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2009年12月初写的—篇纪实文章,为公司建成投产而作,也是作为公司报《新钢铁》创刊号的主题文章而筹稿。</h3> <h3>2011年再次发表于《湘钢文艺》第一期。该期在建党90周年之际出版,湘钢集团为庆贺新钢铁建厂三周年而专门开辟了“”阳春新钢铁特辑“。为此,集团派出湘钢文联十多位作家专程赴阳春采风,共收录纪实文学作品和抒情诗作17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雄关漫道真如铁</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阳春新钢铁一期项目建设纪实</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段立新</h3> <h3> 2009年12月10日下午15时18分。南山工业园,阳春新钢铁2号高炉炉台,人声鼎沸,一片欢腾。</h3><h3> 时任湘钢副总经理兼新钢铁总经理梁晓军将手中的火炬伸向高炉风口,操作人员随即开始送风,火焰“腾”地转化成火龙,向炉内跃进,伴随着呼呼的风声和熊熊的火光,阳春新钢铁2号高炉正式进入生产运行,开启了它为阳春新钢铁投产领航的光辉历程。</h3><h3> 高炉烘炉之后仅隔16天,2009年12月26日凌晨4时18分,炽烈的铁流终于从沸腾的炉膛中奔流而出,新钢铁的第一批产品——141.71吨铁水如同初生的婴儿呱呱落地,向世人报喜。这一天恰逢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116周年诞辰——伟人故里的人们用这一红色的铁流为纪念一代伟人献上了一份厚礼!</h3><h3> 随着铁系统的建成投产,阳春新钢铁迈入一个新的建设与发展阶段,并将以崭新的面貌在南粤大地闪亮登场。</h3><h3> 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将这座厂房林立、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大企业与过去的南山景况作一个影像重叠了,难以想像,这里曾是一个树草丛生、砾石遍布的山坳,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却被创业者们变成了目前初具规模的钢铁基地。</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抢抓机遇 战略转移</b></h1> <h3> 阳春新钢铁的诞生,是湘钢两任领导班子非凡魄力的体现,也是两省政企真诚合作的结晶。</h3><h3>早在2006年,当时湘钢的领导班子面对钢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复杂形势,大胆提出调整产品结构、向沿海布局的战略构想。正在多番考察、交流之际,2007年6月,恰逢在长沙召开第四届“泛珠洽谈会”,湘钢高层、阳春市政府领导伸手相握。一方是,家有凤凰正择木;一方是,我有良木待凤栖。一番意见交换,达成初步意向。</h3><h3> 这一项目马上得到了湖南、广东两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阳江、阳春两级政府的全力支持。2007年中,湖南省国资委发文同意湘钢集团投资重组广东阳春钢铁项目。2007年12月17日湘钢联合其他合作伙伴,出资注册了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春钢环保搬迁技术改造项目。</h3><h3>湘钢选择在阳春投资,主要是看准了项目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一是有物流低成本优势,项目选址离阳江港约60公里,铁路直达港口,公路运输也便捷,满足钢铁基地大物流的需要。将来产品销售的物流成本以及进口矿到厂的物流成本均比内地钢厂要低。二是有区域市场优势。目前广东省钢材年需求量的四分之三要靠省外供给,且广东市场是湘钢线棒材的传统市场。三是新公司扁平化管理必将带来运营高效率优势。</h3><h3>魄力更来自于科学的决断。决策层清楚地知道,项目本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这是企业之间战略重组基础上的搬迁改造,贯彻了钢铁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有利于品种结构优化,解决老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其用地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及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所建的198平烧结机、1250立高炉、120吨转炉,符合未来钢铁工业设备大型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阳春新钢铁在节能减排设施方面投入很大,建成后节能减排指标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完全相适应,固体废料、工业废水全部循环利用。