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纪念北大物理系84级两位英年早逝的校友

罗新

<h3>1984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2228名优秀学子,在北大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1988年,他们又奔赴人生的下一站。</h3><h3><br></h3><h3>今年是北大84级校友大学毕业整整30周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得知已经有45名同学英年早逝。</h3><h3><br></h3><h3>我收集整理了“天堂里的你们:纪念英年早逝的84级校友”一文,里面全都是我们84级的校友对这些同学的回忆和怀念。</h3><h3><br></h3><h3>回忆越来越多,文章越来越长。终于,在纪念了27名校友之后,文章达到了美篇的极限,无法再添加内容。</h3><h3><br></h3><h3>所以,从这一篇开始,以后的新增加的纪念文章,将以系为单元,重新单独开文。</h3><h3><br></h3><h3>我们深信,纪念,是让逝去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方式。</h3><h3><br></h3><h3>我们的笔,我们的话,是写给这些去世的同学的,也是写给这个世界的。这一段段回忆,是让人们都知道,这些同学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曾经如此的优秀,曾经是我们中的一员。</h3><h3><br></h3><h3>(如果想看之前84级校友对去世同学的怀念文章,请点击下面链接。)</h3><h3><a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z152870?v=4.3.1"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天堂里的你们:纪念那些英年早逝的84级同学</a></h3> <h3><b>郑新岭,北大物理系84级,浙江人。90年代初因病去世。</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如夏花——回忆郑新岭</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物理系 曹慧泉</b></h3><div><br></div><div></div><div><i>毕业离开北大,大家劳燕分飞,各自谋生路,即使是同寝室最要好的的同学,有一段时间互相之间也联系不多。</i></div><div><i><br></i></div><div><i>忽然有一天,听说郑新岭生病从美国回来了。本来还有想法,想找机会约了留在国内的同学去杭州看看他。不过90年代初无论是交通条件还是自由度都不能跟今天相比。想法还没有变成现实,另一天就听说他去世了。</i></div><div><i><br></i></div><div><i>今天我反而不确切地记得到底是91年还是92年,只记得那一天我在实验室的窗前站了很久,回忆起大学四年中一幕一幕,列列如在眼前,但我没有流泪,他是真正燃烧了自己,把生命定格在青春年华。</i></div><div><i><br></i></div><div><i>有一说,理论物理本来就是上帝用来消耗世间天才的。物理系不少同学,那时候以考上CUSPEA留学美国为目标。郑新岭可能算不上是智商最高的那一拨,但他崇拜的偶像是居里夫人,立志要拿个诺贝尔奖。大三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每天要学习到凌晨两点多才回宿舍,最后终于在大四考上了CUSPEA,如愿到美国伊利诺伊留学专攻理论物理。</i></div><div><i><br></i></div><div><i>在41楼317,他其实是最活跃的人,身体好,爱好广泛,排球、篮球都会,吉他也弹得不错,喜欢在作业本封面上画个鹰。尤其喜欢逗大家开心,今天我好象还能听见他故意拉长声音叫另一个同学的名字“聂~~~~~武德”。他家在杭州拱墅区的拱宸桥,大运河边上,记得大一大二还有个娴静的女孩来寝室找过他好几次,可能是他杭州的中学同学。他人很潇洒,说话幽默,绝对阳光少年,应该是受女孩欢迎的那一类,不过那时好像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没有把时间花在恋爱上。</i></div><div><i><br></i></div><div><i>听说他是倒在篮球场上,送到医院,发现已是肝癌晚期。</i></div><div><i>二十多年后,我有机会到大运河边上他杭州老家。拱宸桥边人流如织,当年对面下铺那个英俊少年,仍然栩栩如生在我眼前。</i></div><div><i><br></i></div> <h3>郑新岭(红衣者)和同宿舍的同学们,右一为曹慧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的排球搭档郑新岭</b></h3><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技物系 李军</b></div><div><br></div><div><i>大二体育课我选了排球。老师是体院毕业,高大帅气的南方人。班上同学除了我们核物的几位,其他都是物理系的。每次上课流程大致是:点名,老师讲要领并示范,同学一对一练习,最后二三十分钟组队和其他班比赛。