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84M2

二好

<h1>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技校毕业参加了工作。刚工作了半年,有个回津上学的机会。当时我只想走出那狭长的小山沟,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管是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管它呢,报名、备考。我如愿以偿被录取了。</h1><h1> 在1984年的秋天,我又回到了学校,重新作了一名学生。学校的全称是天津无线电机械学校,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所学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我们班叫84M2。此班是航空工业部和这学校联办的一个代培班,学生大多来自空军各厂。其中空军5721厂、5722厂占了我班的多半壁江山,还有5005、5704、5705、5706、5710、5713、5716等各厂也有几个名额,剩下的就是几名外系统的了,有唐山的两位再加上我们四人还有一北京的小弟弟,我们这些人就比较“小众”了。</h1> <h1>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h1><h1>看看我们84M2的芳华。</h1> <h1>这是现在的我们……我们的群。</h1> <h1>  那天在群里聊天儿,有同学提议说要我写写班史,我深知我这点墨水写不了那么正规的班史,只能说回忆一下那三年的过往。那三年的学习时光是我求学路上最轻松愉快的三年,它不像小学初中时那样懵懵懂懂,也没有了上高中时那亚历山大的升学率, 更没有上技校时的压抑和不甘。那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许多画面,现在想起还是那么温馨、美好,那么清晰可见……,回忆是一种幸福,记住更是一种拥有。在这里我也不赘述大家学习上如何努力,成绩如何优异,那是老师的事儿。我只写咱班的“益事”、“趣事”、“哏事”,充其量算个“班趣史”吧。</h1> <h1>这是石家庄的同学刚入校报道时的场景,我们三年同窗就从这开始了。</h1> <h1>  我们班的47名同学,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操着不同的乡音、带着不同地域文化和兴趣爱好汇集到了津城,我班可以说是人才济济。</h1><h1> 来自湖北当阳的曹瑞方文笔相当了得,他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读,曾被语文老师命名为“曹文”。可惜他现在没在我们班的群里,要不写班史是非他莫属了,也不至于强赶我这“鸭子”上架了。</h1> <h1>  我班有许多人,字写得相当漂亮。下面这组图片是留在我毕业纪念册里他们或苍劲或娟秀的字迹,大家还能认出是谁的笔迹吗?</h1> <h1>  在毕业纪念册里的墨宝中,称得上书法的是来自沈阳的富铁城写的这两段了,不同的字体,同样的苍劲有力,显示了一定的功底。</h1><div><br></div> <h1>  我记得当时在我班曾掀起了一阵学书法热,毛笔、硬笔、粉笔都学。富大哥是当仁不让的老师,当时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是他们展示的舞台,我班的黑板报办的特别具一格,板报字漂亮,插图生动,常引来外面同学的围观。<br></h1> <h1>  这张照片就是董良玉在富大哥的指导下写完板报字后,在他的作品前留念。不过现在怎么看都有点像领导在作秀。</h1><h1><br></h1><h1>  还有一群小兄弟和富大哥学篆刻,刻图章。我们经常看到他们拿着一块块石材精心雕刻,有时比比划划还时不时的讨论是用阳纹好,还是用阴纹更妙,乐此不疲。</h1> <h1>两个版本的“七仙女”PK上了。显而易见我们宿舍的合影在色彩上先取胜了。</h1> <h1>PK是假的,十四人亲如姐妹是真的。</h1> <h1>  我班还有许多人喜欢唱歌,什么歌流行唱什么。</h1><h1> 男生中李庆广的歌声最独特,他那印度语的《拉兹之歌》、《永恒的爱情》、《奴里》模仿得惟妙惟肖都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在联欢晚会上他演唱的那些电影插曲,赢得了阵阵掌声,以至于返场了好几次。<br> 女生中高玉荣、贾智敏和张剑敏唱歌比较好。那年在全校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她们就曾演唱了三重唱《太湖美》。