生与死的衔接处走去……</h3> 我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过一座座被淤泥堵塞的隧道,从半山绕道而行,爬行过随时都可能被洪水卷走的桥梁,越过泥石流山体塌方的危险区段。在天黑、风高、雨骤、路险中艰难跋涉。尽管这样却没有忘记自画图纸,把一处处水害险情详细标记。 <h3> 12公里的路程艰难行走了10个多小时,下午16时左右到达黄牛铺车站,此时的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饥肠辘辘。在了解车站受损的同时车站值班员王成赶紧让站务员的妻子王秋媛给我们生火做饭。片刻,一碗热腾腾的荷包鸡蛋面端到面前狼吞虎咽食尽,感激之情难表衷肠。</h3> <h3> 稍做休息,我们又启程出发了,从洪水滔滔的嘉陵江3号桥架空的轨排上爬过,勇往直前朝着雾雨茫茫中走去……</h3> <h3> 3号桥位于黄牛铺车站北端,原桥为3孔16米钢筋混凝土梁桥,桥址在嘉陵江与后沟汇合处。1981年8月21日,因受嘉陵江洪水和后沟泥石流冲击,使略阳端桥台浅基受冲刷,2号桥墩断裂,台后路基冲开75米长的缺口,轨排悬空8米。</h3><h3> 王顺堂/摄影</h3> <h3> 深夜23时左右 ,一身疲惫的我们,来到了秦岭车站来不及休息就向车站值班人员了解洪灾险情。地势最高的秦岭站场也被从東部坡上渲泄而下的泥石流,将站台和股道道床 夷为平地,千疮百孔。</h3> <h3> 杨家湾至观音山17公里处高近20米的护坡路基被清姜河洪水淘空。</h3> <h3> 在淤泥拥塞了隧道里,有些地方山垮塌了,桥梁断了,钢轨悬空了扭成了麻花,就爬过半山上迂回而行……23日下午,在生与死的边沿,带着几多伤痕,一身泥水,在杨家湾车站乘上一辆专门接送的轨道车上终于到达了宝鸡,第一个向分局领导汇报了水害现场的情况,为抗灾抢险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依据。</h3> <h3> 这是解放军指战员在楊家湾车站清理车站股道间的沙石 淤泥。</h3> <h3> 而后,笔者又被分局派往秦岭抢险指挥部配合中铁一局完成抢修任务。</h3> <h3> 中铁一局集团7000多名职工奔赴抢险,苦战50余天,提前完成了宝成铁路的抢修,恢复了钢铁大动脉的畅通。</h3> <h3> 经过50多天的抢修鏖战,于10月20日12时恢复全线通车。</h3><h3> 抢修指挥部全体人员在秦岭车站合影留念。</h3> <h3> 广州铁路局韶关机务段二台內燃机在秦岭指挥部领导下支援抢险工作。</h3> <h3> 铁道部基建总局总工程师,在秦岭车站现场与中铁一局局长研究抢修方案。</h3><h3> 胡德谦/摄影</h3> <h3> 宝成铁路宝(鸡)广(元)段发生水害750处。37个区间,因水害中断行车32个。冲毁桥梁17座,有7孔梁体坠入江中。嘉陵江11号大桥,3个桥墩折断.4孔钢梁被洪水推入江中,1孔冲离桥台400米,2孔不知去向。</h3> <h3> 13座隧道成了“泄洪道”,洪水高出轨面3.5~4米,为了保护工地材料有3名职工在西坡车站附近的隧道内被洪水冲走而失踪。泥石流漫道53处,桥涵淤积堵塞192处。山体堑坡坍方340处,313公里100米~300米处坍方,砸死职工13人。路堤滑坍下沉45处。全段总计土石方量184万立方米。(西坡车站的灵官峽、琵琶崖隧道,当时的洪水淹没整个隧洞,洪水过后接触网上全是杂物)。</h3> <h3> 此次百年未遇的水害,破坏铁路线路之长、灾点之多、范围之广、损失之大、中断运输时间之久,是宝成铁路通车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亦为中国铁路史上所罕见。</h3> <h3> 凤州工务段所辖线路是重灾区,灾害发生后,段党委兵分两路,一查线路灾情,二救受灾群众。党委委员、副段长廖建军带领5名干部,3天徒步80多公里,趟过13个宽13米至70米过膝的淤泥潭,爬过2处40米和70米的悬空轨排,查清了凤州至宝鸡的线路灾情。