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21日 韶山——株洲——上海</h1> <h1> 凌晨六点过我们到了韶山冲。东方破晓,“镰刀斧头”的巨尊雕塑,在晨曦微露中立于青山翠松之上,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h1> <h1> 满怀敬慕,走近魅力韶山、伟人故里。</h1> <h1> 游客在大厅服务处用身份证领取参观卷就可以进场。</h1> <h1> 此刻已经有不少旅游团络绎到达,排着队走向主席铜像广场。</h1> <h1> 途中,见一块观景石立于路旁,上书“公者千秋”,字迹朴茂工稳、浑厚劲健。奇怪的是没有署名。据了解,这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贺京沙先生所书。</h1> <h1> 铜像广场前的道旁还立有一块观景石,上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八个大字,笔法雄浑遒劲,又不失潇洒飘逸。观之既有视觉上的震撼,也给人以思索和联想。奇怪的是也不见署名。据了解,此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付主席沈鹏所题。</h1> <h1> 铜像广场仅有这两块石刻,分别在主席铜像前后各100米处。</h1><h1>这两块石刻分别代表对主席的身前、身后的评价。</h1><h1> 石刻题词的作者都没有署名,不是他们的名望欠深,而是他们都自感不敢署名,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只是伟人毛泽东主席的一个小战士。</h1> <h1> 这里是毛泽东铜像广场。周围56棵青松掩映(象征56个民族),群山拱护。</h1><h1> 毛泽东铜像高6米,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 </h1> <h1> 毛泽东主席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我们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最有感受。今日前来瞻仰伟人,在主席铜像前留下了值得永远纪念和珍藏的集体照。 </h1> <h1> 初冬早晨的韶山冲,感觉丝丝寒意。女团友们告别主席铜像,手挽手行走在广场大道上。</h1> <h1>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h1><h1> 如同接受主席检阅,这批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红色娘子军”步履整齐、动作划一,堪称铿锵玫瑰。</h1> <h1>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队伍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让我们再从侧面看一遍娘子军们掷地有声的脚步,不过队伍中央还多了一位“代表”。</h1> <h1> 从铜像广场通往毛泽东故居,是一段宽敞的迎宾大道。</h1> <h1> 绿树成荫,阳光透进树丛,空气分外清新,使人心情愉悦。</h1> <h1> 离故居不远处有一排叫“南岸”的青瓦房,是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h1> <h1> 毛泽东故居,是一排土墙灰瓦的普通农舍。坐南朝北,面临绿水,背依青山,房子俯瞰成“凹”字形排列,共有房屋18间。</h1><h1>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h1> <h1> 游客排着队依次进入主席故居,在故居前拍照留影。进门是不准照相的。</h1> <h1> “毛泽东同志故居”门匾黑底金字,庄重朴实大方,是邓小平手迹,1983年所题。</h1> <h1> 1910年的秋,毛泽东离开这里外出求学。后于1921、1925、1927年分别回过韶山,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开展农运。</h1> <h1> 故居周围是一片稻田,还有池塘。主席小时候曾在此耕作、游泳。</h1> <h1> 这里天朗气清,绿水青山,景致怡人。</h1><h1>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伟人故里,我们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我们深切缅怀他老人家。</h1> <h1> 饭后继续前往刘少奇故居参观。</h1><h1>路边一棵小树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h1> <h1>一草一木皆为景</h1> <h1>绿水青松也有情</h1> <h1> 离毛泽东故里约半个多小时的车途,就到了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这里就是刘少奇故里。景区主要包括刘少奇故里门楼及铜像广场、纪念馆、文物馆、故居、花明园等。</h1><h1>这里是门楼广场。</h1> <h1> 进门楼,经一段两旁青松翠柏宽敞的石级坡道,就到了刘少奇铜像广场。</h1> <h1> 刘少奇铜像广场,于1988年落成。</h1><h1> 刘少奇 (1898~1969)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第一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集体领导重要成员。</h1> <h1> 习近平主席谈刘少奇同志</h1> <h1> 上海、南京的两地游客集体合影。</h1> <h1> 刘少奇纪念馆。这里完整、系统地展示和介绍了刘少奇的生平传记和丰功伟绩。</h1> <h1> 大厅里的浮雕</h1> <h1> 伟人携手雕塑前的留影</h1> <h1> 刘少奇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农村民居,为对称形的土木结构、两进两横四合大院,前临绿水,池塘碧波荡漾;背靠青山,周围树木参天。</h1><h1> 刘少奇故居建于1871年,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这栋普通农舍也和刘少奇一起见证了坎坷岁月,保持了本色。</h1> <h1> 1980年邓小平所题“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h1><h1> 1898年刘少奇诞生于此,至1916年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61年刘少奇回乡视察工作时,曾在此住了六天六晚。</h1> <h1> 在横堂屋——农家的客厅里聆听讲解员介绍刘少奇故居的故事。</h1><h1> 1961年回乡调研时,当他看到因办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炭子冲有六户村民无家可归,他要把房子分给他们居住,村民们不敢接受。刘少奇恳切地说:“拜托大家,帮我‘守屋’好不好?”</h1><h1> 刘少奇的诚心诚意感动了乡亲们,他们住了进去。这就是为什么旧居在“文化大革命”中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的原因。 </h1> <h1> 花明园,一座以表现刘少奇成长的历史人文环境为主题的公园。它集思想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颇具江南园林风味。</h1> <h1> 花明园门口</h1> <h1> 花明楼是一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塔状高楼。</h1> <h1> 刘少奇乘坐过的飞机。旅友们也想体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归来、信步走下悬梯的那种感觉。</h1> <h1>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h1><h1> 我们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告慰毛泽东、刘少奇和许多已故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英灵,让他们看到,中华民族不仅已经站在了世界民族之林,而且要站着世界民族之巅!</h1><h1><br></h1> <h1> 傍晚,乘大巴到株洲,我们将从这里登上返沪的列车,结束为期9天的“港澳桂韶”游。</h1><h1> 株洲湘江边,一湾江岸,景致迷人。</h1> <h1> 滨江大道上类似“凯旋门”式的宏伟建筑。</h1> <h1> 涛涛湘江东流去,千百年来,它历经沧桑、见证巨变,孕育出多少英雄豪杰。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还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同时代许多伟大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h1> <h1> 江面上闪烁着夕阳的金光,湘江大桥在夕阳的余晖中彰显巍峨。</h1> <h1>别了,韶山,别了,株洲。</h1> <h1> 回望这短暂的“港澳桂韶”9日游,从金紫荆广场、海洋公园到维多利亚港湾,从大三巴牌坊、金莲花广场到威尼斯人度假村,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阳朔到伟人故里韶山冲……</h1><h1> 一路走来,我们见识了“一国两制”的港澳,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秀美,观慕了向往久远的伟人故里,享受了充满欢笑、情感尽泄的旅途生活。当然,还体验了自费、购物等旅游消费市场的水浑坑深……</h1><h1>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h1><h1> 有说,风平浪静、悠闲安顺是夕阳生活美好的标尺和象征。</h1><h1> 但是不精彩!</h1><h1> 宛如艳丽绽放的温室里的盆景,倘若搬到外面,仰或放到雨里风中,立马会花败叶衰。我们的夕阳生活亦然,外出游山玩水,结识新朋好友,体验风土人情,品尝酸甜苦辣。精彩不仅是风和日丽,风霜雨雪也有精彩。</h1><h1>愿你我走在夕阳岁月里,活在精彩中,健康、快乐,还有友谊。</h1><h1><br></h1> <h1>再次谢谢观赏 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