</i></div><div><i><br></i></div><div><i>我是从老师点名知道他的名字。一直以为是“曾希林”。几节课下来我们就互相发现对方排球基础不错。于是总在一起对练。老师挑人组队也常把我俩当主力。我们的对手很强大,我们输的次数多。但我们配合默契,每每打些好球,也挺开心的。常常有虽败犹荣之感。</i></div><div><i><br></i></div><div><i>郑新岭话不多,课间大家调侃开玩笑,他也是笑而不语。我也不是主动找人唠嗑的人,所以我们的语言交流很少,有也是很简单。除了上排球课,我们没有什么交往。在校园里碰见也多半是用点头,挥手和微笑表示问候。后来听说他中了CUSPEA,我还有点吃惊。心想这位低调的哥们儿还有两下子嘛。</i></div><div><i><br></i></div><div><i>84同学群建立后我还想没准哪天能碰上他扯几句当年排球的事儿。不想却在英年早逝的名单上看到了他的名字。又知道他原来还是当年的CUSPEA全国前十名,在美国念博士期间就去了。真是天妒英才啊!现在回想起来他应该是一个非常聪明刻苦,内心十分强大的人。</i></div><div><i><br></i></div><div><i>再也见不到他了,也没有他的照片,但当年那俊朗,儒雅的江南才子形象却留在了记忆深处。</i></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忆郑新岭</b></h3><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物理系 王信东</b></div><div><br></div><div><i>鄭新嶺在北大時我跟他接觸不多。他不是那種鋒芒外露的學霸,這一點跟王承章不太一樣。(當時北大物理系招的基本上是各省的學霸)。他凭前十的成績考上李政道中美聯合教育(CUSPEA),之后,才引起同學的注意。他選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也符合他的性格。伊大在美國中西部(美國的鄉下),沒有東西海岸明校的名氣,但是當時伊大物理系,尤其凝聚態物理,卻是全美國頂尖的。伊大物理系的底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巴丁(唯一因同一學科得兩次諾獎的物理學家)。超導理論BCS就是在伊大做的:一位教授是B,巴丁;一位巴丁的博士後是C,庫博;一位巴丁的博士生是S,施利弗。系裡當時的Tony Leggett,後來也得了諾獎。</i></div><div><i><br></i></div><div><i>我和鄭新嶺的接觸還是在來美國之後。我90年去“朝拜”伊大物理系,找過他,了解到他在做非線性光學。他那時身體非常好。91年他開車來我的學校依阿華州立大學,我們又見面了。他告訴我他的一只眼晴被激光打了,還好只是在視網膜上有個黑點,醫生說不會進一步惡化。當時我還慶幸自己沒選擇做實驗物理。他開的是美國車,Dodge Daytona,這跟多數中國留學生不一樣。車裡很亂,掛了一牌,上寫著:a clean car is a sign of a sick mind。當時我還想,以後誰要說我的車亂,我就引用這句話。那時的鄭新嶺已經又比一年前我見他時成熟了很多,也比印象中的他顯得更自信了。當時我們還說以后經常可在開會時相遇,沒想到幾個月後,就聽說他得了肝癌,而且是打球被撞昏迷,急救手術時才發現的。不久后他就去世了</i></div><div><i><br></i></div><div><i>真是天妒英才!</i></div> <h3><b>物理系的赵维良回忆:</b></h3><h3><br></h3><h3><i>看到文章和照片,心里难受,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文中讲的细节对我自己来说好象就在眼前,耳边。</i></h3><div><i><br></i></div><div><i>1、喊聂~~武德的长声. </i></div><div><i><br></i></div><div><i>2、新岭以鹰为图腾,他的笔记本上都画着鹰,大多是用圆珠笔画的. </i></div><div><i><br></i></div><div><i>3、新岭上课善于做笔记,他的笔记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i></div><div><i><br></i></div><div><i>4、新岭非常刻苦并且生活有规律,他一般是7:50左右起床,很少吃早餐,上午上课或自习,中午饭后午睡,1:50左右去上课或自习,4点钟左右开始体育运动以排球跑步为主。晚饭后,大约6点半开始晚自习,到凌晨一点左右。他亲口和我讲,在大学的前三年中,他只有一天没有去晚自习,原因是他的一个中学老师来了。</i></div><div><i><br></i></div><div><i>5、新岭有两个哥哥,毕业于杭州学军中学,家的地址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地址中有卖鱼桥。我叫他卖鱼桥上郑三郎。去年我去杭州,还向出租车司机打听一下卖鱼桥。</i></div><div><i><br></i></div><div><b style=""><br></b></div><div><b style="">物理系吴卫东回忆:</b></div><div><i><br></i></div><div><i>我在上海钢研所工作时,遇到一个同事的同学,他是郑新岭的中学同学,他说郑新岭美国动完手术后,最后回到中国养病,郑新岭一直非常坚强,乐观开朗,在医院和医护人员认真交流,配合治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和病魔顽强抗争。