“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她们一开口,礼堂的上空就回荡起了,她们那比太湖水还美的圆润甜美的歌声……<br> 高玉荣还识谱,一首新歌拿着歌谱就能哼出调来,让我们这些把乐谱看成是1、2、3、4的“普盲”们好生羡慕。但高玉荣过于矜持,总是喜欢低声吟唱,让我们听不过瘾。喜欢贾智敏的朗朗歌声,她是新歌老歌都喜欢唱,在宿舍、楼道里经常可以听到她的新歌演绎和老歌回放。前些日子我和比咱班低一届的85C的同学说起在校的情景时,她们都提起了你们班的那位楼道歌唱家还好吧!这么多年了,她们还记得那歌声,可见当时贾智敏的歌声魅力了。<br> 我班还经常组织大家学唱新歌,记得有一次,李俭把当时最流行的《妈妈的吻》这首歌的词谱写在了黑板上,让大家学唱。“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那悠悠的曲调勾起了大家的思乡之情……。“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小子”可回……”李俭指着歌词的手停住了,原来是少了一个“燕”字,“小燕子”变成了“小子”,那意思全变了。这时坐在座位上的富大哥说话了,我觉得不对劲,咋多出一辈来啊。大家哄堂大笑……一首思乡之曲,楞被我们演绎出了喜剧效果,这功力,不得了吧。</h1> <h1>十位帅哥坐在草地上变罢了,还摆上pose了。</h1> <h1>有来和他们PK的了。</h1> <h1>还请来女生来助阵了。</h1> <h1>  我班的许多男生都喜欢足球这项运动,记得那时每个班的教室里都配了一台电视机,供同学们课余时观看。只要电视里有足球⚽节目,那屏幕肯定是被足球霸占了,什么“聪明的一休”,还有我们女生爱看的电视连续剧就只能不连续了。赶上上晚自习时有精彩的足球赛,我们就把电视静音,看“哑巴”足球,再派一人在教室外放哨,以防被老师发现。</h1><h1> 说到精彩的球赛,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对球迷来讲,那可算是饕餮盛宴了,1986年第十三届世界杯在墨西哥举行,我班的许多男生都跃跃欲试要半夜看现场直播,尤其是陈阳同学闹得最凶,经常是在课堂上就听他在那表决心,今晚半夜一定要到教室看两个强队的对决。无奈他熬夜本领实在欠佳,从宿舍到教室要同学叫起,有时看着球赛这位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的前锋竟能睡着了。被贺志强送了个“伪球迷”的绰号,真不知阿根廷得冠的那场决赛,陈阳同学是不是看的现场直播……<br> 我就是那时被喜欢上了足球这第一运动的,什么“越位”、“罚任意球时的人墙距离”还有“大、小禁区”都是那时候闹明白的。直到现在我也喜欢看足球比赛。<br> 我班男生喜欢足球⚽就不像我,这样光说不练了。那时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会到学校那球场上去踢球,他们的传接配合、头球摆渡、下底传中和那临门一脚都有板有眼,满像那么回事的。在那草皮只是零星点缀的足球场上,他们奔跑着追逐着。如果赶在现在,我班的足球队,准会被招致“里皮”的麾下,就没“冯潇霆”、“于大宝”之流的什么事了,“里皮”就可重温他成为世界杯冠军教头的梦了。</h1> <h1>赤膊上阵。</h1> <h1>门前争顶。</h1> <h1>队员合影。</h1> <h1><font color="#010101">和我班女排队员合影。</font></h1> <h1>  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全胜的战绩获得了冠军。举国沸腾,全国人民开始关注女排,很多人都喜欢上了排球。我班的同学也不例外。</h1><h1> 在1986年的第十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决赛,将和古巴队争夺冠军。在决赛的前夕,我班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有奖竞猜活动,猜猜究竟鹿死谁手。大家热情很高,当然都猜中国获胜,但要想竞猜获奖也不是多容易。要比分、甚至每局的小比分都要和现场相接近才行。我们当时是看的直播,当中国队那记重扣被古巴拦出界外时,教室里一片欢呼声。中国队3 : 1战胜了古巴队,获得了冠军。随即我们的有奖竞猜也有了结果,胡树欣和李俭分获一、二等奖,看着他们手中获得的钢笔和笔记本,我们好生羡慕。<br> 在84M2班,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了排球,那排球远比我想象的要硬很多,在最初练习托球时,手指就被戳痛了好几次,在练习垫球时,手腕都被砸肿了,还渗出了斑斑血迹。