两当站区灾情严重,群众缺衣缺食,段党委领导人带领机关干部,分4批徒步6个区间,趟过6处几十米宽的泥石流,冒着生命危险,攀过下临狂涛恶浪,上仅两根电力钢丝的悬空“桥”,第1批送去食盐和药品,第2批送去被子和衣服,第3批送去面粉,第4批送去被子和工作服,感动得职工和家属热泪盈眶。</h3><h3> 王锡儒/摄影</h3> <h3> 略阳电务段电缆工、共产党员韩诗海,与助理工程师郭长茹等5人,组成小分队,抢修通信线路。在泥水里徒步4天4夜,赶到嘉嘉陵江11号大桥。这时,大桥已被冲垮,二百多米宽,20多米深的江面,洪水夹着泥沙石块,咆哮而下。第一次强渡,被巨浪和滚石打了回来;第二次,他们远离桥台,冒着被恶浪卷走的危险,从上游泅渡,搏斗四五百米的距离,游过江面,架通5对通信线路。随后,他们继续北上,每人背着几十斤重的皮线,冒雨攀过钢丝“桥”,闯过一处200米宽、其深过膝的泥石流,和另一个架线队在宏庆车站汇合,接通了宝成铁路北段全部临时通信线路。22天里,徒步跋涉220公里,修通97公里电缆。常常十几个小时滴水不进。曾有两天,1斤挂面,1个南瓜,竟是6个小伙子的全部口粮。</h3> <h3> 年近六旬的聂家湾党支部书记潘天录,在洪水到来时,不顾自己家里的财物被淹没,组织职工首先搬出没有在家的3名职工的东西。接着,又将二十多位老弱病残群众,转移到山上,妥善安置。上级空投下的5百多斤面粉,他全部分给群众,自己1两没要。当他看到一位从外地返回的职工没有饭吃时,主动将自己仅有的10斤面粉送给这位职工。站区的职工和家属都吃上了白面,而他却吃的玉米面糊糊。</h3> <h3> 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西安铁路局工程处副处长刘云和,水害发生后,他被困在双石铺车站。先是徒步往南,到西坡车站查看灾情,后又与铁路局几位领导人,徒步往北向宝鸡进发。冒着大雨,边走边看边记录。遇到断桥,就翻沟涉水或从悬空轨排上攀过去。遇到塌方,就从淤泥上爬过去。经过5天的艰难历程,终于返回宝鸡,摸清了沿途110公里的灾情。随后,他任灾情严重的双石铺地区抢修指挥部指挥,就地组织职工、家属和待业青年,号称“五百子弟兵”、“三百土八路”,展开顽强的抢险斗争。</h3> <h3> 1981年8月28日,受水灾宝成铁路被毁坏的路段。</h3><div> 李少童/摄<br></div> <h3> 为统一领导、指挥抢修,铁道部决 定在宝鸡成立“铁道部宝成铁路抢修总指挥部”,下设秦岭、双石铺、宏庆、略阳、广元抢修指挥部,分段负责抢修。总指挥部针对灾情,提出“保证安全,争取时间,先通后固,照顾今后”的抢修原则。在抢修部署上采用两端推进,成都铁路局由广元向北,西安铁路局由阳平关向南接应宝(鸡)略(阳)段是重灾区,由铁路第一工程局由北向南推进;铁道兵第十师进驻宏庆,从中间分向南北进攻;铁路大桥工程局负责嘉陵江9号和11号大桥的抢修;西安铁路局从略阳向北接应,并负责全部通信、信号、接触网、供电、房屋的抢修和清除沿线障碍,抢修零小工点,铺轨整道,巡查看守和配合工作。</h3> <h3> 铁道兵第10师奉命组成抢修指挥所率第46团部队,从青海高原昼夜兼程2000多公里,开赴灾区抢修铁路。</h3><div><br></div> <h3> 西坡车站至9号桥地段遭受破坏最为严重,在16.5公里线路上,有2个车站被冲垮。8座隧道被堵塞,11处山体移位、滑坡、塌方,形成泥石流漫道,4处轨排悬空,最高处达30米,最长处达500米,山洪冲击点55处,需填土55万立方米。图为指战员团结奋战,征服“烂泥潭”。<br></h3><div><br></div><div><br></div> <h3> 指战员不畏艰难,点起篝火,进行夜战。</h3> <h3> 抢修部队奋战14个日日夜夜,于10月9日抢通了宝成铁路。铁道部、国家经委通电祝贺:“你们比预定时间提前22天完成了抢修任务,为打通宝成线宝广段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人民立了新功,不愧为英雄的铁道兵战士,不愧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中坚”。