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地方(韩文建)

马兰文化

<h3>一、“651”·苏副连长带我打篮球<h3>  1969年4月,我刚刚度过16周岁的生日,便从新兵连分到警卫团七连。我们几十个新兵乘车从马兰一路颠簸到了七连所在地——“651”。看着天地混然一体,茫茫戈壁无边无际,除了灰蒙蒙的骆驼刺就是沙砾和光秃秃的山,刚来时的新鲜感被西域的冷风吹的荡然无存。</h3><h3> 那地方是一处被十几顶帐篷围起来的院子,门前两块标语特别醒目:“扎根戈壁,放眼世界”。一群老兵兴高采烈地出来迎接我们,集合完毕,队列前一位领导开始点名。他自我介绍叫苏德福,是七连副连长,然后要我们整理军容风纪,苏副连长有个口头禅:“稀稀拉拉,成何体统”。他身高跟我差不多,面色稍暗,微垂的眼睫下有淡淡的黑影,颧骨也有些高耸突兀,整张面庞有种沧桑操劳感,讲话声音洪亮,铿锵有力。</h3><h3> 七连驻扎在距核试验靶心3公里的一个干枯河滩,其主要任务是开山采石。配合工兵124团修公路。这是马兰通往核试验场区的唯一公路。我们要让这条搓板路变成了柏油路。</h3><h3> 施工闲暇连里会组织篮球比赛,球场上的接触让我对苏副连长产生好感,跟他打球是一种享受,你看他手下篮球前后左右不停地变化,左躲右闪,忽快忽慢,篮下突然一个转身,把球一拍,“啪”,起跳投篮。</h3><h3> 有天下午,苏副连长召集连里十几个膀大腰圆、身材魁梧的兵,要跟124团施工的连队打篮球,我也参加了赛前配合训练。看了我的动作苏副连长说:“学生球,花架子多,不实用”。他让我跳跳,还做了几次百米冲刺的测试,原地起跳我能很轻松的双手抓住篮框,他对我的身体素质还是满意的。他给我做了几个示范动作,说接球要稳,护球要狠,落脚要有力,不要飘,身体要保持骑马蹲裆式。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h3><h3> 在场区的部队生活很艰苦,连队有两个水罐,一个储存从干草泉运来的淡水,每星期送一次(4吨),是做饭和饮用水;另一个储存从孔雀河运来的咸水,一天一罐,专供洗漱。洗漱水虽苦但基本够用,淡水比较紧张,要控制使用。有一次孔雀河水位下降,我们全连出动,冒着严寒深挖河床,保证抽水机正常抽水,保障了场区用水不间断。戈壁滩风沙大,配发我们的太阳帽一不留神就会被风吹跑,顺着风像个车轱辘,若碰不到遮挡物,会被刮的无影无踪。夜晚若遇大风,帐篷刮的四处摇摆,固定帐篷的三角钢钎会连根拔起,风沙从帐篷中穿过,帐篷内立马变成了一个立体“大沙盘”。</h3></h3> <h3>二、后方基地·拉练路上赛篮球</h3><h3> 1970年初,我所在的警卫团二营奉命转移到甘肃成县、徽县的后方基地。在成县、徽县我们住的都是清真寺,冷冷清清,阴森森的。这地方很贫穷,街上没有像样的商店,没有影剧院,这两个县的群众都热衷于看篮球赛,晚上县体育场热闹非凡,几乎每周六、周日都有赛事。</h3><h3> 警卫团二营篮球人才济济,六连连长赵文玺、指导员蔡文成、五连指导员潘中秋和我们副连长苏德福,都是基地大个排的元老。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五一节,徽县举办篮球联谊赛,邀请当地驻军参加,我们二营代表后方基地参加了比赛。</h3><h3> 参赛当天,我们迎战县联队,徽县西河坝体育场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把体育场围的水泄不通。徽县很少驻军,老百姓难得见到解放军打篮球,乡亲们都提前来占好位置,准备一睹精彩赛事。</h3><h3>开场几分钟,苏德福和其他老队员悉数上场,我们猛打猛冲,苏德福和蔡文成控制了整个篮下,潘中秋投篮突破如入无人之境,县联队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比分很快拉开。下半场我和另外一个年轻队员上场。