但我班的女生很热衷这项运动,体育课上、课余时我们经常围成一圈打排球,熟能生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有了长足的进步,能控制住排球的走向了。后来到场地上都能打起来了。<br> 我们的刻苦训练得到了回报,在1986年的全校排球联赛上,我班女队获得了冠军。那时的奖品我还一直保留着,看看就是下面的这个小相册。</h1> <h1>那模糊的字迹是 :</h1><h1>奖给 :</h1><h1> 校排球比赛冠军队</h1><h1> 84M2</h1><h1> 1986</h1> <h1>  不知为什么,这张我班女排队员的合影没有我们几个替补队员,我们白摇旗呐喊了,白站脚助威了,白把手腕都砸出血了……</h1> <h1>这张照片能清晰展现学校的大门,可惜照片上方有点曝光了。</h1> <h1>这是学校的主要景点——假山加喷泉。用现在的话说是“地标建筑”,摄影师广注意九位美女的表情了,那假山都长到李铀的头上了。</h1> <h1>这也是在喷泉旁,后面是主教学楼。</h1> <h1>富大哥这张把地标建筑表现得最清楚。</h1> <h1>这张众星捧月也不错。</h1> <h1>这张能远远的看见教学楼。</h1> <h1>  在球类比赛中,我班还有一次势在必得的冠军却失之交臂了。我班胡加全乒乓球打得非常好,那年全校组织乒乓球联赛,还聘请他做教练,帮助小班儿同学提高球技。 班里还有几名同学兵兵球也打得不错,因此由胡教练领衔的84M2乒乓球队被视为一号种子球队。在第一轮比赛之前,小班同学提出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先不让他们的胡教练出场,教练一出场他们就没得打了。结果我班的前几名队员都意外的失利了,胡教练都没有上场的机会了。第一轮就被轮下来了,这真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深谋远虑的84M2兵兵球队被小屁孩们给忽悠了……</h1> <h1>这里也是学校的一景点。</h1> <h1>天水代表队。</h1> <h1>这的景致也不错。</h1> <h1>  我班还一度兴起了学弹吉他🎸热,男生中陈阳、胡加全弹的不错,女生中高玉荣、王玲学得比较靠谱,我和刘芳纯粹是瞎凑热闹。《爱的罗曼斯》、《多年以前》、《绿袖子》还有许多和弦他们都能弹得朗朗上调。胡加全辅导我们女生很耐心细致,现在明白了,他那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br>  去年,女儿也买了一把吉他,我还煞有介事地扒拉了几下,可再也弹不出个正调了,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岁月,再也听不到的悠悠吉他🎸声……</h1> <h1>弹吉他🎸在不在调上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范”,得坐在窗台上,得有夕阳,才有意境……</h1> <h1>这张照片很难得,它记录下了我们的教室和那“奇葩”的课桌。那桌子和椅子是连体的,每个人拥有的空间是一定的。这是我遇到的最另类的课桌了,咱班那几位身材魁梧的男生肯定对它深恶痛绝了。</h1> <h1>  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曾一度刮起了跳交谊舞热,这股热风也刮进了我们学校,学校每到周末都组织舞会,并鼓励老师和学生去跳交谊舞。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许多人都能在音乐中自如的散步了。我班有几位交谊舞就跳得不错,像王晓洁、陈阳、张恒俊、曹瑞方、许彦霞、何小丽等,他们都能徜徉在那舞曲中,把“慢三”、“快四”、“伦巴”等演绎得淋漓尽致。<br>  记得那时我班还跳过一次集体舞,是当时最流行的“16步”,最初全班都得上,搞得我们这些舞盲们,在那音乐声中好一顿的“乱步”。<br>  我班还有更专业的舞蹈人才,李大浩同学是朝鲜族,那舞蹈细胞是与生俱来的,融入到血液里的。李铀同学是从小喜欢跳舞,那柔美的舞姿是童子功练就的。用她的话说,我是走到哪就跳到哪,至今都未中断。84年的秋天她来到了天津,就自然跳到了84M2。入学第一年,她就参加了那年的天津大中专文艺比赛,跳的三人舞《金梭和银梭》还获奖了。在第二年的全校迎新年的联欢会上,李铀和李大浩还参加了和85C、85M2联合演出的《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那段集体舞是李铀和李大浩担任领舞,最后那段双人舞还是李大浩编排的。那节目赢得了全校师生的阵阵喝彩声。</h1><div><br></div> <h1>这张照片就是迎新年联欢后,我班的演员和外班同行的合影。</h1> <h1>这是我们上实验课的情形。</h1> <h1>智力竞赛当时也很风靡,学校也组织了智力竞赛,要求各班选代表参加。我班也集结了队伍,我有幸在其中。