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早期金属章

泉耕

<p><b>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包括西西里岛、撒丁岛和亚平宁半岛及其沿海岛屿。北部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接壤,版图形状酷似一只靴子。国土面积301,318平方公里。公元2世纪后意大利成为罗马帝国的核心。19世纪中叶前,意大利由许多王国、邦国和教皇国组成。意大利建国三杰—玛志尼、加里波得、加富尔所领导的国家统一运动最终取得胜利。1859年撒丁王国崛起,国王伊曼纽尔二世于1861年统一全意大利。</b></p> <p class="ql-block"><b>  金属章,是“金属纪念章”的简称。由于材质均为金属(金、银、铜、铁、锌等)且多为纪念某一事物或事件而发行并具有纪念意义而得名。中国章友亲切而又随意的称其为“大铜章”;西方人称“MEDAL”(英语汉译“麦朵尔”);由于多为名家设计或名家雕刻并常被人们把玩于手中,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人们又形象的称其为“掌上雕塑”或“掌上乾坤”。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中国汉代民俗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说出自于古希腊手工打制币,至今也相隔两千多个春秋。源于古代中国的采用模铸工艺铸造,简称生铸,形成民俗钱(俗称花钱)形制的东方风格;出自古希腊人之手的则采用锤制工艺,简称熟铸,形成目前币章形制的西方风格。一支来源于丝绸之路,一支出自于欧罗巴人,历史均悠久,只是发源地不同,同属钱币的衍生品。制造形式不拘一格,发行背景不受束缚,表达内容应有尽有,发行渠道官民皆通。东方风格也好,西方风格也罢,总之这门艺术形式已被全世界所接受,深受热爱艺术人们的青睐,皆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b></p><p class="ql-block"><b> 金属章的黄金时代应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之后。文艺复兴造就了一批如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先驱,之后又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杰出的艺术家出现,为欧洲后期的金属章设计、雕刻和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巨匠,出现了十八、十九世纪一大批优秀的金属章作品。这批作品,多出自欧洲王宫和教廷,正面多为君王头像,背面常见宗教神祇,王权意识和宗教思想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题,已成为金属章作品中的精华。</b></p><p class="ql-block"><b> 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国际贸易的繁荣,东西方币章文化不断交流、交织和交汇,实现全球币章文化的大融合,进而呈现出目前同而不统的全球性币章文化。</b></p><p class="ql-block"><b> 世界多国早期金属章系列短文,分别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五十多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发行的金属纪念章五百余枚。均为实物电脑扫描或数码拍照所获得的高清晰图片,其原物均为作者多年藏品。以就章论章不谈政治的原则图文并茂的分享给读者。希望阅后和我一样获得艺术享受和知识积累,打发漫长的夜,缓解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中的烦恼及退休后的寂寞,分享祖先的智慧。</b></p> <h3><font color="#010101">  <b>1、英国于1855年为纪念意大利撒丁王国国王伊曼纽尔二世来访而发行的铜章(下图)。</b>直径76.50毫米,重245.00克。正面为意大利撒丁王国国王伊曼纽尔二世(1849—1878年在位)侧面头像,背面主图为三位女神,下边为撒丁王国国徽及发行时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伊曼纽尔二世(Emanuele II 1820~1878)萨丁尼亚-皮埃蒙特国王(1849~1861年在位),即撒丁国王,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任国王(1861~1878年在位)。意大利人给他的绰号“祖国之父”。伊曼纽尔二世1820年出生于撒丁,早年接受常规的君主教育,强调宗教和军事训练。1849年其父退位成为国王。为了统一巩固王位和支持复兴运动,对奥地利作战(1859~1861年),取得马坚塔战役和索尔费里诺战役的胜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b>2、意大利王国于1867年为纪念巴黎世博会而发行的国王伊曼纽尔二世铜章(下图)。</b>直径55.50毫米,重69.00克。正面为国王伊曼纽尔二世的侧面头像,背面主图为工业设施和产品,上下分别为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b>3、意大利王国于1859年为纪念王国统一而发行的铜章(下图)。</b>直径50.30毫米,重65.00克。正面为国王伊曼纽尔二世(1859-1878在位)的侧面头像,背面为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b>4、意大利于1871年为纪念完全统一十周年而发行的铜章(下图)。</b>直径75.50毫米,重175.00克。正面为意大利统一后第一任国王伊曼纽尔二世(1861-1878年在位)与胜利女神及天使图,背面为橄榄枝环绕的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b>5、意大利于1884年为纪念完全统一二十五周年而发行的铜章(下图)。</b>直径65.50毫米,重159.00克。正面为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1878-1900年在位)高浮雕侧面胸像和意大利完全统一时间,背面为胜利女神手扶意大利统一后首任国王伊曼纽尔二世章牌及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翁贝托一世(Umberto I,1844-1900),意大利国王(1878-1900年在位)。受过全面的军事教育,最初在对奥地利的战争(1866)中参加作战。因在库斯托扎战役(1866.6)中指挥镇定而果断,名声大振。1878年1月9日即位。1882年5月20日他使意大利参加三国联盟。尽管国家资源有限,他还是推动意大利参加军备竞赛,并且鼓励在非洲进行殖民冒险活动。与法国进行的关税战导致严重的经济困难(1888),而意大利军在阿多瓦被埃塞俄比亚人击败(1896),则宣告了意大利殖民主义的灾难性破产。在社会动荡时期,翁贝托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刺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b>6、意大利于1895年为纪念解放罗马城二十五周年而发行的铜章(下图)。</b>直径60.00毫米,重111.00克。正面为意大利统一后的首任国王伊曼纽尔二世与时任国王翁贝托一世双人侧面头像及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背面为欧罗巴女神及罗马城解放时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b>7、比利时王国于1930年发行的玛丽娅公主与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二世结婚十周年铜章(下图)。