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课堂之四:冒名开户的识别和防控

美友19660062

<h3>  严防冒名开户是银行履行反洗钱义务,有效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现对冒名开户的风险特征、防控措施及监管要求总结如下:</h3><div>&nbsp;</div><div> 一、风险特征</div><div> (一)持身份证件办理的客户面貌与身份证及联网核查的照片明显不一致,口音与户籍或年龄不太相符;对于柜员提出的身份相关信息回答闪烁其词;代理业务的代理人对被代理人基本信息明显不清楚或排斥柜员联系被代理人。</div><div>&nbsp;</div><div> (二)持身份证件办理的客户面貌与身份证及联网核查的照片很像,但口音与户籍地不尽相符或不符,多为外地身份证,对柜员提出的进一步核对问题回答犹豫或迟疑。</div><div>&nbsp;</div><div> (三)客户面貌与所持身份证及联网核查照片似像非像,但不能提供辅助证件佐证为同一人。</div><div>&nbsp;</div><div> (四)确认为假冒开户的,大多情况下客户本人均表示身份证曾遗失过,客户本人对冒名开户均不知情。</div><div>&nbsp;</div><div> (五)有部分账户由中介公司代办,中介公司网上受理代办,受托人可能通过非法买卖、偷盗、拾遗等方式取得的身份证件实施冒名开户。</div> <h3>  二、防控措施</h3><div> (一)客户必须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银行人员按实名制要求核实客户身份。客户持身份证开户的,必须进行联网核查,并仔细核对并确保身份证件照片、本人脸型五官相貌、身份证芯片照片、身份核查系统照片一致。</div><div>&nbsp;</div><div> (二)严格核实证件有效期。如果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有效期起始日期早于我行系统显示的有效期的起始日期的,应拒绝办理业务。</div><div>&nbsp;</div><div> (三)开户时客户因身份证无法在二代鉴别仪上读取的情况,银行原则上可不予受理。如客户强烈要求开户,应请客户提供法律规定的有效辅助证件,同时通过人工进行身份联网核查,认真比对返显照片等相关信息。</div><div>&nbsp;</div><div> (四)对于客户开户的同时需注销以前电子银行产品再重新开通的,应通过拨打客户之前预留联系电话号码进行核对。</div><div>&nbsp;</div><div> (五)对身份核查、核对存在质疑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可通过询问开户人的本地常住地址、常住地附近的建筑物、联系电话是否为本地电话、开户原因等进行验证。如开户人主动签约电子银行产品的,可拨打联系电话进一步核实。 </div><div>&nbsp;</div><div> (六)因客户身份证消磁导致身份鉴别仪不能读取信息,无法判断客户持有的证件是否为最新证件时,可按以下4个步骤进一步核实:</div><div> 第一步,旁敲侧击询问。询问客户何时发现证件消磁或者有无去公安局补办身份证等问题,通过客户的回答查询信息判定。</div><div>&nbsp;</div><div> 第二步,手工录入身份证号码核查。柜员手工输入证件信息和有效期进行单笔核查,若存在最新证件系统会提示。</div><div>&nbsp;</div><div> 第三步,批量核查核对。通过“小工具”--“批量核查”--“二代证复印件查询”进行核对,若客户在银行办理过业务,会出现身份证反正面图片。若客户所持身份证有效期截止日早于图片有效期截止日,则可判定客户所持身份证不是最新证件。</div><div>&nbsp;</div><div> 第四步,信息修改查询。通过“客户信息管理”--“对私客户信息” --“客户信息修改日志查询”--修改类型选择“修改客户三要素信息”可查看详情,若客户消磁身份证有效期截止日早于系统记录则可判定不是最新身份证。</div> <h3>  三、监管要求</h3><div>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6〕261号)文件,针对冒名开户的监管要求是:</div><div>&nbsp;</div><div> (一)暂停涉案账户开户人名下所有账户的业务。自2017年1月1日起,对于不法分子用于开展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作案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经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公安机关认定并纳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涉案账户”名单的,银行和支付机构中止该账户所有业务。</div><div> 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通知涉案账户开户人重新核实身份,如其未在3日内向银行或者支付机构重新核实身份的,应当对账户开户人名下其他银行账户暂停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暂停所有业务。银行和支付机构重新核实账户开户人身份后,可以恢复除涉案账户外的其他账户业务;账户开户人确认账户为他人冒名开立的,应当向银行和支付机构出具被冒用身份开户并同意销户的声明,银行和支付机构予以销户。</div><div>&nbsp;</div><div> (二)建立对买卖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冒名开户的惩戒机制。自2017年1月1日起,银行和支付机构对经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含银行卡,下同)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及相关组织者,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3年内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人民银行将上述单位和个人信息移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布。</div><div>&nbsp;</div><div> (三)加强对冒名开户的惩戒力度。银行在办理开户业务时,发现个人冒用他人身份开立账户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被冒用的身份证件移交公安机关。</div>

开户

账户

客户

身份证

冒名

核查

银行

支付

身份

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