<br></h3> <h3> 在与洪水灾害的搏斗中,有的职工为了抢通铁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宝鸡东站抓斗机司机朱万成,在清理双石铺至西坡间塌方时,每天天一亮就开始工作,整天不下车,直到天黑看不见为止,4天任务两天完。在乘轻型轨道车查看工点时,壮烈牺牲。</h3> <h3> 抢修工作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连续降雨,冒雨作业,边修边塌,前修后塌,工作量不断加大,困难多,危险大。桥梁、路基、通信设施冲毁后,人员、物资运输和通信联络都十分困难。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各路抢修大军不畏艰苦,努力奋战,克服种种险阻,突破道道难关,使抢修进展迅速,工期一再提前。一家外国通讯社预言,修通宝广段需二三年时间。然而,事实是,宝广段仅仅经过60个昼夜,比原计划提前34天,即恢复全线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h3> <h3> 在此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率中央慰问团到灾区视察慰问。铁道部部长刘建章、铁道兵第一政委吕正操、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陕西省省长于明涛等,先后亲临灾区检查抢险工作,并慰问参加抢险的职工、家属以及受灾群众。 <br></h3><div> 王治国/摄影</div><h3> </h3> <h3> 1995年8月,时任宝鸡机务段纪委书记的何仲育在採访中写了一篇小故事:《杨静仁说鲜花送给抗洪救灾模范》。……10月6日上午11时许,中央慰问团趁简易列车,沿阳安线到达阳平关车站。站台上,略阳铁路地区工委书记刘臣等领导正在和职工们清理站台上污泥杂物,看到中央慰问团来了,赶紧迎上去迎接。杨静仁同志向陆续走过来的铁路职工们说:“我们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托来看望大家,同志们辛苦了!”“感谢党中央的关怀,感谢慰问团的首长!”在对车站附近的灾情做了简短的视察后,又到阳平关镇听取县区领导和铁路部门的领导汇报,和十多名在抗洪抢险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进行了亲切的交谈。</h3> <h3> 中央慰问团紧张的活动后在车站吃了些点心喝些白开水,就急匆匆的和于明涛省长、工委书记刘臣登上列车,沿沿途走走停停,察看灾情。于下午赶到了略阳车站。在站台上,杨静仁等领导亲切挥手,向坚守工作岗位和正在抢修铁路的职工致意。</h3><h3> 他们穿过铁路地区,来到略阳县城嘉陵江大桥上视察。桥下,滚滚黄泥汤般的江水虽说已经下落了数米,但仍然咆哮着奔向前方,江边铁路一侧的一些房舍,已被洪水冲垮了。江边另一侧的几栋楼房,空荡荡的矗在那里,洪水痕迹清晰地显示:洪峰曾经漫到了二楼。在略阳县城区进行了短暂的视察后,杨静仁等同志来到了县招待所,听取了地方领导汇报近期抗洪救灾的情况。</h3> <h3> 地方领导告诉杨静仁同志,8月21日那天晚上的洪峰,比略阳县志中记载的80多年前的那次洪峰,还多两千一百多秒立方米。1898年7月26日(清光绪24年),略阳当时“三河齐发,城中人民逃之不及,但见灭顶濡首,翻巨浪于江中,吁地呼天,发大声与水上。沿江伤人甚多,邑侯刘锟驾扁舟以飞渡,逃难象山……。”</h3><h3><br></h3> <h3> 但是1981年8月21日那天晚上,在顷刻间,全城被淹,十屋九倒在电话、铁路相继中断,电灯不明的境况下,略阳地方和铁路上的领导始终和群众在一起,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没有一个像县太爷刘锟那样逃跑的。