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驾到-上海南翔古镇

会摄影的考拉

<h3>  我在上海,我希望下雪,不是因为其他地方都下了雪,我有嫉妒感,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北方人,童年的冬天,经常看到雪,也喜欢那种没有理由的白色。穿着妈妈做的棉鞋,棉手套,跟小伙伴滑雪,打雪仗,堆雪人,而我已经而立之年,因为求学与工作,在南方已十年之久。尽管每年都多次回家,但是很少偶遇下雪,尤其是大雪。有时候就像小时候吃过的东西,长大后莫名的还会喜欢一样。我在这个繁华的都市等待着一场大雪的到来。</h3> <h3>等待了十年,终于等来了一场像样的雪,我雪一停我就驾车去了南翔镇,我觉得或许这里可以找到我的童年。</h3> <h3>这叫雾凇,千万别叫“雾松”</h3> <h3>雾凇,她带着银装素裹来到了美丽的上海。她走到青松旁,青松的枝叶便凝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变成了一支支洁白的菊花,毛茸茸的、亮晶晶的。一阵风吹过,从树上飘落下来的花絮是冬日里飞舞的蝴蝶,纷纷扬扬,像天女散花。她走到白杨旁,白杨霎时宛如白玉雕琢,转眼给人一种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感觉。她走到杨柳旁,杨柳瞬间变成晶莹剔透、银光闪闪的银条,像慈母手中的银针,编织出千万幅美丽的工艺品。那千姿百态、神奇各异的独特造型,给人们一种世外仙境般的感觉</h3> <h3>南翔古镇是上海市四大历史名镇之一,早在梁天监四年(公元 505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得名。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美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h3><h3>拥有江南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古猗园、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天恩桥、千年古刹云翔寺、五代砖塔等历史遗迹。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南翔小笼依然汤汁鲜美,已成为了南翔的特色和象征之一。此外,古镇历代辈出风流人物,如明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吴之璠、当代国画大师陆俨少等。</h3> <h3>相传南朝梁天监年间(502一519),有农民坌地得一石,常有两鹤飞来伫立石上,有借人募化建寺,寺成后鹤南飞而不复返,故名南翔寺.镇也由此得名。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改名云翔寺。</h3><h3>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一场大火将古寺烧的荡然无存,惟独砖塔劫后余生,为南翔古镇最古老的地面文物;200多年来,古塔历经沧桑,已是岌岌可危。1982年根据古塔尚存的构件和痕迹,以及地下清理的点滴实物,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终于构画出古塔复原方案。现新生的双塔,七级八面,高11米,全部砖制构件外观模仿江南木结构楼阁式宝塔。塔上火焰形的壶门,简朴的直棂窗,精巧的斗拱,细腻的栏板和秀挺的塔刹,表现了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它的修复体现了上海人民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情和智慧。</h3><h3>南翔双塔</h3><h3>双塔是全国仅存的一对年代最悠久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宗教史、地方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h3> <h3>这是南翔古镇的停车场,古典而现代。</h3> <h3>云翔寺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寺基扩大到180亩。宋绍定年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h3> <h3>这是寺庙的门,配上白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h3> <h3>我向往冬季那冷艳的美。冷艳的美尤为成熟,更经得住历练。高挂枝头的梅花,在寒风中挺立着倔强的肢体,身披银色的斗篷,脸上的浅浅笑耐人寻味。不是轻浮,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期待一份真爱,期待一份化雪熔冰的追求。山茶花隐藏在丛林里,宛若初着婚纱的新娘,眸子中那份含蓄的柔情,只有牵肠挂肚的那个人心领神会。也恰似酷寒中的一团火,在凄冷中喷泼出烈焰,再硬的坚冰也会燃烧。一品红头顶一团燃烧的云霞,是少妇鲜艳的红唇,是待字闺中未染尘埃的红酥手。和你目光的触碰,一下子跌入醉了的冬季,你冷艳的美的诱惑叫人如何抗拒。<h3><br></h3></h3> <h3>走在南翔老街上一股淡淡的汤圆香味就迎面飘来,在百年老店老街汤团店里食客们正在这里细心品味着汤圆的独特味道。一粒粒饱满圆润的手工汤圆着实让人垂涎欲滴。很多人除了在这里品尝汤圆之外,还特地打包回家,让家人也尝尝味道。当然,这个汤圆是上海人元宵节的必备佳肴哦!</h3> <h3>或许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冬季。因为冬天</h3><h3>冷酷,无情,凛冽的冷风冻得人们失去了斗志!</h3><h3>不,冬天绝不是这些。其实,冬天才是最美的。冬天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美人,无限灿烂,无比朝气,无穷收获。</h3><h3>希望大家借着这场大雪2018年收获满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