</i></div> <h3>郑新岭(左二)入学之初与同学们。</h3> <h3><b>技物系85级朱晖的回忆:</b></h3><h3><br></h3><h3><i>我认识郑新岭的时候他是物理系四年级的学生。当时他已经考上了CUSPEA。这个考试北大的成绩一贯不如科大。我记得郑新岭当时考了全国的第十名,北大的第二名。当时申请上了伊利诺大学物理系。该系以固体物理称誉世界,特别在超导理论方面是独领风骚。郑新岭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伊大物理系一直以来都只收CUSPEA前十名的学生。</i></h3><h3><i><br></i></h3><h3><i>郑新岭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当年刚刚到伊大时他把行李给丢了。在没有任何复习资料的情况下他就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至今还记得他说起他们实验室的人中了彩票人人分钱时的高兴。</i></h3><h3><i><br></i></h3><h3><i>我现在还记得的大概就是上面两件事。这些都是他在电话上告诉我的。我是八九年来美国的。一直和他有电话联系,直到他回国治病。后来就听说他去世了。我当时也不懂医学,自己感觉特别无力和难过。这些年来也不时地想起他。我一直认为他有其他人少有的对物理学的热爱和献身。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肯定会是物理界的一个大伽的。太可惜了。悼念。</i></h3> <h3><br></h3><h3>(以上所有照片由曹慧泉提供)</h3> <h3><b>王承章,物理系84级,湖南人,2014年12月病逝。</b></h3><h3><b><br></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悼老王 - 记念王承章同学</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物理系 刘让蛟</b></div><div><br></div><div><i>老王是我们对Chester Wang- 王承章同学的尊称。在北大同窗7年,他总是气宇轩昂地叫我们要斯文一点,大家也因此叫他王斯文。来美国后,不知从哪年开始,他的聪明才智在额头和两鬓上显露出来,言谈又带有王者风范,我们就开始喊他老王。 </i></div><div><i><br></i></div><div><i>老王是我北大同班同学,又是湖南老乡。1984年高考,他是湖南省几十万考生理科第3名, 还是全省三好学生。大学四年,他是我们班团支书,在同学中威望很高。记得入学后第一个中秋节,别的同学是吉他,唱歌,各种才艺表演,老王上来就是激情演讲。他浓重的澧县口音, 估计除了湖南人没几个人能听懂,但他的气势折服了所有人。上英语课,我们分在有外教的快班。外地来的同学,考分很高,但英文是听不懂又说不出口,像我一般是躲在角落里不吱声,老王却很勇敢,在班上积极发言,大声说着据说当时只有老美才能听懂的英语。毕业时他以我们全年级133人前几名的成绩,免试保送读研究生,导师是凝聚态物理很有名望的章立源教授。承章的一位同门师兄就曾是北京大学校长, 跟他也有过合作往来。老王1991年来美国读PhD,三年就拿到博士学位。他真的很牛,也很努力。</i></div><div><i><br></i></div><div><i>在北大本科4年加研究生3年,我们一起吃过又黑又硬的馒头,喝过难以下咽的玉米白菜粥,买过小炒也去过回民店,在未名湖逮过王八炖汤,还抓过刺猬烧烤。我们一起走过三角地的布告栏,步行去了天安门广场,在图书馆和通宵教室占过座熬过夜,还骑自行车去了长城,香山,野山坡,卢沟桥,很多的地方。有一年的暑假我们一块留在北京做家教,他的女朋友傅书芳一封书信就把他召回,让我们没有女朋友的男同学很是羡慕。老王真的好福气,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就有了爱情的滋润。</i></div><div><i><br></i></div><div><i>老王总是在我家隔壁的老王。他大学时住在我斜对面,研究生时住在我的隔壁。他98年来到康州,我00年步他后尘也来到康州,住的地方只离半小时,也算隔壁邻居。我们两家的孩子年纪相仿,常常是大人一边聚会,小孩们在一边玩耍。记得85年我们去八达岭长城,在火车上我和承章有一张合影,看到的人都说我们长得象兄弟。这三十年来,他也待我如兄长。我们一起去过很多地方,参加过很多聚会,在一起吃过很多饭,通过他也认识了很多老乡和康州的好朋友。老王为人豪爽大方,智慧和爱心在他身上同时彰显。他知识渊博,谈笑风生,对人真挚热情,他灿烂的笑容和笑声往往感染四周。</i></div><div><i><br></i></div><div><i>老王也是我的弟兄, 他在威廉玛丽亚学院就学期间就决志信主,受洗成为基督徒。我来康州时,所在地方只有查经班,他还来过我们查经班指导学习,教我们多看圣经,按正义来分解真理。在他家吃饭聚会,他也会叫孩子一起谢饭祷告。老王平时喜欢研读历史并且讲得绘声绘色, 他也跟我分享过很多工作生活上的心得,包括职场文化,投资理财,和怎样陪养教育小孩。他不光为人楷模,喜欢亲自做题示范,常常为能解出数学难题而欣喜。他对朋友也是直言不讳。我常常因为对小孩没有耐心,被他单独谈话劝导。有老王做邻居,我们真的好福气。