</b>直径70.00毫米,重125.00克。正面为比利时公主玛丽娅与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二世(1946年5月9日即位、6月14日退位)的双人侧面头像,背面为“连心结”和他(她)们的结婚时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翁贝托二世(Umberto II,1904—1983)萨伏依亲王,坐了一个月的意大利王位。国王伊曼纽尔三世之子。都灵皇家军事学院毕业。1931年晋升为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装甲兵师长,1942年10月晋升为陆军元帅。1946年5月9日父王让位给他。他虽然极力集合拥护君主派的力量,但意大利最终通过全民公决成立共和国。同年6月14日,去里斯本与家人团聚,后以萨雷伯爵的身份定居卡凯什。</font></h3> <h3>  <b>8、意大利两西西里王国1832年国王大婚铜章(下图)。直</b>径:63.60毫米,厚:11.00毫米,重:269.50克。正面为两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与王后撒丁公主玛丽娅.克里斯蒂娜的双人侧面高浮雕头像,背面为爱神为两位新人的主婚仪式及结婚时间。紫铜质机械压模高浮雕工艺制作。整体厚重大气,工艺精湛,包浆完美。边沿虽有小磕,但瑕不掩瑜,不失为一枚难得的好章。</h3> <h3>  费迪南多二世(Ferdinando II,1810-1859),两西西里王国第三任国王,1830年至1859年在位。 1832年11月21日与撒丁公主玛丽娅.克里斯蒂娜结婚。他有着自由主义的思想,平易近人,与他祖父一样得到了那不勒斯下层的拉扎里流浪者的喜爱。青年时代在军事学院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位期间实行独裁统治。他去世不久,两西西里王国迅速土崩瓦解。</h3> <p class="ql-block"><b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8, 241, 233); color:rgb(1, 1, 1);">  9、意大利1902年米兰国际美术学院颁发的奖章(下图)。</b><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8, 241, 233); color:rgb(1, 1, 1);">直径72.50毫米,重172.00克,红铜质。正面主图为手持火炬的天使,背面主图为花环,周边为发行背景,中间留白处铭刻获奖人名字和获奖时间。该章应该为十九世纪中晚期制作,后期颁发时加字。</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1, 233); color: rgb(1, 1, 1);">  米兰国立美术学院一般指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意大利语: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是意大利一所著名的国立美术学府。位于意大利米兰,由奥地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于1776年创办。</span></p> <p class="ql-block">  <b>10、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纪念章(下图)。</b>直径:59.00毫米,重:89.00克,青铜质。正面为比萨大教堂侧立面景观,背面为教堂内大厅透视效果图。</p> <p class="ql-block">  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比萨大教堂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对11-14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著名的比萨斜塔遥相呼应,为意大利重要的旅游圣地。</p> <p class="ql-block"><b>  11、意大利1897年科托纳圣马尔基利塔大教堂圣母报喜银章(下图)。</b><span class="ql-cursor"></span>直径39.00毫米,重24.10克,银质。正面主图为圣马尔基利塔大教堂立面景观,周边为教堂名称和发行时间,背面主图为圣母报喜图。</p> <p class="ql-block"><b>  12、意大利发行的米兰大教堂纪念章(下图)。</b>直径47.00毫米,重53.90克,铜镀金质。正面主图为米兰大教堂的外部景观,下部空白处应该为后期加字而留白,背面为教堂内部大厅的透视效果。</p><p class="ql-block"> 该章没有注明发行时间,根据形制和包浆判断,应该为十九世纪末发行,其目地应该为日后教堂举办大型活动而准备。</p> <p class="ql-block">  米兰大教堂(DuomodiMilan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是米兰的主座教堂,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规模居世界第二。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最高的哥特式塔尖上的LaMadonnina(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由GiuseppePerego建造,是米兰市的象征。整个教堂1965年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p> <p class="ql-block"><b>  13、第十七届罗马奥运会圣火传递纪念章(下图)。</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不规则圆形97.80×94.50毫米,重455.00克,锌合金质。正面主图为奥运五环和五角星,周边为发行背景,背面为手执奥运之火(火炬)的大卫。底边为设计者签名“CRE CO”。</p><p class="ql-block"> 该章为1960年第十七届(意大利)罗马奥运会圣火(火炬)传递纪念章,一套三枚,正背内容和材质相同,直径和重量不同,分大、中、小三款,此枚为大款,颁发给参与圣火传递并特殊贡献者。</p> <p class="ql-block"><b>  1960年8月25日下午,第十七届奥运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奥林匹克场开幕,意大利总统及10万名观众出席了开幕式。本届奥运会比赛项目仍有田径、举重、拳击、现代五项、马术、赛艇、皮划艇和帆船等共17项。取消“射鹿”和女子团体轻器械操,田径女子增加了800米、游泳增加了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本届奥运会共有84个国家和地区的5348名运动员其中610名女运动员参加了竞赛。首次参加的有摩洛哥、苏丹、突尼斯、圣马力诺等国家。参赛人数最多的是德国联队293人,美国292人,苏联284人,东道主意大利219人。中国台湾也派出47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足球、篮球、游泳、拳击、射击等7个大项比赛。当时新中国由于政治的原因中断了和奥运会的联系,但在本届奥运会上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是台湾选手杨传广在男子十项全能竞争中,以8334分获得了银牌,这是中国人在奥运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一块奖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