中场开球一声哨响,裁判抛球,我纵身一跃,用力一拨,球不偏不倚正好落到潘中秋的手里,他运球过中场线,我冲向前场,潘中秋传球给我,我运球到篮下,对方球员飞快赶来扑防,我传球刚一出手,对方球员便与我撞了个满怀,我趴在了地上,球到苏德福手中,只听“啪”的一声,他左脚后移,转身起跳,球在篮筐上转了几圈。进了!这次快攻配合打的太漂亮了,我跃起身来,挥舞着拳头,全场又一次沸腾了……</h3><h3> 苏德福在场上带我打配合,用手势暗示我传高调球或反弹球。我们第一次在徽县亮相,打出了部队球队的威风。事后苏副连长夸奖我说:“打的不错,是块儿打球的好材料,今后要多练”。</h3><h3>年底,后方基地搞拉练,部队沿着山路从徽县向东南出发。一路天气不好,风雪交加,第一天夜晚是露天宿营,半夜要起来抖被子,不然上面落的雪就太厚了。老百姓收拾了一间柴火棚,连里安排年纪小的战士住,苏副连长让我也挤进去,这哪行,我已经是班长了,肯定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嘛。</h3><h3> 最后一天,雪下的更大了,我们沿着盘山道走过几座山,中午休息支锅做饭,生不着火,吃了一顿夹生饭。下山路更难走,同志们的背包军装都淋湿了,山路打滑,开始有人掉队了,拉练指挥部决定,收容车改为转运车,用汽车把大家送到宿营地。</h3><h3> 在如此环境下,苏副连长还念念不忘打篮球,刚到一个大点的集镇,他就联系当地学校或政府机关,组织篮球赛,我们是走一路,打一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在后方基地,两当县、成县经常邀请我们前去参加县篮球比赛,我们这支篮球队的名气越大越大。篮球活动丰富了连队文化生活,也给当地群众带来欢乐。</h3><h3> 我对苏德福副连长充满敬意。苏副连长浑身充满了革命的军人勇气和意志,在他身上洋溢着战斗的激情,他多次说过:“我喜欢篮球,因为篮球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进团队精神”。他充满自信,执着追求、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带着我们不断夺取胜利!</h3><h3>从后方基地回来,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但我心里一直记着我的好连长苏德福。</h3> <h3>三、东大山·核试验场区赛篮球</h3><h3> 1971年的春天,我从警卫团七连调到六连,迎接我的竟是赵文玺连长,我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赵连长和我的渊源应从入伍那年开始,那年那月,冬去春来,部队到村里征兵,我认识了赵文玺连长。他是8023部队在莘县的接兵负责人,当时我虽然年龄还不到十六岁,但身体素质好,1米8多的身高,还会打篮球。他说我像个“当兵的料儿”。1969年3月6日,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告别了父母和亲人,乘上了西去的列车,开启了我的军旅生涯。 </h3><h3> 六连在东大山,连部设在七大队,班排相对分散,生活训练基本是以班为单位。赵连长和蔡文成指导员让我当一班班长,驻守空军一大队营房。他们还要我把篮球活动抓起来,他们把连里能打篮球的战士都调整到一班,集中练球。六连有个打篮球的传统,不仅连长、指导员爱打篮球,班排长、老兵、新兵也都跟着打。</h3><h3> 我们班12个人,平时搞点基础练习:带球跑、传球、移动、传接球、带球上篮,有时也打打对抗赛。一大队条件不错,篮球场是水泥地面,在场区是不多的。大饭堂又高又大,是练球的好地方,我们把一副篮球架搬进去,俨然像个体育馆。</h3><h3> 核试验场区有任务时大军云集,各效应大队篮球人才济济,驻老开屏的一大队就在整个场区人员最多,平常各区队之间经常比赛。他们邀请我们去赛篮球。周末,赵连长、蔡指导员带着我们乘车去了老开屏。赛前我发现篮球架好像低几公分,这个高度我能双手扣篮。