</i></div><div><i><br></i></div><div><i>老王很聪明,他也很努力。老王活得很精彩,他也活得很辛苦。工作以后他还坚持在职教育, 连续拿下计算机科学和机械工程两个硕士学位。2014年12月27日在滑雪场,他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先走”,他叫我先滑下去,他自己慢慢来。怎么也没想到他就先我们而去,自己安息了。他生前也曾跟我谈到羡慕国内同学大有用武之场, 也曾考虑回国工作,如今他却永远留在异国他乡。</i></div><div><i><br></i></div><div><i>老王是我引以为豪的北大同学,湖南老乡,我的好邻居,好兄长。引用一下夏天舒同学写的挽联:</i></div><div><i><br></i></div><div><i>客居它乡,其心常承博爱愿,情思坦坦</i></div><div><i>人至盛年,其文可章广济行,走何匆匆</i></div><div><i><br></i></div><div><i>如今老王卸下了所有的重担,他的一生很精彩!他的精神和笑容永存我心,我们永远怀念他!将来我们在天家还要再见他!</i></div><div><i><br></i></div><div><i></i></div><div><i>2015年1月于美国康州</i></div> <h3>王承章(中)与同学们在一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悼念我们班的好书记</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物理系 魏强</b></h3><h3><br></h3><h3><i>承章走了,我潸然泪下!</i></h3><h3><i></i><br></h3><h3><i>我当了四年班长,他当了四年书记,他从来都默默支持我的工作。他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散发出的是一身的质朴。他有着湖南人的耿直与爽朗,虽家境贫寒,却从骨子里透出伟人般的大气。毕业后,他上了研究生,我常回北大去他那里找宿。他的微笑总是给人一种善意和友爱。我们虽不在一个寝室却相处的如兄弟一般。出国前,他从我那借了点美元,出去后很快寄还与我,还念念不忘。这些年每次路过北京他都要与我一聚,但数来也就可怜的两三次机会。想不到N年前的北京一面竟成永别!</i></h3><h3><i></i><br></h3><h3><i>上学时他不爱运动,得知他开始打球,我很是兴奋,还等着在北京与他一较高下。承章兄弟,干嘛那么着急,几年后的班里聚会还等着你回来主持!现实就是这样无情!望着遥远的西方,我们默默为你送行了,走好吧,那里也有一个世界!</i><br></h3><h3><i></i><br></h3><h3>写于2015年1月</h3> <h3>王承章(左三)与同学们。</h3> <p></p><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忆王承章同学</b></h3><div align="center"><b><br>物理系 赵维良</b></div><b></b><b></b><div align="center"><br></div><h3><i>大学同班同学多在中国或北美。聂武德同学在新加坡,但也常在中国。我自己到澳洲后,很多年没有和同学联系。我去年刚和同学们联系上的时候,大家热情挺高,互道别后情形。当张晓明同学告知我王承章过世的消息时,我感觉好像一盆冰水当头淋下,心里哇凉哇凉的,一时难以接受。虽然多年未通消息,我相信同学间的情谊并没有减少。无论承章在人世间还是在天上,他都会这么说,这么想。大学时,承章和我同住41楼315寝室。那时候,我们7个同学住在一个大约15平米的房间,分上下铺。承章和我住同一侧的下铺,在大学四年里我们抵足而眠。虽然大学毕业已是第三十年个年头了,但我们当年共同学习生活的很多场景仍历历在目。</i></h3><h3><i></i><br></h3><h3><i>承章是湖南澧县人。他的父母年龄较大,他有一个哥哥在那时是他家乡的小学校长。一般来讲,湖南人重旧情,有老乡情结。上大学的时候,承章和他们澧县的同学和老乡有挺多联系。承章有浓重的湖南澧县口音,刚上大学的时候, 当我们说到四和十的时候,需要使用英语才能保证不出错。承章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记得我们刚入学的时候,班里开会时承章发言,大多数同学听不太懂他的澧县湖南话,但是他的激情确是感染了大家,具体的言辞反而不重要了。承章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激情随处可见,他说话激动时脸上会有皱纹,有时全身都在动。我们戏言他总是很矍铄的样子。</i></h3><h3><i></i><br></h3><h3><i>承章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他一直是我们班级活动和系里活动的积极组织者。承章一贯关心他人,不论是思想上的困境还是一些具体的困难,他总是尽力帮忙。刘让蛟和魏强在他们的回忆中对此也多有提及。当年的大学生对穿着打扮考虑的不多。记得有一次,天气很冷,承章套着穿了好几条单裤,他问张晓明和我为什么还是冷,我们和他说了东北老话 “十层单不如一层棉“。那时,他对北方的寒冷及应对方法还不习惯。承章喜欢吃辣椒,不论提及吃什么,他总会说加上辣椒。</i></h3><h3><i></i><br></h3><h3><i>承章学习非常刻苦。他大学时很少出学校,体育活动参加的较少。晚自习很少缺席,并且一般学到12点钟以后。