</h3><h3>用时任湘钢总经理、新钢铁第一任董事长刘捷(现任贵州省委常委)的话来说:“阳春新钢铁是湘钢发展中的重要一着棋,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湘钢迈出的最坚实的一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盘整思路 蓄势待发</b></h1> <h3>在“战略转移”这面旗帜的招引下,2008年1月10日清晨,趁着薄雾,一群来自伟人家乡的湘钢人登上了南下的车队,翻山越岭,当天深夜聚集到了阳春。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履行湘钢集团赋予的创业使命而来,他们来了,就始终坚守着,和后来陆续到达的建设者一起,写下浓墨重彩的创业篇章。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阳春新钢铁的管理者团队。</h3><h3> </h3> <h3> 这支管理者团队到达阳春的第二天,未来得及休憩调养,就风尘仆仆地赶赴到了阳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钢铁临时办公楼。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大家带着对阳春的第一印象,很快便各就各位,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工作,从此也开始了创业之旅。</h3><h3> 上班的头两天,总经理办公会就讨论确定了领导职责与分工、工程指挥部机构设置与职责、工程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搭建起项目管理的组织框架。</h3><h3>管理团队在思想上达成共识:项目建设必须坚持“一低三高”的指导思想,即:实施低成本战略,坚持工作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作高效率,确保阳春新钢铁按期建成投产。坚持“流程服从、责任唯一”原则,明确各个工作岗位职责,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清晰。项目建设迅速进入规范的运行轨道。</h3> <h3> 但万事开头难,建设伊始就遇到拦路虎:征地拆迁的难度远远超乎预期。原矿区住户及小加工厂数量比前期摸底掌握的翻了4倍多,加上出于各种原因,群众的诉求不一,阻力较大,尽管有关部门到矿区、村头日日穿梭,仍然一筹莫展。</h3><h3>利用这段时间,新钢铁高层部署各部门建立流程与制度。在工程协调难度大、时间紧的情况下,领导班子利用晚上时间召开专题讨论。随后发布了第一批核心业务流程,包括项目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综合管理等四大类27个,初步搭建起阳春新钢铁流程框架。为满足工程开工的需要,集中精力制定了材料、设备采购预案,建立了招议标管理制度。随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工程量清单预算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体系、业主负责制等管理体系相继建立。</h3><h3><br></h3> <h3>就在那场百年一遇的大雪渐渐融化之后,阳春大地开始呈现暖暖春意。政府通过深入群众中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反复沟通协商,终于打破了僵局。2月26日,征地拆迁工作在原阳春市市长胡海广、市委副书记林进球挂帅下正式启动,27项具体工作分解到国土局、市拆迁办等27个责任局;各责任单位将工作重心前移到施工现场,协调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后由每周协调改为每日协调,新钢铁高层也与市领导密切互访,明确由时任党委副书记(后任党委书记)李国参与征地协调工作。</h3><h3>3月,新钢铁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随后开展环境评估、土地勘察。以3月26日对原南山矿水泥厂建构筑物拆除为标志,开始进行局部场平施工。4月,在部分交地的同时立即组织土方开挖施工,一个月完成土方开挖量120万立方米。