杨静仁和中央慰问团的首长们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杨静仁同志还具体指示说,当前灾区首要的任务要把群众的住房、吃饭问题解决好,还要搞好秋种和其他工作,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铁路的抗洪抢险组织的好,成绩显著,希望你们再接再励,克服困难,争取时间,使宝成铁路早日全线通车。</h3><h3> 王治国/摄影</h3> <h3> 10月9日,驱车到了秦岭腹地又一重灾区一宝鸡市的凤县视察慰问。10月10日11时,慰问团从凤州车站乘坐轨道车北上,只见沿途每个区段,都有铁路职工在挥汗如雨的加固路基、桥梁、整修被洪水破坏了的线路。</h3> <h3> 当轨道车停在红花铺车站时,杨静仁等同志走下了轨道车到站台上视察,正在和职工一起清理站台的王云森站长赶快跑上前去迎接杨静仁同志。杨静仁等领导从站台这头走到站台那头,边走边听王云森的汇报:那天山上洪水夹裹着泥石流冲了下来,一下子就将停放在三道的1103次列车的13节车辆给埋了。泥石流还 冲毁了几间房子,差点儿连运转时都给埋了,杨静仁关切地问:“伤着人没有?”王云森回答说:“我们一看势头不妙,赶快通知大家转移,所以没有人员伤亡。”杨静仁点点头说:“那就好。”当杨静仁等领导在站台上视察时,站区和区间都有一队一队的铁路职工仍在整修线路。</h3><h3> 白涛/摄影</h3> 当杨静仁再次走到运转室门口时,车站助理值班员孙念强,为了表达铁路职工对中央慰问团的欢迎和感激之情,手捧一束刚刚采来的山花献给了杨静仁同志,他说:“感谢中央慰问团不辞劳苦来看望我们铁路工人!”杨静仁十分和蔼的看着这个朴实的小伙子,笑盈盈的接过了鲜花,然后对孙念强、王云森和身边的铁路职工说:“这次洪水灾害,铁路交通毁坏的很严重,修复的工程量大,时间也很紧迫,但同志们奋不顾身,日夜抢修,是很辛苦的这鲜花应送给你们,送给抗洪抢险的英雄模范!”说着就要把鲜花再送给孙念强和王云森。掌声和笑声响了起来,铁路职工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贴的更紧了。秦岭不语,但它永远铭记着这感人肺腑的情景! 何仲育/供稿 <h3> 略阳嘉陵江公路大桥是从铁路火車站到县城中心必经之桥。这是1981年8月洪水最大流量时拍照。</h3><h3> 王治国/摄影</h3> <h3> 1981年8月14日至23日,连续大雨、暴雨10天,降雨557.8毫米,占年均雨童70%,降雨强度最大时每小时达30毫米。境内两河口、何家岩区降雨近千毫米。到8月21日晚7时至22日凌晨4时,嘉陵江流量达8630m/秒,出现了近百年罕见的大水。大水进城,县城十字口水深达8.28米.城乡倒塌房屋合计18313间,圈舍310。余间,死亡68人,牲畜近千头。全县10.2万人受灾。</h3><div> 发生水灾的重要原因是,略阳县城区处于嘉陵江、八渡河、东渡河三江交汇处,山口窄狭,上游生态环境遭破坏,遇大暴雨,河水暴涨,宣泄不及,即酿成水灾。<br></div> <h3> 略阳县城临嘉陵江边的低洼处房屋街道门面房屋被洪水冲后的惨状。</h3> <h3> 大洪水淹没了西街铁路家属楼的二楼。</h3><h3> 王治国/摄影</h3> <h3> 大洪水的江面上,各种这样漂浮物,顺流而下,这是50吨的油罐,撞坏公路大桥的惨景。</h3><h3> 王治国/摄影</h3> <h3> 兴建后的西街。</h3><div> 王治国/摄影</div> <h3> 兰州军区派来飞机给灾区人民投下了大量救灾物资。</h3><div> 王治国/摄影</div> 略阳洪水后狮子山下广大群众在清除淤泥,修复公路。<div> 杨宝忠/摄影</div> <h3> 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在略阳县城东门楼上视察灾情。</h3><h3> 王治国/摄影</h3> <h3> 古老的东门楼经受了洪水严竣的考验,巍然屹立在略阳县东。你苍老又年青!</h3><h3> 王治国/摄</h3> <h3> 洪水灾害后重建的新略阳县城。