承章总是有很高的追求,他成绩本来一向突出,可他自己还是觉得不够劲,总希望再进一步。他曾讲过对诺贝尔奖的向往。作为一个读书人, 他不仅求知若渴,也有文化人特有的幽默。他讲过一个人说自己睡觉时都比别人清醒的故事。斯文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他常告诫其它人斯文一点。</i></h3><h3><i></i><br></h3><h3><i>我们那时大学里谈恋爱的比例并不高(对男生而言),高中谈恋爱的比例就更低了。承章却是在中学谈的恋爱, 上大学时,他已经是有爱情约定的人了。记得当他收到过写有长相思词的明信片时,我们曾拿来打趣。大学毕业后,他爱人付书芳就到了北京。我那时已离开北大,在科学院的研究生院读书。有一次回北大,还记得他们两个煮鱼请我吃并说起付书芳找工作的事。</i></h3><h3><i></i><br></h3><h3><i>近日同学群里发出了几张承章的照片,看到故友旧照及回想起当年共处的点点滴滴,我心情很沉重,思绪难宁。 当曹惠泉同学建议我写一点东西纪念承章的时候,我不敢马上答应,只怕自己不能下笔成文。承章病逝时,年仅四十八岁。上天对承章的家人和我们这些同学实在太过无情,竟如此之早地将承章召回。北大一百二十年校庆,八四级毕业三十年的同学重聚,承章不能到场了。承章,你曾经充满激情的学习工作生活过,在天堂里,你好好地安息吧!</i></h3><h3><br></h3><h3><i>2018年2月1日于悉尼</i></h3><h3><i></i><br></h3><p></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王承章博士讣告</b></h3><div><b><br></b></div><div><b> </b></div><div>著名物理学家和空气动力学专家王承章博士于2014年12月27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Tannersville市,享年四十八岁。</div><div><br></div><div>王承章博士出生于湖南省澧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 品学兼优。曾获全国高中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并评为湖南省三好学生。历任澧县第一中学91班班长, 深受同学们爱戴。1984年以常德地区高考理科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8年,他以年级前四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并被推荐继续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读研究生,师从物理学大师章立源教授。1991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王承章博士获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物理学全额奖学金, 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即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并进入博士后阶段研究工作。这期间, 王承章博士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发表了若干篇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论文。</div><div><br></div><div>1998年,王承章博士进入普惠开始做空气动力学研究,成为最早在普惠工作的中国人之一。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绩逐渐成为公司的科研骨干和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人材。他负责的各个科研项目每年都得到很高的评价并于2014年荣获普惠公司年度特殊贡献奖。</div><div><br></div><div>王承章博士和傅书芳女士从高中相爱,夫妻恩爱二十余载。育有王捷瑞,王睿恺二子。1993年4月,王承章决志信主并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div><div><br></div><div>王承章博士才华出众,热情豪爽,朋友遍天下。他为北康州华社的发展和康华中文学校的创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去世是物理学和空气动力学界的巨大损失, 是北康州华人社区的巨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 傳书芳女士失去了相濡以沫的好丈夫, 捷瑞和睿恺失去了一位言传身教的好父亲。</div><div><br></div> <h3>两位物理系的校友,一位卒于刚大学毕业两三年,宏图未展之时;一位逝于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之际。无论是哪一个,都令人扼腕叹息。</h3><h3><br></h3><h3>安息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