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月25日早,高三语文组在教学楼四楼就市一模试卷情况进行了深入研讨。</h3><div><br></div> <h3> 大家就阅卷中存在问题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教学建议。</h3><div> 赵敏与贾清华老师分析了文学类文本问答题的答卷情况。认为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审题不准,无答题思路;二是缺乏条理性概括,盲目罗列,不分条或分条过多;三是回答不具体,缺乏结合内容的分析,要点不全或有要点无分析,部分同学对于题目含义的解析过于单一;四是无扣题而答意识,未掌握题型规律,没有掌握答题步骤;五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掌握不好,拿几个术语乱贴标签;六是学生语文比较匮乏,心中有话,但缺乏合理表达;七是错字较多,书写较乱,卷面不够整洁。</div><div> 她们给出的教学建议是:放眼全局,整体认知(先读懂再做题);明确要求,有的放矢(过审题关);抓住关键,提炼整合(组织答案);条分缕析,规范书写(整体效果)。</div><div><br></div> <h3> 实用类文本第8,9题由常丽老师阅卷,一个双项选择,一个主观问答题。她认为第8题学生答的情况很好,正确率很高。第9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了几个的问题:第一,审题不清。在答题时说了很多力乍村成功的原因,没有总结乡村旅游整体的问题。第二,缺少对文本提炼和概括的能力。答案只是在文本中摘抄语句,没有整理。第三,不按点答题。整个答案没有层次,条理不清。第四,书面不整洁。混乱、模糊,字过大过小,随意涂抹。</h3><div> 她针对问题指出以后要加强答题模式和技巧方面的训练。</div> <h3> 王荔枝和王博老师就13题文言文翻译谈了她们的看法:1、整体答得比较好,大部分学生都有踩点翻译意识,翻译到位,说明我们这一段时间的复习是非常有效的;2、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联系上下文,难以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语意思,比如将“渝”理解成地名,翻译成“四川”“重庆”;3、对文言文的省略不熟悉,“与战却之”学生搞不清楚是“谁和谁战”“谁打败了谁”;4、对文言文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不敏感,比如“都统”“王权”,学生不知道“都统”是官职,“王权”是人名。</h3><div><br></div> <h3> 宁苗老师分析了诗歌鉴赏题:14题为双向选择题,正确率为百分之四十。15题为问答题,大部分同学能读懂诗歌,审清题意,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懂得按点得分的规则,但三点答的是一个意思;2、一部分同学的第三点是照抄错误选项E项;3、一小部分同学根本没有读懂诗歌,答案千奇百怪,有答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也有答作者羡慕朋友做官,他也想做官的;4、部分同学审题不清,是从写作技巧这方面来答的。</h3><div><br></div> 李军辉老师对名篇名句默写的反馈:优点是大部分同学完成的很好,书写较为规范!问题是有部分同学是白卷,还有很多同学因为对试题理解不到位,写成了其他内容,所以得分儿率低!<div><br></div> <h3> 杨华老师的发言:我阅的是语用题的20.21,补写句子和仿句推断。因为考练的多,孩子答题比较理想。多数在十分档,只有少数不看语境和题干的执拗学生才出现各种奇葩作答。“手机里的信息不一定是机主社会关系的全部,没有手机的日子不一定是黑暗迷茫的”“创作者的风格心情很重要。作品由时代背景决定不同。他们没有生在那样的乱世”这样一本正经的错答,我只能认真送他零分了。我的反思是学生答题技巧和作答能力要反复讲,巩固练,相信一定能看到铁树开花的。</h3><div><br></div> <h3> 李艳萍老师主要谈了20题补写语句答题情况:1、学生能写出大意。如第一空关键词“才华”,第三空“情怀”。2、连贯性上缺乏。如第二空有提示,“这一点”,具体是那一点?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回答。3、大部分学生有整体把握全段大意的意识,第三句写出“但是……”句式,能看到前面句子“忧国伤时的情怀”提示。整体上得4分居多。</h3><div><br></div> <h3> 雷秋娥老师作为代表谈了作文的答卷情况。优点:1.大部分学生立意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倡导正能量。2.个别学生能做到引经据典,谈论古今;联系生活(以马云为例),内容丰富。3.脱题现象少,都能抓住评论者的某一观点进行立意。</h3><div> 不足:1.选材方面,多数学生出现材料老旧的现象,不能联系现实社会,贴近生活。2.文体意识差,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3.语言方面,词汇贫乏,语言表现力不强,缺乏创新。</div><div> 雷老师还给出了详实的建议:1.平时训练重视对材料的解读,抓住命题者的设题倾向,选出最好的立意点。2.训练时要重视文体的界定,文章结构的合理性,避免三段式作文或者段落过多的作文出现。3.引导学生重视素材的积累与整理,做到活学活用。4.引导学生写真情,抒实感,写自己的思想(即我手写我心),不要无病呻吟,空话套话连篇</div> <h3> 张永江组长最后发言,认为大家都能细致分析,积极寻求对策;强调大家一定要抓住问题,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切实认识到不足,不求多讲,但求实效。<br></h3> <h3> 这次试卷研讨会,既有对问题的分析,又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目的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整改。它必将引领着高三语文组教师更高效地完成后期复习任务,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疑难,提高语文素养。</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