比赛开始后,赵连长组织进攻,蔡指导员控制篮下,我打边锋负责穿插,比分一路领先。对方没有“空中优势”,两个速度快的队员投篮不行。赵连长时尔变向,时尔突破,球就像“黏”在手上,有一次上篮竟晃倒对方;上半场我和蔡指导员一有机会就来个大力灌篮,一大队的观众都看呆了,想不到戈壁滩上的小连队还真有高手。下半场他们丧失了斗志,基本不防守了,最后记分牌也没人翻了。</h3><h3> 后来我们经常跟一大队搞友谊赛,我和他们的几个队员成为好朋友。任务结束时他们从未参试的狗群里挑选了一条狼狗送给了我们,我喂养了好几年,我还给它起个名叫黑虎,连里的干部战士都很喜欢它。</h3><h3> 1975年的夏天,百万吨级的氢弹试验任务来临,我们班受命在氢弹爆炸后第一时间到达爆炸靶心执行警卫。爆炸零时前,参试人员集中在白云岗观看,那天来了不少领导,高音喇叭链接直通中南海的电话。 大家戴着上万倍的墨镜,静静地听着倒计时的播报声。一道闪光后,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一个巨大的火球,显现在太阳的旁边,仿佛天上出现两个太阳。</h3><h3> 白云岗沸腾了,整个场区沸腾了。各参试部队开始按照规定的路线向爆心进发,戈壁滩上战车轰鸣,一路尘烟,天空中直升机列队飞过,步兵、防化兵、坦克兵、卫生医疗队有序开进,我们的车冲在最前边。 这一刻,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这惊天动地的时刻,有我在,这创造辉煌的时刻,有我在,我高兴,我骄傲。</h3> <h3>四、兴地桃源·拥军爱民篮球赛</h3><h3>那年我班换防到兴地哨所,兴地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远远看去,参天白杨树一排排,郁郁葱葱,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清泉似的河水沿着山脚流向远方,在整个试验场区都不多见,真像个世外桃源。兴地有几十间房子,还有小礼堂。我们还接手了几头骆驼,几匹马和100多只羊(后来这群羊繁殖挺快,越养越多)。班里十几个人除了正常执勤训练,还搞一些农副业生产。我们自己动手,顺着小河最窄处筑石头坝,让河水高出,然后再挖几条小水沟,让水流到菜园和瓜地。我们种的蔬菜和哈密瓜自给有余。</h3><h3>那年八一建军节前一天,从兴地西边传来“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英勇的解放军”的歌声,一大一小两台车开进了兴地哨所,车上下来男男女女十几个人,自报家门说他们是农七师建工团八一慰问马兰子弟兵的慰问团,他们还带着电影放影机和一些慰问品。兴地哨所交通不便利,不通电话。虽然没有接到上级通知,我们仍然热情的接待了他(她)们。</h3><h3>午餐他们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动手。他们想用带来的冻羊为我们做烤全羊,我们一听,立刻把自己养的羊拉出來几只。烤全羊我们都是第一次吃,他们烤的真好吃。</h3><h3>午饭后,有俩个女同志在篮球场蹦蹦跳跳打起了篮球,我们的战士也逐个加入进去,一来二去,双方打起了友谊赛,最后我也上了场,我们热热闹闹地打了一场军民友谊篮球赛。</h3> <h3>五、马兰基地·篮球班拼搏获亚军</h3><h3> 基地初建时,曾组建了一支篮球队,设在警卫团,当年很有名气,指战员都称它“大个排”。后来,大个排老队员都相继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大个排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1971年我加入警卫团篮球队,“大个排”已经成为警通连篮球班。当时还有两位65年老兵:警通连副连长张春忠和团作训参谋薛培良。班长邱树敏是68年兵,齐建民、刘恩欣、徐勤安、王兵志、张明喜和我是队员,赵文玺连长是教练,他和苏德福、潘中秋、蔡文成等老队员偶尔还在我们比赛时“串串场”,帮助我们“压压阵”,也算是传帮带吧。