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影赛佳作(一)</b></h1> <h1> 《缙云影像》作为重庆市北碚区摄影家协会在“美篇”重点推出的品牌园地,从今天起正式推出《影赛佳作》栏目。本栏目主要刊发协会会员在各级、各种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及说明、体会、赏析等。同时向广大摄影爱好者征稿并择优刊发。</h1> <h1> 在重庆市第18届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北碚区摄影家协会一共选送了10件摄影作品,获得金、银奖各一个,优秀奖8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奖作品</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岗位》(余梅)</h1> <h1> 《岗位》:这是造船工人的岗位,更是砥砺前行中国制造的岗位。画面中巨大的船体自上而下似有冲向海洋的万钧之势,下方的焊接师傅却怡然操作着,充满自信。这就是中国制造的自信。夸张的构图极具视觉冲击力,是工业题材佳作。</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银奖作品</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铮铮铁骨》(王新月)</h1> <h1> 《铮铮铁骨》:具有如此视觉冲击力的军旅题材佳作少见!画面焦点精准聚集在小战士的臂章和眼睛,而且处于黄金分割点上。两名战友和他们阳光下拉长的身影向外虚化辐射,构成动静结合,虚实有度,紧张向上,威猛无比的训练画面。</h1> <h1> 以下8件作品均入围并获得优秀奖。</h1> <h1> 1.《为了留守儿童的成长》(明俊雄)</h1><h1> 留守儿童、老人、家庭题材,是永不过时的主题和旋律,是时代的脉搏和呼唤,是无疆大爱的延伸,任何摄影人都要具备捕捉这个主题的眼光和素质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作品紧扣这个主题,生动活泼,暖意浓浓充满了爱。</h1> <h1> 2.《咬住不放》(明俊雄)</h1><h1> 体育题材考验器材,更考验慧眼,作品正好体现出这点。领先方攻栏合理,表情夸张,落后方表情凝重,紧追不舍。作品把焦点放到追赶者正是不入俗套的高明之举。紧凑的构图将选手竞争表现得妙趣横生,淋漓尽致,佳作。</h1> <h1> 3.《脊梁》(王飞)</h1><h1> 耐人寻味的黑白佳作!作品暗藏玄机,隐喻深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画面天、地、人、梁、木五元素正好暗和。木本生于地,受日月精华成材,人用以为梁。所以人才是担当天地的脊梁。</h1> <h1> 4.《龙的传人》(莫负东)</h1><h1> 作品以文学的白描手法直观表达了“龙的传人”这一主题,朴实无华。作品曝光准确,采光自然,表情传神。龙头、老匠人、小孩三者相映成趣,构成温馨恬静场景。人文作品就是要这样善发现、有生活、讲故事、有传承。</h1> <h1> 5.《晒幸福》(王梦月)</h1><h1> 作品不以超广畸变为噱头而用常规人文焦段纪实拍摄。作品不仅表现出高强的逆光控制曝光技巧,还很好的利用挂面和木架投影的线条美勾勒出动人画面。蛋黄色的面条随风摇曳,刺激着味蕾,令人垂涎三尺,色香味形俱佳。</h1> <h1> 6.《彼此的坚守》(王迎春)</h1><h1> 传统小舞台上的演出,石板院坝中端坐木条长椅上的观看,这就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坚守和传承。作品主题凝练深邃,内涵表达到位。画面右下方的光影和留白与左上方暖色调的舞台呼应互补,画面元素得到有机整合。</h1> <h1> 7.《缙云佛光》(余梅)</h1><h1> 可遇不可求的风光作品!佛光的形成需要光温水气势同时具备才行。当阳光透过香炉峰瞭望塔投向姊妹松并形成佛光时,笼罩着缙云寺的云雾散开了,佛光寺庙遥相呼应。这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攒齐了的超级人品才配拥有的作品。</h1> <h1> 8.《山寨晨曲》(陈音)</h1><h1> 这是一幅抓拍到位的应景佳作。慵懒的水牛、无奈的妹子和尴尬的农夫构成表达主体。难能可贵的正是这点。春天的阳光耀眼,色彩浓郁,稍有不慎就会过曝,但作品有效控制住了干扰和影响,把观众的眼光吸引在了主体上。</h1> <h1> 据悉,这是我区迄今为止在这项赛事活动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向以上获奖者表示祝贺!</h1> <h1> 新年伊始,在北碚区2018年摄影大会上,区摄协还组织举办了2017年第四季度影赛。这次季赛共有20幅作品入围获奖。其中12幅分获风光类、人文类一二三等奖,8幅分获优秀奖。这里登出的为等级奖。</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光类一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生》(杜庆谊)</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风光类二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牛过河》(吴祥鸿)</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光类二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旋律》(余梅)</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光类三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镇春秋》(谭奇城)</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光类三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彭智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光类三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方的客人》(罗道全)</h1> <h1> 4名风光类优秀奖分别是:<br> 《婀娜多姿》(作者何明兰)<br> 《向幸福出发》(作者罗道全)<br> 《朝阳桥之夜》(作者石祖龙)<br> 《伴侣》(作者罗道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文类一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卖花老妪》(冯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文类二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匠》(冯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文类二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地中的温暖》(申德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文类三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攀登》(明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文类三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里小孩》(申德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文类三等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太阳》(李继洪)</h1> <h1> 4名人文类优秀奖分别是:<br> 《寒夜》冯平<br> 《午休》谭元碧<br> 《花儿朵朵》熊勇<br> 《园林工》余梅</h1><h3><br></h3><h1> 图文编辑:吴祥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