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谣——厦门行之南靖土楼

雪莲

<h3>厦门行程第四天,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漳州南靖土楼,南靖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h3> <h3>我们去的是云水谣。云水谣景区之所以出名,不仅是该地本身的优美风景,更主要的是电影《云水谣》带来的效应。那里不仅有土楼,更有小桥流水的风景,那可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是许多人追求浪漫故事的天地,也是可为大家带来清新世界好感觉的一个地方。</h3> <h3>途经一个服务区,里面有很多土楼特色产品,因为嫌带着沉,也没买什么,不过一直觉得这个咖啡挺不错的</h3> <h3>这是中午就餐的饭店,团队吃饭都得排队,我们边喝茶边等待。不过这个饭店的名字“水云间”倒是挺有诗意的,我喜欢。</h3> <h3>等待吃饭的过程,我们来到酒店旁边的一个茶园,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茶园,大家都很兴奋,扮作采茶女,也做采茶人。</h3> <h3>看见了土楼,导游告诉我们,土楼有长的,有方的,也有圆的,唯独没有三角形的,这种土楼墙体很厚,它的厚度可以达到我们睡的双人床的宽度,没错,就是1.8米,所以土楼的建造也很费时费工,有的大型的土楼要好几年才能建好,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啊</h3> <h3>这是和贵楼,当第一层土楼的外墙夯实完成后,还没等来得及建第二层,突然发现整座土楼开始下陷,如同沉船一般,土楼陷入到了淤泥里了。</h3><div>原来,当初选址建土楼时,匠人没有发现脚下这块平整的土地,其实是个沼泽地带。没办法,匠人们只好向淤泥中打了一百多立方米的木桩,依靠木桩来支撑整座土楼。</div><div>而今,和贵楼已经问世快三百年,几代人生活在这座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土楼与它的居民依然相安无事。</div> <h3>土楼都是土和木的结合,一楼有两口井,一口是清水,一口是浑水,清水是用来做饭洗衣的,浑水是做其他用途的,在一楼设厨房,用水方便,二楼干燥,做仓库,三楼以上才是卧室,墙体很厚,有隔热隔凉的作用,所以土楼冬暖夏凉,土楼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卫生间,每户都要用一个桶来做马桶,第二天清晨处理掉,有的直接浇在菜园子,成了肥料</h3> <h3>这口是清水井,很深</h3> <h3>木制的楼梯</h3> <h3>用过的席子</h3> <h3>走进一家卖茶的小店</h3> <h3>主人很热情,不管我们买不买东西,都和我们亲切的攀谈</h3> <h3>这个应该是瞭望口吧</h3> <h3>出了土楼,我们踏着鹅卵石来到那个诗意的古镇——云水谣,漫步在云水谣古镇的栈道上,领略着云水谣镇美丽的山水胜境,感受着云水谣给我们带来的舒畅心情,不停地拍摄着这方水土动人的画面。</h3> <h3>这样古朴的韵味,是不是也很耐人寻味呢?</h3> <h3>古老的建筑,沧桑的历史,客家人的情怀……</h3> <h3>风车,人家,小桥,流水,古木——云水谣,这才是绝美的画卷</h3> <h3>悠悠的古道、灵动飘逸的碧水,让整个云水谣处处都充满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h3> <h3>鹅卵石铺成的墙体地基和小路,上面长满了青苔,迂回的河流,随意攀爬的藤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没有半点儿的装饰与苛求</h3> <h3>古老的榕树是永恒的风景,护着河堤,遥望着流水远去的方向,几百年的积淀,你看透了多少世间的红尘……</h3> <h3>这是梅花,开了满树,可是我怎么看都觉得像樱花,想拍个特写,看个清楚,可惜个子太矮,够不着,只好作罢</h3> <h3>我觉得这就是落英缤纷的感觉,落下的花瓣布满了石头间的缝隙,倘若黛玉在场,是不是又会有一曲“葬花吟”?</h3> <h3>这种小桥,戴个斗笠,挑副担子,似乎与它更加匹配</h3> <h3>这片小竹林,清新自然,棵棵竹子娉婷而立,喜欢</h3> <h3>云水谣,是谁起的名字,让这个原生态的古镇更富有了诗意</h3> <h3>杂乱中却透着小文艺</h3> <h3>这样的树,这样的水,这样的小茶桌,你可喜欢?</h3> <h3>这一刻,时光慢行,岁月静好。</h3> <h3>怀远楼,这座土楼是圆形的</h3> <h3>采罢香蕉的香蕉树,这是不是树?</h3> <h3>红皮香蕉,三年才能结一次,所以价格较贵,景区一个这样大小的大约得3元钱,比黄色的甜</h3> <h3>鸡翅糯米饭,看上去有些油腻,没吃,我同伴吃了</h3> <h3>百香果,很便宜,10元钱能买12个,原来这样皱皱巴巴的更好吃,之前买的时候一直在挑表面光滑的,果和人真的不一样呵,不能用一样的方法挑选</h3> <h3>拳头大的菠萝,很甜,北方没有,那里只有长的,大的</h3> <h3>第一次看到地里的甘蔗,原来是这个样子的</h3> <h3>跟团旅行,往往来不及细细地看,慢慢地品,匆匆走过,遇到的,皆是最美的风景,珍惜每一次旅行,无论长短,无论远近,听从内心,无问西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