我们经过了初赛,进入了复赛,在那“强手如林”的决赛中,我们还获了奖,是几等奖还真不记得了。</h1> <h1>毕淑敏的那句“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现在被许多人推崇,我们当时也没有这么深刻的理论,只是把它付之行动。</h1><h1>下面的这组照片,就是我们出游时留下的身影。</h1> <h1>去桃花堤看桃花。</h1> <h1>到水上公园赏美景。</h1> <h1>中环线上看夕阳。</h1> <h1>东站广场观夜景。</h1> <h1>邀同学来我们那小山沟一游。</h1> <h1>承德避暑山庄里留影。</h1> <h1>西沽公园离学校最近,这叫“近水楼台”。</h1> <h1>哥俩这是在十三陵。</h1> <h1>这是我和85C的同学利用86年的暑假坐船去大连旅游。</h1> <h1>爬盘山。</h1> <h1>登香山。</h1> <h1>登八达岭长城。</h1> <h1>回音壁前听回声。</h1> <h1>解放桥前留念。</h1> <h1>天安门广场留影。</h1> <h1>这哥仨是在哪还真说不清。</h1> <h1>旅游不光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出游时还有很多趣事、乐事,有许多抓拍就很有意思。</h1> <h1>这里有吃的、有喝的还有说悄悄话的。</h1> <h1>刘翠娟太超前了,那时就用手机拍照……</h1> <h1>细看这张照片,至少有两位都没露出头来,三位美女和一位帅哥神情专注,其余的四位嘻嘻哈哈,差距啊!</h1> <h1>这张照片最有意思,这是在登香山的山路上。本想偷拍下这位带礼帽的同学悠然自得的样子,不成想把他拍得如此这般,我们偷窥的几位照得还是蛮清楚的,这技术……</h1><h1>能认出那模糊的身影是谁吗?</h1> <h1>最最喜欢抓拍的这张照片,虽然它是在宿舍里。</h1><h1>这照片让我们想起了那睡上下铺的年代,定格了我们女生专研编织技艺的瞬间。看下铺的三位,有亲自操刀的、有念口诀的还有观阵的。上铺的那位正埋头苦干呢……</h1><h1>好怀念那睡上下铺的时光……</h1> <h1>  1987年的元旦我班决定组织一次班级聚餐,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我们在教室里搭起炉灶,分头采买,一起准备共同帮灶。</h1><h1> 还记得南、北方同学因为芹菜是应该吃叶还是吃茎发生的争执吗?还有在饺子馅中是放炒鸡蛋还是该放生鸡蛋的各抒己见吗?还记得那炸虾片的味道吗?还有那炸肉皮是我们大厨的创举。真没想到,平时不言不语的王晓虹当上了主灶,她竟还能潇洒的把那炒勺抖起来,让我们很惊讶。在那种条件下,用天津话说,我们楞“掂配”了一桌有荤有素,有鱼有肉的“饕餮大餐”。</h1> <h1>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日子过得很慢,我们的欢声笑语仿佛又让那时光很匆匆。无论是怎么的“相对论”,我们还是迎来了1987年的夏天,那毕业设计季。</h1> <h1>这是大家在讨论设计方案的情景。</h1> <h1>  难忘那浴血奋战的日子。我们47个人分成4个设计组。每个组都想让本组的设计更合理,每个人又想把那设计图画得最漂亮,为此大家起早贪黑,那教室的灯光每天亮到很晚,有几天甚至是彻夜长明。<br>  那一张张零件图啊!那零号图纸的大装配图啊!那紧张的毕业答辩啊!<br>  大家还记得和谁是一个小组的吗?下面这几张照片就是每个小组成员和辅导老师的合影。<br>  看那喷泉都难得的喷水了。</h1> <h1>  那场毕业联欢同学们一定不会忘吧,班里的几位歌手的演唱自不必说,还有几名男生表演的三句半,是自编的词,应时应景。李大浩的爱人来津游玩,夫妻俩的那段双人舞让我们一睹了正宗的朝鲜舞的魅力。还有那董良玉那改了词《红梅花开》更是表达了他的心声,“田野小河边红梅花儿开,有一位“姑娘”真使我心爱……。”当时我们还真不知道是哪位美女让董同学这么心仪,现在知道了,是“尚”姑娘。如今董老板在石家庄的“尚记卤肉铺”已经开业了,董老板欢迎同学们去石家庄品尝呢……</h1> <h1>我们毕业了。</h1><h1>再见了,津城;</h1><h1>再见了,老师;</h1><h1>再见了,同学们。</h1><h1>谢谢大家的一路陪伴。</h1> <h1>  时间能像退朝般冲淡一切,也能像涨潮般将一切积蓄。84M2的同学在毕业了23年后,越加思念那个有情、有谊、有故事的班级。那份思念,那份友情在积聚在膨胀在爆发。最初是王晓洁和几位东北的互有联系的几位同学,向许彦霞表达了想回校园聚一聚的想法,我们的许班长也正有此意。于是她从各个渠道联系同学,在那没有微信的没有群的日子,仅凭着有限的几个手机号,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她联络了30多人,大家能在津城欢聚,我们的许班长功不可没。