铁系统详勘工作随之开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栉风沐雨 奋力前行</b></h1> <h3> 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工程建设刚刚打开局面的时候,一场“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这是一场罕见的持续雨季,从5月中旬直至7月下旬,它使场平地域一片汪洋,施工机具如牛陷深潭。这场大雨让人措手不及,浇慌了人心,也几乎浇冷了建设者们的信心。接踵而至的是一场长达两月的原矿区职工阻工风波,施工道路被人挖断,施工用车、详勘机具无法进场,工程处于进退维艰。南山的上空笼罩着阴云。连工程指挥长们都感觉特别郁闷,有劲没处使,职工和施工人员中有人发出了“项目能挺多久”的疑问,甚至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各种猜疑和议论不胫而走,一度模糊了家乡父老的视线。</h3> <h3> 在挫折面前,新钢铁高层坚定建设的信念,及时召开了第一次班子务虚会,分析形势,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发扬“亮剑”精神,团结一致,敢于负责,共度难关。并因势利导,调整工作布局:对外,按“积极推动、加强协调、重点突破”的思路,主动促进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组织施工单位利用停工时间对场内施工通道进行铺垫加固。对内,强调系统思考,突出工作重点,一方面深化工艺设计、总包方式的讨论,使方案不断优化;一方面利用晚上、周末时间,强化各层次人员培训,开办项目管理讲座,宣讲流程与制度知识。稳住思想,稳住阵脚。</h3><h3> 创业处于低谷的时候,时任湘钢党委书记赵振营(后调任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等主要领导多次奔赴阳春鼓劲,语重心长:“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的使命交给了大家,困难肯定是很多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关键看你在挑战面前持什么态度,是退缩还是迎难而上?退缩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迎难而上,战胜自我,提升我们的各种能力,才能迎来曙光、分享胜利后的成果!</h3> <h3> 迎着凄风苦雨,新钢铁建设的车轮在艰难地滚动。新钢铁正式建立起工程总指挥部例会制度,由主管工程的副总经理冯自强主持每次会议,各分指挥部人员进入现场办公。9月,场平施工逐渐恢复正常开展。施工队伍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较短时间内就“抢”出了炼铁区域高炉、热风炉和上料系统的场平任务。尽管期间又遭遇了9月底那场五十年一遇的“黑格比”台风的突袭,工地飞沙走石、汪洋一片、厂房掀顶,但各施工单位通过在国庆期间抓紧施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进度造成的影响。</h3><h3>唯有经历风雨才能迎来彩虹。2008年11月1日11:18,项目奠基典礼终于在厂区工地隆重举行,标志着这一重大项目由土方施工成功转入全面建设阶段。而极具传奇色彩的是:那段日子,天空一直愁云苦雨甚至狂风暴雨,独独奠基当天那个上午,正遇上阳光微笑、祥云罩峰,仿佛冥冥中天助。</h3><h3>有了天时、地利加人和,内外部工作局面豁然打开。征地拆迁在政府鼎力挺进下,后期进度明显加快。至当年底共完成企业搬迁16家,常住矿区职工586户拆迁,原定的建设用地实现全面交地。</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加快建设 只争朝夕</b></h1> <h3> 在这期间,各级领导先后亲临现场,指示新钢铁管理团队要坚定信心向前走。时任湘钢总经理、新钢铁董事长周海斌(现任湖南省总工会副主席)、时任湘钢常务副总经理易佐(现任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总经理)郑重表示:“我们要把百年不遇的危机,变成百年一遇的机遇!湘钢要举全公司之力支持新钢铁建设!”时任华菱集团董事长李效伟提出:“要把低成本、高品质作为我们的立厂之本!”时任湖南省国资委主任莫得旺(现任中国国新总经理)则明确希望新钢铁“做成湖南对外投资的明星企业,走得最快、最稳、最好”。</h3> <h3> 随着项目建设的全面展开,南山工业园一时间盛况空前。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的90多家施工单位、上万名建设者会师阳春,展开工程大会战。没有宽松的生活场地,他们就在施工区域就地宿营,就地掘井。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尤以中冶、一冶、宝冶、二十三冶等“冶”字号大军为主力的建设队伍给新钢铁项目带来了先进的施工设备、科学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理念、不同文化的磨合。