</h3> <h3> 水害后新建的凤县县城面貌一新。</h3> <h3> 新建后的凤县县城的夜景。</h3><h3> 荣获“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称号,2013年凤县荣膺“中国旅游百强县”后在旅游品牌建设方面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殊荣。</h3> <h3> 1981年9月17日《西安铁道》报记者胡波(胡德谦)随同铁道兵第一政委、铁道部老战士协会名誉理事长吕正操同志,从宝鸡乘车南下,赴宝成线北段视察被洪水破坏了的铁路线路和桥梁。<br></h3> <h3> 76岁高龄的吕正操同志是原铁道部长,在铁道部门担当领导工作几十年,对铁路感情很深,人们称他为老部长。不久前,当他在北京听说宝天、宝成铁路水害严重,短期内不能通车时,非常焦急,并提出派铁道兵前来支援抢修。为了弄清情况,指导抢修,他不顾年迈和同志们的再三劝阻,非要亲自到宝成察查看不可。</h3><h3> 王治国/摄影 </h3> <h3> 新建的秦岭车站。</h3> <h3> 车到秦岭车站,不少职工,民工,战士和过往的行人,自发地迎上前来。顿时,小小的车站热闹非凡。车上下来了不少英姿威武的军人和干部模样的人,哪一位是吕正操同志呢?人们正在打量着、猜想着、询问着。一位老工人指着身穿发了白的灰制服和黑布鞋的吕正操同志说:“他就是老部长”。“你认识他?”“我见过他,修成昆、川黔铁路时,他常去工地检查工作、指导施工、慰问我们……。”就在他们对话的时候,吕正操同志满面笑容地和迎上前来的人们握手问好。几架照像机同时对着他,咔咔地拍了起来。老部长说:“别拍我,别拍我!浪费你们的胶卷!”</h3><h3> 胡德谦/摄影</h3> <h3> 几分钟后,吕正操同志换乘轨道车,来到黄牛舖~红花铺区间63公里水害工地,工人和民工们正在推土机隆隆声响中,进行紧张的抢修,铁道部副部长李克非,两宝抢修指挥部总指挥、西安铁路局代局长张敬谦同志走在前边告诉大家,我们的老部长看望大家来了。</h3><h3> 吕正操走走停停,不断地向大家招手致意,并走到一个民工面前,仔细的问他们每天能完成多少土方,山区能搞哪些副业?收入多少?当民工们告诉他,这几年的收入比过去好多了的时候,他高兴的点了点头,并向民工们说:农闲时多搞些福利副业,增加些收入。民工们会意地笑了。</h3><h3> 胡德谦/摄影</h3> <h3> 正午时分,吕正操来到嘉陵江3号桥,他走过了一段刚架好的,连步行板也没有的便桥,扶在桥栏上,俯视了河水的来去方向,仔细查看了水位变化情况,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不少花钱,但经不起洪水的再次冲击。应该扩孔,在旁边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们点头赞许。</h3><div> 白涛/提供图片</div> <h3> 返乘的路上,吕正操同志到被命名为“共青团车站”的青石崖车站下了车,看望在这个车站工作的年轻人,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婚姻恋爱等情况,教育他们安心山区工作,搞好运输生产,当一个叫小尤的刚接班的青年被介绍给老部长的时候,老部长问他:“多大了?”小尤答:“18岁。”老部长风趣的说,哎哟!18岁,胡子比我的还长呢!”一句话说得本来天真烂漫的小尤,竞然拘谨起来。吕正操同志 接着说:“铁路工人是半军事化,要跟解放军一样。不要留胡子、蓄长发,你看我都70多岁了,还不留胡子呢!”语重心长的教诲,使青年们心悦诚服的直点头。</h3><div> </div> <h3> 开车的汽笛响了,列车徐徐的离开了这个小站。车厢里,人们在谈论着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议论著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老部长的秦岭之行,使沿线铁路职工受到了鼓舞和教育。