<br>  在津城这面,单宗芬同学更是竭尽全力尽地主之谊。她多次到学校和当年的班主任和学生会的老师联系,安排食宿地点,确定日程安排,落实出行车辆,联系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等等……在筹备的那几天,许彦霞和单宗芬的手机都成了热线,为她们的辛勤付出点赞!<br>  学校方面也很支持,提供了很多方便,刘老师、周老师更是给力。感恩学校,感谢老师们!</h1> <h1>  这样在2010年的金秋季节,我们84M2的许多同学从天南地北奔向津城……<br>  天水的高玉荣和张林首先到了,广州、深圳的飞来了,班长宋康偕同爱人来了,湖北的来了,石家庄的来了,北戴河的来了,沈阳的富大哥和郭健在半夜也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商永军驱车从唐山也到了,随后他那辆尾号是8808的黑色“广本”就成了接站的班车。从学校到机场、到车站都不知他来回跑了多少趟,为他的默默奉献点赞!为远道而来的同学们打call。</h1><div><br></div> <h1>欢聚在酒店。</h1> <h1>这从黑白到彩色实现了三十年的穿越。时光能改变许多,但有些东西一点也没有改变……</h1> <h1>  说到改变,我觉得刘芳改变了许多。上学的三年,她整天沉默不语不苟言笑。在那本毕业纪念册里,我班男生就发出了“三年不曾见你言”、“稳重是你的天性,愿君常笑”的感叹。今日的刘芳热情开朗爱说爱笑,用她的话说,这几天和男生说的话比那三年还多。难以置信那个坐在窗台上弹吉他的小姑娘,变成了精明能干的职业女性。聚会期间财务归她管,那小账算得门清。这对她一个大公司的财务主管来讲是小菜一碟。<br>  为她的改变点赞!</h1> <h1>2010的国庆,我们又相聚在了学校的“地标建筑”前,这次聚会共来了27人之多。</h1> <h1>时间是一把刻刀,尽管它留下了许多伤痕,但最终也把你我雕成了一朵如约绽放的花。</h1> <h1>冥冥之中仿佛是天意,我们选择聚会的时间刚刚好。此时的学校已更名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正准备拆迁,新校址选在了海河教育园区。2011年学校就开始搬迁了。下面这张照片是我2017年6月从校门前经过时,特意进校园里照的。校园内只剩下“地标建筑”孤零零的立在那,后面的教学楼、旁边的宿舍楼、食堂、操场等等……什么都没有了,都夷为平地了……</h1> <h1>往日母校同窗情今朝聚首话别长</h1><h1> 八四模二班同学会</h1> <h1>给老师献花,感恩学校,感谢老师!</h1> <h1>老师讲话,同学们座谈。</h1> <h1>  周老师还拿来了我们档案,那里有个人资料及三年的成绩单。看着自己青春的面庞和那成绩单,我们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br>  “李大浩”、“张恒峻”、“富铁城”玉树临风的宋康班长按照花名册点名了,一开始还是只有到场的回答“到”,稍后无论点谁的名,大家都异口同声的答“到”,我们班的47名同学今天都到场了……</h1> <h1>两天的聚会日程还安排了去新校址参观,浏览津城美景。特别是在大轿车上逛了“五大道”。“五大道”现在已是天津的主要旅游景点了,许多车辆都限行了,再没有人能享受坐大轿车浏览“五大道”的待遇了。</h1> <h1>看看大家欢快的脚步。</h1> <h1>逛滨江道、游估衣街。</h1> <h1>故地重游。</h1> <h1>到钟楼去撞钟,到“泥人张”赏泥人,去“桂发祥”买“十八街”麻花。</h1> <h1>津湾广场夜景有了我们加入更加流光溢彩了。</h1> <h1>狂欢之夜</h1> <h1>举杯、碰杯🍻</h1> <h1>干杯、交杯🍻</h1> <h1>本来是我们女生和老师合影,中间加上了个“张帅哥”做花蕊了。</h1> <h1>有吃的、有笑的、有说的、有听的。</h1> <h1>杜健一直在摆手,“照上我啊”。</h1> <h1>看我们的摄影师们都多么的敬业,是他们把那美好快乐的瞬间定格、留住。给他们打call。</h1> <h1>这舞姿比当年更奔放更热烈。</h1> <h1>歌唱家们的演唱更专业。</h1> <h1>最后在歌星们的领唱下,同学们一起合唱《难忘今宵》</h1><h1>难忘今宵,</h1><h1>难忘今宵,</h1><h1>难忘2010的欢聚,</h1><h1>难忘那三年的时光,</h1><h1>难忘我们的84M2……</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照片 : 同学提供 </h1><h1>文字编辑 : 好好</h1><h1>感谢同学们提供珍贵的照片和大量素材,感谢同学们的支持,谢谢大家!</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