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诗曰:</h3><h3><br></h3><div> 校庆百年归,仄仄仄平平</div><div> 回望上学时。平平仄仄平</div><div> 花颜添美色,平平平仄仄</div><div> 处处把情追。仄仄仄平平 </div><div> 一晃春风舞,仄仄平平仄</div><div> 祥昌好教师。平平仄仄平</div><div> 寒窗迷数理,平平平仄仄,</div><div> 万众客看齐。仄仄仄平平。</div><div><br></div><div> 江苏省特级教师周祥昌,在无锡教育界很有名气,虽说年近八十,但仍活跃在教书育人的舞台上。</div><div> 想当年朝气蓬勃,三尺讲台称英豪。周祥昌老师,生于1940年12月;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后任教于无锡市第二中学。1961年,笔者从胜利门初中考入二中(高一乙班教室,就在下图一楼东第一间)。周祥昌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其教学水平深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div> <h3><br></h3><div>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无锡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辅仁)有四位青年教师,在学校里都是叫得响的青年才俊——周祥昌老师,朱国振老师、肖国兴老师、缪纪荣老师。周师范毕业教数学,朱国振老师早年留校教语文。后两位也是留校的老师,很了不得的。他们都是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青年教育者,人称“二中四杰”。</div><div><br></div> <h3><br></h3><div> 说起无锡辅仁,完全有必要提一下当时学校领导。提起书记夏寒,校长姚树人,副校长浦漪人、李绮亚,人们都为伸出大拇指。辅仁中学在无锡市教育系统里是头块牌子,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div><div> 学校里的教师队伍,也是人材济济。</div><div> 代数老师周永菊、王汝霖,几何老师阮扶九,三角老师龚锡泉,语文老师史克方、钱永之、吴丹一,英语老师裘安华、吴小天,生物老师许志仁,还有许多老师、都是名符其实的名教师。 特别是阮、龚两位老师,有“阮立几”,“龚三角”之称。龚老师上课时,用粉笔画一个圆是不用圆规的,直接用手一挥,就是一个十分的规正的圆形。龚老师有超强的记忆力。对新、旧两本教材牢记在心,布置作业时,新书第几页、老书第几页,一点也不会错的。</div><div> 老教师在前面带路,青年教师也是紧很不舍,“二中四杰”就是代表人物,其他三位人杰本文就不涉及了,我只想说说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周祥昌老师。</div><div><br></div><div>图片:64届高三乙班毕业五十周年在辅仁高级中学内合影。第一排右五是周祥昌老师。</div> <h3><br></h3><div> 周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人长得一般,不是粉面,也不是帅哥;年纪轻轻的,只比我们大六、七岁,比我二哥还小一些,但人看上去不错,经常笑容可掬,使人感到十分温暖;虽然在外读书好几年了,但乡音难改,一口地道的无锡话,听来非常亲切。周老师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逻辑推理十分正确,数学解题思路非常明晰,没有废话,一点也不噜苏,学生在下面听得清楚,也不必记笔记,课堂上就记住了,回家做题目自然快捷。</div> <h3> </h3><div> 周老师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教学上自创了一套简约法子。</div><div>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上,他虽然是个新手,但心中早就有一套小九九,教学用的备课笔记,十分规正,清清楚楚的,对每堂课都做了周详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拿捏、掌握得很有分寸,估计在学校中教学心理学学得不错。他条理分明的逻辑推理、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下子就吸引了年轻学子的注意力。</div> <h3><br></h3><div>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时隔57年不忘)重点叙述一下:</div><div> 也许是他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重点练习; 也许是为了进一步摸清学生的真实水平:教学方向;也许是他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加深印象。有一次上课,他来了一个“突然袭击”,来到讲台上,一言不发,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32K的白纸,在黑板上写上二个题目,要求十分钟做好,交上去。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只有三个成绩,100、50、0分。这些考试分数,言明作为平时成绩。他出的题目有时与书本上有联系,有时根本无关,有的题目有提前量,有的有深度,要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将题目解答出来,还真的难为了我们这些刚进二中校门的学生了。但他这一手,真的很出彩,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div> <h3><br></h3><div> 周老师的教学有其特色,与其年轻有为一样,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楷模,用现在的话来讲,我是他的粉丝。当时,各门功课的作业并不多。为此,一有空就迷上了数学题。不但将书本上的试题,每道必做;而且主动找课外读物(那时候不叫辅导书籍)上的题目来解;其他同学也是如此。周老师及时掌握这个信息,建议学校组织数学竞赛,我也积极参与了,记得还得过奖。</div><div> 当时的数学竞赛也有“花头”的,同年级的班级组成一个队,队与队来比,不是比个人,而是比整体。这样一来,带动了全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div> <h3><br></h3><div> 周老师给我第三个印象是多才多艺。在二中学校里,大家都知道朱国振老师教的是语文,一张嘴、一支笔可了不得,另一个肖国兴老师的文笔也是一只“鼎”。周老师虽说是一个数学老师,但肚子里的文才不错呀,古文诗词,信手拈来,课堂里巧妙应用,自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div><div> 周老师业余时间还写写文章,特别是散文写得一流,经常向无锡日报的副刊投稿,报上也常常刊登他们几个人的大作,使得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佩服得五体投地。</div> <h3><br></h3><div> 周老师的故事多多,我这里无法一一列举。1964年9月,我们离开了学校,去新洋农场务农。在一起闲聊时,总是要说起周祥昌老师,听说在文革中吃了不少的苦头,但他从不计交。后周老师被调到省重点学校、无锡市第一中学教数学。由于他的数学才能,教学质量,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欢迎,当上了“一中”数学教研组的组长,那可是无锡数学界的老大了。</div><div> 在高三乙班毕业30周年的聚会上,我们邀请周祥昌老师、史克方老师与班主任赵敏音老师,一起来庆贺。周老师虽然满头白发,但依然神采奕奕,侃侃而谈;令我们这些小弟弟、小妹妹们感叹不已。</div> <h3><br></h3><div> 由于长期致力于中学数学教学,他的教学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曾参与《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高中数学精讲》、《精美题库和简明辅导》等书的编写工作,获得了省、市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获第三届苏步青数学教育提名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就是特级教师);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十大标兵称号。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周老师成了无锡教育界的名人。</div> <h3><br></h3><div> 周老师从教学岗位上退休后,还是宝刀不老,在校外教授初、高中学生,为大家补课。因满头的白发,学生们亲切的称呼他为:周老头。我的外孙也去听过他的课,回家直呼,太好了!条理清楚,听得明白,记得住。</div><div> 据报载:2012年9月10日,在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叶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国中,市人大副主任曹锡荣,市委副秘书长王安岭等领导一行,来到无锡市第一中学,亲切慰问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教师,与第一中学教师话家常,聊教育,共同渡过了一个美好而难忘的教师节。在一中的钱伟长楼,黄书记一行来到了骨干教师及部分退休教师代表中间,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特别向曾执教50余年,如今已78岁高龄的退休特级教师周祥昌、送上节日的鲜花和礼品,对他的无私奉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div><div><br></div><div> 瑞 文</div><div>2018-01-26</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