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安宁温泉又名碧玉泉,坐落在云南省安宁市温泉镇玉泉山麓,螳螂川边,与曹溪名刹隔江相望。泉水出水口有9处,每昼夜涌流1000余吨。水温在42℃-45℃之间,且无硫磺味,含重碳酸钙、镁、钾、氡等微量元素,宜浴宜饮,对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肠胃疾病均有疗效,被明代文人杨慎誉为“天下第一汤”。</h3> <h3>安宁温泉,相传在1400多年前东汉时期已发现。这里山川秀丽、盆塘泉水、深可及腹。由于泉水水色湛绿,光洁如碧玉,故有“碧玉泉”之称。 </h3> <h3><font color="#010101">安宁温泉的天生丽质,虽经发现,但毕竟由于其地处边陲,并不为人所注意。元朝以前只是露天的一个水塘,元末时才盖上数间茅屋。所以,安宁温泉的真正扬名始于明代。永乐年间李绶曾加以修建,当时的情况是“塘可半亩,碧玉居其中,水没其上尺许,浴者辄浮水坐碧玉上为快”。</font></h3> <h3>明代中叶诗人、著名学者杨慎在滇充军期间多次到过安宁温泉,他将陕西包括华清池在内的13处名泉和云南4处较有声誉的温泉与安宁温泉进行比较,认为安宁温泉独具“泉水澄清,浮垢自去,苔污绝迹,温凉适宜,宜于烹饪,无色无味,茗茶可饮”等7大特点,为国内各大名泉所不及,并亲笔手书“天下第一汤”五字以匾悬于泉区门额。此后,慕名而来的名人络绎不绝,他们一致同意安宁温泉是“天下第一汤”的说法并非溢美之词,而安宁温泉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h3> <h3>1972年,周总理来到安宁温泉,作出了“要很好利用温泉水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指示。</h3> <h3>周恩来总理浴室</h3><h3><br></h3> <p class="ql-block">螳螂川,相传古时,温泉此地年年遭受水灾。人民苦不堪言。于是当地所有的男人都集中在一起治理河道。然而,当河道就要疏通时,一块巨石横在了河中,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位叫“汤朗”的年轻人纵身跳入了河中,顿时巨石崩裂,河道得以疏通。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年轻人,这条河就以年轻人的名字谐音做名,被称为了“螳螂川”。</p> <h3>安宁温泉宾馆</h3> <h3>安宁温泉宾馆</h3> <h3>龙云别墅(民国云南省主席)1944年</h3> <h3>孙氏别墅</h3> <h3>严燮成公馆</h3> <h3>卢汉别墅(民国云南省主席,接任龙云)1941年</h3> <p class="ql-block">清晨行走在螳螂川河边。</p> <h3>曹溪寺</h3><div>从安宁温泉过螳螂川大桥,南折,缘山徐行,只见:树走云迎客,花飞鸟解颜,渐闻钟磐响,山间古寺观。这便是曹溪寺。相传曹溪寺是唐代建筑,其中有一块碑,上刻“虫二”两字,意思是风月无边,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御笔。寺的两旁塑有18尊罗汉像。在正殿前有两棵大优昙花以及一株元梅,至今仍能开放,每当昙花、梅花盛开,游人如织。殿中每逢60年甲子中秋夜出现的“漕溪印月室镜悬”情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天文知识和建筑学知识。</div> <h3>云南佛学院</h3> <h3>凤山摩崖石刻</h3> <h3>在螳螂川河边,凤山脚下西侧有一片石壁,上面有160余幅提刻,多为明、清两代文人的笔墨,被称为“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前面有两块石头,分别是“醒石”和“梦石”。这两块石头与清朝最后一位状元——袁梦谷还颇有一番渊源。传说袁梦谷小时候不爱读书,一日他与父亲乘舟顺螳螂川游至摩崖石刻。上岸后,他坐到了梦石上,就梦到自己日后考取了状元。此时,袁梦谷的父亲怎么叫都叫不醒他,在当地老乡的指导下,袁父将他抱到醒石上。袁梦谷就慢慢苏醒了。此后,他像变了一个人,用功读书,果然考取了状元。成为中国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h3> <p class="ql-block">螳螂川</p> <p class="ql-block">螳螂川铁路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