</h3><h3> 警通连在基地第一招待所后面,连队有灯光球场,一棵棵参天白杨把球场包裹的严严实实,是篮球训练的好地方。球队中张春忠、薛参谋技术娴熟,攻守都是好手,上篮好似土坦克,一般人真抵挡不住;班长邱树敏也是场上队长,1米8的个儿,弹跳好,速度快,擅长外围投篮,是场上主要得分手;齐建民这位1米83的关中汉子,中距离急停跳投命中率很高,争抢篮板球也是强项;刘恩欣个不高,移动飞快,助攻传球恰到好处,常在对手意想不到时发动进攻,中远距离也能投出几个漂亮球;徐勤安是公认的老黄牛,勤奋老实,打球更不含糊,他往篮下一站,绝对“威镇一方”;王兵志身高1.83,四肢发达,有点小聪明,篮下强攻能得分;张明喜身高1米85,脾气有点急,手臂超出正常人比例,“上篮、扣帽”身体没到手已经到位了; 我属“万金油”,哪里需要就到哪里。</h3><h3>篮球班平时半日篮球训练,参加基地比赛前全日训练。赵文玺教练执教宽严结合,有松有驰。早晨万米跑,从警通连后边向北顺着戈壁滩一直向乌什塔拉方向跑,来回10公里,回来后还搞几个百米冲刺,然后跳跳沙坑,做做器械什么的。正课训练一般都是打配合,练战术。</h3><h3> 我在篮球班断断续续有六年之久,那几年基地组织篮球比赛比较多,也很正规,各团之间也常打邀请赛。在基地,能跟我们旗鼓相当的只有36团和124团。124团有个刘永安,打起球来不要命,敢打敢拼,球风硬朗。他带球进攻像冲锋,根本不考虑前面是否有人。我们常被他冲乱了阵脚,有一年夏天,我们驱车到124团部球场打友谊赛,农场部队列队围在球场四周观看,比赛中我认识了郝立国,小伙子身体比我强壮,但我不怯场,那次应该是我们胜了,赛后我们共同在124团部食堂吃了顿饭,在一起聊的还挺开心。</h3><h3> 汽车36团的主力队员迟桂业和左焕柱常来我们篮球班玩,他们跟刘恩欣、徐勤安比较熟,他们叫我“小老兵”。36团来我们警卫团比赛多些,球场在我们团部后边,球场是半地下带灯光的,球场四周是用水泥砌成,有几层看台,可以坐好多人。</h3><h3> 1974年国庆节,基地组织各团队进行篮球赛,警卫团和124团争夺亚军,我印象非常深,那天晚上在红山司令部篮球场双方打的高潮迭起,好球连连,比分交替上升。终场前几十秒场上比分我方领先一分,这时对方李三虎带球强行上篮,,李三虎打球技术全面,上篮突破十拿九稳,若能得分,我们势必落后一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齐建民一个箭步冲上去,挥动手臂,一巴掌将李的球打出场外,裁判哨响,判齐建民打手犯规并处罚球。而天助我们,李三虎两罚居然没中一球,我们赢了。1974年警卫团篮球队获得了基地篮球比赛的亚军。</h3><h3> 1974年底,篮球班补充了一批安徽兵,他们个子不算高。但一色的学生娃,印象较深的有刘春发,他个子最矮,仅1米76,但他提速快,耐力强,中远距离投篮还行;沈树林1米80,人比较干瘦,走路飘飘的,上篮动作花哨,标准的学生姿态,场上不停的晃动,虚虚实实,善于变幻,运球突破和上篮有一定的功底;赵克来看上去较文弱,速度和弹跳很好,场上灵敏;朱铭年龄较小,但作风硬朗,场上积极。1976年又吸收了东北兵巴长龙、杨洪发,两人打篮下是一对好搭档。为了能快速适应比赛要求,跟上老队员的步伐,赵连长把队伍拉到焉耆县封闭训练,全队整体配合有大幅提高,团队精神增强了。训练中还跟焉耆县几个单位打了几场比赛,进步很大。</h3><h3>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历史成为永恒,篮球伴随过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为了篮球洒过汗,受过伤,但我们从未放弃。我们对篮球的执着是梦想、是力量、是激情、是活力,我们的青春在赛场挥洒,激情在脚下奔腾,我们开心无限!乐享运动,我们情系篮球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