</h3><h3> 胡德谦 供稿 </h3> <h3> 两宝水害桥梁被冲垮,修复后第一列车通过压道。</h3><h3> 胡德谦/摄影</h3> <h3> 1981年10月20日12时,宝成铁路全线恢复通车计中断行车1463小时42分。国家经委、铁道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致电祝贺。</h3> <h3> 在特大水害和极端困难的抢修条件下,涌现出一批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在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有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有冲锋在先、舍生忘死的共产党员,有身先士卒、在第一线指挥有力的领导干部,有艰苦奋战、无私奉献才智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奋不顾身、具有高度主人翁责任感的职工,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留垂青史的英雄业绩。</h3> <h3> 西安铁路局抗洪抢险奖章。</h3> <h3>抗洪志士无时憩,抢险英雄夜不休。</h3><div>力挽狂澜于既倒,人民利益在心头。</div> <h3> 水害后宝成铁路凤县车站至宏庆站的新改线路。</h3> <h3> 被废弃的宝成铁路西坡车站的灵官峡桥梁和隧道。</h3> <h3> 宝成铁路的建成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遗憾的是,这条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塞运行了23年之后,1981年8月,陕西关中西部和陕南地区连降大雨、暴雨,持续降雨时间之长,雨量之大,均属历史所罕见。由于连续降雨,水土饱和,再逢暴雨,致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坍,泥石俱下,酿成宝成铁路重大洪水灾害,灵官峡段铁路基被冲断,铁路悬空,5座隧道成为泄洪洞,洪水壅高4米,隧道内轨排全部翻起,灵官峡段铁路隧道群被搁置废弃。</h3> <h3> 灵官峡东岸的栈道。</h3> <h3> 为了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宝成铁路精神,在原铁路隧道遗址遗迹的基础上,依山傍水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宝成铁路文化主题景区灵官峡,在峡谷的绝崖峭壁上石刻了《夜走灵官峡》全文浮雕墙,宝成铁路建设场景浮雕墙,宝成铁路精神文化长廊等众多旅游景点,以铭记这段让人难以忘却的历史!<br></h3> <h3>六十年风雨砥砺奋进,</h3><h3>波澜壮阔的不凡岁月。</h3> <h3>谨以献给:</h3><h3> 在1981年宝成铁路抗洪抢险中牺 牲的同志永垂不朽!</h3><h3> 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卓绝努力取得通车胜利的英模和在抗洪抢险中无私无畏奉献的人们!</h3><h3> </h3><h3> </h3> <h3> 赞芳华.宝成韵</h3><div>乘风驾雾绕云霞 ,腾越飞龙福万家。</div><div>蜀道从今不再险,宝成处处尽芳华。</div><div> 一郑子林</div> 感 谢:莫 伸 胡德谦 何仲育 白 涛 <div> 刘 骏 等同志及网络 提供宝贵</div><div> 的资料 及照片<div><div><div>美篇制作:紫 云</div></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