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下洋节盛行,有些人担心怕传统节日经受不住冲击,其实大可不必。不信咱就到车站、机场看看,看看春运的洪流,那才叫浩浩荡荡,势不可挡!</p> <h3>面对家的呼唤,怎能无动于衷!?</h3> <h3>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h3> <h3> 这些年交通运输发展够快的了,铁路一再提速,一再增加车次,且有海、陆、空分流,可一进春运,还是紧张得不得了。<br></h3> <p class="ql-block"> 打开电视,打开电脑、手机,望着那排队剪票拥挤的人流,瞅着嘈杂大厅里那茫茫人海,想像那日夜不停的吞吞吐吐,真让人着急、上火!</p> <p class="ql-block">有钱没钱,回家过年!</p> <h3> 这位昨天晚上翻来覆去,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觉,下午考试一交卷,便提包打车直奔车站。多少次下决心不再折腾,没用!一进腊月,头皮就开始发痒,一见别人张罗买票,这心里就起急!别听人家戏称咱那家乡“兔子不拉屎”,可咱内心深处呀,却原来早已日积月累,攒足了对她的思念和温情!</h3> <h3>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回家过年才是硬道理!!!!!</h3><h3><br></h3><h3> </h3> <h3> 那位这些天就一直核计,撇家舍业整一年,这三百六十五天,什磨苦没吃过!什磨罪没受过?辛辛苦苦还不就为了这一天。走前本来想找个象样的地方推推头、洗洗澡,给家里一个惊喜,可到了也没舍得花那大头钱……回家用钱的地方多着呐!</h3> <h3> 这位一进腊月就睡不好觉。成家立业不自由,不仅向单位请假得考虑再三,而且还要过老婆这一关。来回折腾,即花钱又受罪,不如给寄俩钱去。俗,怎磨张口闭口就是钱,钱能代替人吗?孩子小,折腾病了怎磨办?没事,多穿一点,我背着,保证安全。回回大冬天去,那次逛避暑山庄,差点没把人冻死。好钢用在刀刃上,四年一次探亲假,不用在春节用在哪?要不你自己去得了。别介,咱妈来电话不老磨叨你吗?我一个儿回去又有啥意思?诸位听听,容易吗?!</h3><div> </div><div> </div> <h3> 开往xx的218次列车马上开始剪票了------顿时人群一阵骚动,大家停止思绪,整衣系带,掏票背包,引妻呼子,象开闸的洪水,向剪票口涌向检票口……</h3> <h3> 过地道,上天桥,寻车厢,找座号,放行李,挂背包,平息气喘后,抹一抹额头的汗水,再揉一揉火辣辣的双肩,至此一块石头才算暂时落地。</h3> <h3> 可要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或许几个钟头之后就需中转签字,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或许下火车,还要倒汽车,且一道上都得“金鸡独立”。或许下了汽车,还要步行翻过一道大梁,跨过一条大河,方才看到那自己熟悉的家园,叩开自己那心灵的大门-------我们的回乡过年者,之所以能如此吃苦耐劳,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耳畔都响彻着远方的呼唤,心中都盛装着一片火热的亲情,脑海中充满了无限的期盼……</h3> <h3> 这位站起来,整一整架上的旅行包。开学时,就有了打算,几个月来,省吃俭用,不断调整着方案。放假前的周日,他一大早便来到了市中心的商业街,象妇女一样,一家一家地仔细筛选。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异常热情的服务,他往往面红耳赤,心虚气短,手里攒下的那几个钱啊,一次又一次被攥出了汗。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基本令人满意。