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div><div>在中岳嵩山的南侧约25公里处,有两座相邻的山峰,一个叫大熊山,一个叫小熊山。远远望去,犹如两头栩栩如生的大熊伫立在那里,令人惊奇不已。说起这两座山峰,还有个优美的传说故事呢。</div><div>如今,大熊山一带已成为一个有名的旅游景区了,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来此一睹大熊山的风采。那个大禹洞也成了景区的景观之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探幽、寻奇。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到大熊山一带进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大熊山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会越来越大。</div><div> </div><div><br></div> <h3>据传,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茫茫中原大地上,经常遭受到水兽、火魔、风怪、雾妖等四大恶魔的肆意践踏和破坏,而变得伤痕累累,荒凉不堪,混沌不清。盘古望着自己辛辛苦苦开辟的大地被践踏成这个样子,十分痛心,决心要把四大恶魔除掉,以还我中原大地之清秀俊丽。</h3> <h3>这天,四大恶魔又在中原大地上肆虐破坏,盘古异常愤怒。他积聚内功使自己变成立地顶天的巨人,站在大地的中心。只见他左脚一抬,右脚一跷;左手一扬,右手一举,将水兽踢到南方,将火魔踢到东方,将风怪扔到西方,将雾妖甩到北方。顿时,四大恶魔被铲除掉了。很快,中原大地上气清了,山绿了,花红了,水碧了,现出了一派新的气象。</h3> <h3>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不想,中原大地上又出现了一只巨大的水兽。它无恶不作,使洪水到处泛滥,中原大地灾难重重。盘古一时也没有除掉它的办法,思来想去,决定变成一只凶猛的大熊与水兽决一雌雄,寻机将其除掉。</h3> <h3><br></h3><div><br></div><div>那水兽自恃天下无敌,异常猖獗,引着洪水四处乱窜,它走到哪里,洪水就淹到哪里,洪水淹到哪里,灾难就降临到哪里。一日,它正向东方肆虐,忽然前面出现了一头巨熊,好似一座山峰立在那儿。水兽心里胆怯,就急忙转身向北而去。不想,北方也有一头巨熊横在那儿。它又折身向西逃去,可是,西方也有一头巨熊在等着它。无奈,它又急忙向南方逃去,想不到南方也有一头巨熊挡在他的面前。这时,那水兽又累又怕,早已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了,一下子瘫在那里,再也没有力气逃跑了。盘古见时机已到,遂挥动巨掌直向水兽拍来,那水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盘古一掌拍死在了那里。</div> <h3>谁知,盘古因用力过猛,使自己的大半身陷进了泥沼之中,怎么也拔不出来了。无奈,盘古只得舍弃了熊身,一抖身子收回魂灵升天去了。时间长了,那巨熊的身子就变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大熊山。如今,站在远处遥望,还能看到那巨熊清晰的轮廓呢。</h3> <h3>后来,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年,地球上终于有了人类,又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年,人类社会终于进入到了夏禹时代。不想,中原大地上又是洪水滔天,泛滥成灾,给嵩山地区又一次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大禹天天带领民众英勇顽强地同洪水进行搏斗,“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这种治水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盘古,遂决定帮助大禹尽快治住洪水,于是,他将自己的熊身赐给了大禹。大禹变成熊身之后,白天在嵩山地区奔波治水,晚上就住在大熊山的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很深,一直通到大熊山的中心部位。每当夜晚大禹在洞里睡觉时,山洞深处便总有一脉青气袅袅飘出,一直飘进大禹的胸口,第二天,大禹便有无穷的力量盈满全身,那是盘古每天为大禹补充输送的能量。在盘古的帮助下,大禹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治水速度大大加快。不久,水患就被彻底制服了,人们终于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h3> <h3>后来,大禹当上了国君,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一派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景象,万民齐声称颂。再后来,大禹百年去世了,他的熊身也变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小熊山。它默默地伫立在大熊山的北边,以示对盘古的感激和敬仰。后人为纪念大禹为民治水的功绩,在大熊山下建了禹王庙,年年敬香拜谒。人们还把大禹当年住过的山洞称为大禹洞。现在,大熊山和小熊山依然伫立在那里默默地对视着,显得异常亲密,似乎有说不完的话。</h3> <h3>本品有“园艺木屋”机构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