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金 婚</h3><div>林金山 </div><div>鸾凤和鸣半百年, 鸳鸯对舞两心坚。</div><div>明窗日映双人影, 静夜灯衔一世缘。</div><div>爱挚艰难终不悔, 情深险阻也相连。</div><div>婚时许下痴痴愿, 世世生生共月圆。</div><div>(1968.01.09—2018.01.09)</div><div><br></div> <h3><br></h3><div>三个细节</div><div>成就了我俩的美满姻缘</div><div>林金山 </div><div>谁也不会相信,生活中的三个细节成全了我俩的美满婚姻,并经五十载风雨考验,如今越发光彩夺目。 </div><div>那时侯,我们都是罗源一中的同班同学,因为我书读得好,早在她的心里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记得有一次参加农场劳动回校途中,我与她刚好走在一起,肚里都有点饿了,想买点东西吃。小店里只有一种我们福州地区才有的角饼,圆圆的,一块两毛钱,很好吃。但我们口袋里都只有一毛钱,凑起来才能买一块。我们叫老头把它切一下。这老头七十多岁了,眼睛不好用,一刀切下去,大小差距很大。我眼疾手快抢了小一半吃了起来。虽然那时侯,我们还没有恋情,但她在后来忆起这件事时说我在“文革”中落寞的时候她能毅然嫁给我,这起了关键性作用。</div><div>后来,她到我家玩,刚好碰到家家户户正在收花生的季节。母亲蒸煮了一大碗生花生,因为是生花生,饱满不饱满的都有。我们一边谈笑,一边吃花生,吃到后来,还剩小半碗花生,我们靠近一看,剩下的每一粒都是饱满的。原来吃的时候大家都只拣瘪的吃,一心只想好的饱满的让给对方。那时候,我们还不敢握对方的手,但经这一小小细节,未来的对象很快在各自的心中初具雏形了。 </div><div>又过了半年,我参加了一个亲戚的结婚宴会。真是无巧不成书,她也姗姗来迟,而且还是同桌。那天刚好患感冒,我怕把病菌传给别人,便向亲戚另要一个碗一把调羹。这把调羹专用从公共碗里取东西,倒在自己碗里吃,并很注意吃相。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细节,她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成为我们婚姻的催化剂。</div><div>紧接着,开始鸿雁传书,每一封情书都是一篇精美的散文,那刻意雕琢、字字楷书曾令她倾倒。每逢周六下午,我们都计算好同时在邮电局收一封信,邮递员大姐交信时都会神秘的笑一笑。要不是这些为我们传递爱情信息的珍贵信件不在“文革”抄家时烧掉了,现在真可以出版一本厚厚的两地书呢!</div><div>当时正处在风雨交加的动乱年代,我们的婚姻遭到了她的父母哥姐的极力反对,但他还是冲破层层封锁与我结合了。妻子随我历经艰辛和磨难,但我们在困难日月能够相互抚慰,痛苦时节可以细语温存。漫漫寒夜,我们在黄连树下弹琴,相依相偎看霞光;溶溶月色,我们在缝纫机前踩踏,相携相挈到黎明。多少风雨交加之夜,我朗诵献给妻子的诗篇,爱情的清清泉水注入彼此的心田;多少个旭日东升的早晨,我热好饭菜,让忙碌了一夜(缝衣服晚上常常要加班)的妻子慢慢品尝,一股殷殷暖流融入她的心房。我们就是这样经过风雨磨砺,才使得清贫的生活和纯洁的爱情交相辉映,演绎了一段人间美好的情缘,在家乡一带传为佳话,令人羡慕不已。正是: </div><div>爱情和美,只因它多生波折; 人生堪慰,在于它坚守盟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