望着旅行包,他仿佛看到了爸爸在单位给大家分撒香烟时,那抑制不住的自豪和骄傲;也仿佛看到了母亲穿着立立整整的新外套,在给客人们沏水倒茶,脸上洋溢着那慈祥和知足的微笑;又仿佛看到小妹穿着鲜艳的毛衣,在一帮小姑娘中高兴地穿梭蹦跳-----此时此刻,他觉得有一股暖流自心中流遍全身,疲劳一下好象也消除了许多。学校演讲什磨是幸福,今天他好象切实找到了答案!</h3><div> </div> <h3>那位抬头看看人家的红红绿绿的皮箱,再看看自己藏在座下那臃肿的破编织袋,不免觉得有些土气寒酸。不过那东西怕磕怕碰,好看不好用,没有也成。走时太急,也没顾上买啥,好在家里也不会挑拣。媳妇来信说:只要人能顺当当回来比啥都强。这句话让他感动了老长时间!他下意识地碰了一下缝在裤衩里的钱,又一次修改了初步打算:先给爹抓点药,把老病好好治治,再给媳妇撕块花布,作身衣裳,说实在的,要是好好打扮打扮,论哪样咱都不比城里人差!那小兔羔子也不知道长多高了,本来想给他买点鞭炮,可惜车站查的太紧。自己常年在外,爷爷和他娘都管不了他,等过了初五,不,过了十五,看我怎磨收拾他,下一代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稀里糊涂了!还有一件大事,过完年得坐下来把家里的事好好合计合计。说不定过几年能-----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看看四周,好在没人注意。</h3><div><br></div><div> </div> <h3> 这位伺候儿子吃饱,又给妻倒了杯水,坐下,望着车窗外面转瞬即逝的景色,不由感叹这世界的奇妙!出来时是自己一个人,此时却一下变成了三个。记得结婚妻子第一次进门时,妈的第一句话是:吆,个儿长得比相片还高呢!这次妈一定会说:吆,大孙子都长这磨大了!想到这,他眼眶不由有些湿润。</h3> <h3> 唉,一向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谁知那风筝的红线却始终牢牢地系在家乡的树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思念自己的家乡,那山、那水和那人!他曾写文章渲染过家乡的春节:红透大街小巷的灯笼和喜对儿;噼噼啪啪的鞭炮和随之满街的幽香;精湛高超的高跷、漂飘游悠的旱船、英姿勃发的背哥,还有那以假乱真的“二鞑子摔跤”-----这些不知现在是否保留,或有无改进。</h3><div> </div> <h3> 以前回家是大包小裹地背,成坨子的鱼虾,成箱的水果,甚至瓶装的罐头-----道上怕绳断,进出站怕罚款,中间歇歇都得放在台上,否则甭想再起来。即使这样,看到饭桌上大家你推我让,还后悔没再多背一点。现在好,家里电话反复叮嘱,说有钱什磨都能买到,千万不要再带什磨东西。不知是真是假!</h3> <h3> 以前回家,由于通讯不便等诸多因素,家里老早就得张罗接站,两个弟弟骑着自行车,冒着寒风,从火车站跑到汽车站,又从汽车站跑到火车站。下车后,一人尾随三轮护送,一人得赶紧猛蹬车回去报信。大门铃铛一响,棉门帘掀开,伴随一股哈气,母亲、父亲迎了出来,满脸灿烂。母亲用围裙擦着手:哎呀,大孙子回来啦!父亲两手搓着:大老远,怎么又带这么多东西。听到这熟悉的话语,一路疲劳早就烟消云散了。</h3><h3> 现在两面都安了电话,还配了手机,随时随地现联系都赶趟,方便多啦!</h3><div> </div> <h3> 每年过年都很累,父母如今年龄大了,今年一定建议,过节应侧重玩,别一天到晚老做饭,就别讲究“八碟八碗”啦,实在不行下饭店,有空儿,也可拉全家到市里外八庙转转。社会不断进步!万象不断更新,咱过年也要与时俱进!多放松多充电,明年还得好好干呢!</h3> <h3>世界再大,也要回家</h3> <h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h3> <h3>图片大部分选自网上,在此表示感谢,给大家拜个早年!祝新年快乐吉祥安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