他们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部,紧盯目标、倒排工期,开展竞赛、控制节点;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五一还是国庆,工地上总是机器轰鸣、彩旗飘飘,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气势震撼人心。</h3><h3> </h3> <h3> 新钢铁项目是典型的“五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征迁、边场平、边施工,交叉作业的难度很大,加上阳春特定的喀斯特地质地貌,考验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队伍。山体,断层、土质松散,使长达1750米、最大垂直高度125米的边坡支护困难;地下,岩石发育不全,溶洞多,使密如蛛网的桩基成桩效率低。直接带来投入增加,耗时增多。详勘过程中发现,短短几米范围内地下岩层高度相差三、四十米,烧结区域甚至发现有五层溶洞,最深的桩基要打53米,整个工程仅冲孔桩就要打5000多根。工程业界一致认为:这在冶金建设工程史上极具挑战性。公司专门请来了国内地质专家进行两次研讨,集思广益,确定了采用CFG桩、静压管桩等多种桩基方案,才减少了投资费用。</h3> <h3>严峻时刻到来了。2009年中,受持续降雨影响,部分边坡区域发生滑坡、崩塌等现象,已经形成地质灾害,特别是6月8日、8月1日及9月21日三次垮塌造成梅塞尔主厂房及水泵房受损,5号转运站结构遭到破坏,致使清水站、梅塞尔制氧工程、一总降及至炼钢等工程进度滞后严重。预期的投产目标面临遥遥无期的严重威胁。</h3><h3>紧急关头,指挥部果断决定:邀请国内地质专家进行会诊,打一场治理地质灾害的攻坚战!两个月后,一个缜密的边坡加固方案形成了,通过修改平面布置图降低边坡陡度,采用抗滑桩加锚索施工工艺,基本解除了再次塌方的危险。</h3> <h3> 面对复杂的工程条件,各施工单位与业主一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功地解决了工程建设与合作中的一系列难题,创造了佳绩。</h3><h3> 承担场平施工任务的洪盛物流公司先后投入了120台挖土机、500台工程运输车、30台推土机,移山填洼,累计爆破石方60万立方米,挖填土方量达到1100万立方米,硬是将这片占地3000余亩的厂区在平地拔高了近20米,成为巍巍屹立于南山脚下的一道风景。 </h3><h3>外供电项目在审批手续复杂的情况下,新钢铁加大对相关单位协调力度,时任常务副总经理(现任湘钢集团副总经理兼新钢铁总经理)左都伟几上广州,密切与南方电网及省有关厅局的联系,竭力沟通、争取,促进接入方案于2009年2月获得省电网批准。各施工单位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进度,线路架设、“春城变电”均采取边征地边施工,“一总降”(变电站)施工自10月8日全面进场算起,只用了50多天实现保质保量完工。</h3><h3> 承建铁系统建设的二十三冶二公司、中冶南方、中冶长天,在厂区没有正式排水通道、施工高峰期间又正逢多雨、高空作业多的情况下,打破以往按工序施工程序,采取立体交叉作业方式,在道路泥泞的环境中边抽水边施工,中晚班连续作战,并克服长期缺水缺电的困难,自备柴油发电机、柴油泵送机、自建循环水池,确保了总体形象进度,热风炉、高炉均比计划提前十天竣工。</h3> <h3>正是广大建设者以永不服输、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气魄与建设时间赛跑,新钢铁项目建设得以加快推进,工程进展捷报频传:铁系统热风炉于2009年9月30日点火烘炉,高炉本体于同年10月10日完成本体施工,12月26日实现全面投产。炼钢、轧制系统自2009年2、3月份开始桩基施工,通过一年的建设分别实现投产;外供水项目于2009年11月30日完成,江边水站成功向厂内送水;外供电项目于2009年5月26日开工,于12月6日完工。</h3><h3>多项工程甚至创造了同行业技改史上的新纪录:烧结仅用25天完成设备调试;高炉从烘炉到出铁仅用了16天;炼钢、轧钢系统从开始施工到投产分别仅用12个月、11个月;“一总降”设备安装、调试及外部架空线所耗实际施工时间只有4个月,电动风机从12月9日送电到位至完成调试、向高炉送风仅用7天。整个一期项目从2008年11月开始奠基,到2010年2月2日实现三大系统的全面投产,总历时仅16个月。</h3><h3> 一个个节点,凝聚着建设者们顽强拼搏的心血和汗水;一项项工程,铸就了造福社会的一座座丰碑。</h3><h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项目投产,胜利在握,新钢铁创业者们、建设者们正以朝气蓬勃、勇于开拓的昂扬态势踏上新的征程!</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