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砂锅--中国黑砂之乡

清水.阿布阿卜

<h3>  四川雅安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位于有2000多年历史的严道古城遗址,距离荥经县城约2公里的108国道旁,距成都180多公里,是有名的荥经砂器原产地,被誉为“中华砂器第一乡”。 </h3><h3> 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荥经是砂器的主产地,砂器的制作方式分为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等几道程序。基本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具有产品精致、独特、不重复等特性,同时这也具有文物性点。</h3> <h3>  这里盛产一种黄白色的黏土,土质极为细腻,且黏性很强,当地老百姓称其为白善泥,它是荥经黑陶砂锅的主要原料。</h3><h3> 将白善泥晾干碾细,再按一定比例与煤渣细末混合,就成了闻名于世的“黑砂”了。荥经黑陶砂锅没有模具,制作泥坯的师傅全凭个人手感,在昏暗的屋内也能做坯、贴花、雕刻。</h3> <h3>  窑工们将泥坯一件件在窑上码好,然后用铁钎将巨大的窑盖移来盖上。窑工们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生火,将泥坯放入“馒头窑”里烧制。</h3> <h3>  烧制结束,将砂锅挪到另一个土坑中,倒进含油的杉木粉屑,再覆盖一层面炭,即为“淬火”和“上釉”。</h3> <h3>  到了夏天,就变得极其难熬了,得忍受滚烫的热气,在窑里添煤加炭。</h3> <h3>  这种片刻休息也就只有二十多分钟时间,烧窑完成后,接下来工人继续揭窑盖、淬火和上釉等艰难的工作。</h3> <h3>这是一个烧窑工人一家人正在吃晚饭……</h3> <h3>最后一道检验工序完成,即将拉往门市出售。</h3> <h3>  古城村几乎家家有作坊,户户卖砂器,当路过的车辆减速行驶时,村民们便充满了渴望,等待车上的人下车购买。但这种渴望并没有让他们维持多久,砂器围路蔚为大观,但看着粗犷的砂器,让城里人大多望而生畏。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生计,他们都是亦工亦农的双重身份,农闲时以烧窑为主,农忙时则在田里。</h3><div><br></div> <h3>  荥经砂器由于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都不能适应现代化,近年来的荥经砂器发展一直处于萎缩期,并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险。</h3><h3> 但最近这两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的追求,这种原生态的砂器由于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化学成份无污染,具有生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而 荥经砂器要想得到复兴,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的需求。只有在传统工艺上进行创新,在造型设计、烧制技艺上有所突破,制作出质量好、艺术价值高的产品,荥经砂器才能打开市场、形成规模。</h3><div>  可喜的是,一群艺术家和投资者已经悄然入驻荥经,他们是专门冲着荥经砂器而来的。同时,荥经县有关部门也已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在震后让当地的非遗品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通过恢复文化活动来提升文化产业。</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