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5><font color="#808080"> 刘广迎,字仰之,号御云。山东肥城人。军事学硕士,大校军衔。职业军人,长期供职于解放军原总后勤部、总参谋部、总装备部。毕业于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研修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北京创作中心常务理事、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世侨书画院理事、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北方书画院客座教授、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等。</font></h5><font color="#808080"> 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展览、西泠印社国际篆刻书法大展以及全军历届书法展览中入展、获奖,并被编入数百种专辑或报刊。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岭南画院、红军长征碑林、有关卫星发射中心和国内外友人收藏。</font></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入古与通变</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 \ 刘广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下书法界某些人对创新一词存在误区,动辄侈谈创新。愚以为,很多东西都可以创新,而唯独中国书法,不可轻言创新,而应入古。盖因世上诸事,并非凡新事物就好,亦非凡旧事物必坏。“新”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东西,尤其在艺术上,只有高下之分,没有新旧之别。</p> <h5><font color="#808080"><i>刘广迎行草竖幅 清高凤翰《绝句》一首(50cm×100cm)。</i></font></h5> <h3> 又经常见到的一句话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中国文字发展到今天,篆(包括甲骨、金文)、隶、楷、行、草五体已经具备,很难再创造出什么字体来了。而在书法用笔、结体、章法与墨法几个方面,创新的余地又有多大呢?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h3> <h5><font color="#808080"><i>刘广迎行书竖幅 《福》(66cm×99cm)。</i></font></h5> <h3> 沙孟海先生说:“学习书法,除了取法古人书迹之外,更无其他范本,主要在古人好作品的基础上积累功夫,自然而然,酿成自己的新风格。同学们在学时,第一打好基础,基础越厚越好,一生受用不尽。如我年龄还在打基础,我不轻易谈创新。”(《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P766)</h3> <h5><font color="#808080"><i>刘广迎行书对联 东海南山七言联(34cm×138cm×2)。</i></font></h5> <h3> 金绍城先生论及绘画,亦持此论。他说:“世间万物皆可作新旧之论,独于绘画事业,无新旧之论。我国自唐迄今,名手何代蔑有。各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者,何尝鄙前之画为旧画。……习画而欲矫古人之意,惊眩世人,以为创新,此实沽名钓誉之徒……如无所依据,遂可谓之特创,则儿童之胡乱漫涂,亦可谓之特创大家……”(《画学讲义》) </h3><h3> 由此看来,书法在当代的主要问题是继承,而不是创新。继承就是要入古,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古人,入古越深,将来变法的可能性才会越大,亦即厚积薄发之谓。</h3> <h5><i><font color="#808080">刘广迎行书方幅 观海听涛(68cm×68cm)。</font></i></h5> <h3> 然而书法又不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一成不变。近代有成就的书法和绘画大师,无不是在“通”和“变”中取得成功。 </h3><h3> 康南海曰:“天下世变既成,人心趋变,以变为主,则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章祖安教授指出:“由于书法绝对纯粹之品格,书者只须不断追求变化。无须追求个性,而个性自在;刻意追求个性,则个性必失。”(《书法美简述》,《中国书法》2011年第10期) </h3> <h5><i><font color="#808080">刘广迎行书竖幅 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50cm×100cm)。</font></i></h5> <h3> 我师张荣庆先生说:“不必刻意求新,但不可不锐意求变。”由此可见,书法可以不求新,但不能不求变,在求变中出新。问题是如何变? </h3><h3> 宋郭熙《林泉高致》有云:“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揽,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者,此也。”此中所言“兼收并揽,广议博考”,可谓融通功夫。</h3> <h5><i><font color="#808080">刘广迎行草横幅 明洪应明《菜根谭-逸兴第六》(100cm×50cm)。</font></i></h5> <h3> 唐代释亚栖《论书》曰:“凡书通即变。王(羲之)变白云体,欧阳询变右军体,柳公权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 </h3><h3> 释亚栖此处强调的是“变”的必要性及其途径。这个途径就在于“通”,通则变。 </h3><h3> 变就是找寻新的美学角度表达艺术思想,是为新。 </h3><h3> 2017.03<br></h3> <h5><font color="#808080"><i>刘广迎行书横幅 春风杨柳万千条(138cm×34cm)。</i></font></h5> <h3> ※※※※※※※♛♛♛♛♛♛※※※※※※※ </h3><h3>制作:邨西学塾教学培训部 </h3><h3>美编:路 云 </h3><h3>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 </h3><h3>邮箱:925803506.qq.co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