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教诲——谈谈跟随孙其峰老师学画的几点感受(二)

盘石 王志贤

<h3><font color="#167efb"> 近百岁高龄的孙老自娱自乐</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孙老在属远山楼画室点评我的墨竹习作</font></h3> <h3> 二、停一年再画</h3><h3><br></h3><h3>我知道孙老很忙,尽量少写信少去天津寓所打搅,每次都是画不下去的时候才请孙老指教,每次都是几句话点亮心头之灯。</h3><h3><br></h3><h3>1992年,我又一次心中迷茫,不知路在哪里,便带着一大卷画作,专程赴天津孙老寓所求是楼。让我想不到的是,孙老边看画边说:“你画得不错了,风竹、小竹都好,山水也好。学画有三个阶段,你到了第二个阶段,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上不去,有的满足搞钱,有的满足应酬,有的知难而退,也有的路子不对或综合修养差上不去。”</h3><h3><br></h3><h3>我听了孙老的评语,感到孙老可能看出我缺乏继续画下去的自信吧,是有意鼓励我,鞭策我,我哪里到了什么第二阶段啊。</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167efb">  孙老为我画风竹现场示范,题记为:“画风竹亦须有逆势,相反相成是之理也。”</font></h3> <h3>孙老对学生总是鼓励提携,循循善诱,他以肯定的口吻对我说:“你的画路对,一定坚持画下去,不要忙于应酬,不要热衷于搞画展和报刊宣传什么的,要甘于寂寞,集中精力把画画好。”又说:“当画到你这一步,切忌画得太熟、太顺手,固定一种画法,一种笔法,甚至用笔用纸都固定不变,这样的画很难有变化。熟练不是进步,你的墨竹停一年再画。这一年画梅花,画山水,就不画墨竹。当然不画不是不管,要多看多想,一年后再画就会有新样子。”</h3><h3><br></h3><h3>孙老看出我的心病,一席话针对痛处,让我坚定了画下去的信心,增强走好第三阶段更艰辛、更坎坷路的勇气。</h3> <h3><font color="#167efb">  孙老在我的墨竹习作上题曰:“志贤画墨竹得明人夏仲昭遗意,而能自出心裁,不为所囿,难能可贵。"</font></h3> <h3>当孙老知道我想出版《墨竹诗画集》时,又高兴地为我题写了书名,还在一幅墨竹上题曰:“志贤画墨竹得明人夏仲昭遗意,而能自出心裁,不为所囿,难能可贵。”题完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第三阶段是艺术的最高阶段,只有少数人才能升华到这个阶段,艺术这个东西不是捧就可以捧起来的。有一个人找企业赞助几十万元出了本大画集,认为一下子就上去了,结果不是他想的那样。我就不听人捧,这些年我自知之明,自己心中有数。”</h3> <h3><font color="#167efb"> 孙老为我画集题签</font></h3> <h3>孙老把明代第一墨竹大家推到我的面前,是为了激励我,启发我,我哪里到了那种境界啊?但当时还是蛮高兴的,回来即着手出版了墨竹诗画集。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明白,如果停几年再出版那本画集,定会在书中少留些难以弥补的缺憾了。<br></h3><div><br></div><div>孙老常对我说:“画家太专很难画好,还是什么都画好,七画八画,什么都可以画好。历史上这样的事很多,郑板桥一生画竹,却不如石涛画得好。”</div> <h3><font color="#167efb">  2003年,作者于招远临摹孙老《春意十分》作品</font></h3> <h3>我遵照孙老的教诲,曾几年放下墨竹画梅花、画牡丹,又一段时间画山水、练书法,这样停停画画,画画停停,常换切入点,常有新感受。现在看来,墨竹尽管画得少了,却在悄悄地上品位。如果把两个时期的墨竹拿来相比较,可以清楚看出“停一年再画”的作用,这也应了郑板桥“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诗意了。</h3> <h3><font color="#167efb"> 作者用泼墨法画的山水画作品</font></h3> <h3>在画山水时,我时而以线为主,认真体悟《芥子园画传》各种皴法的应用;时而以泼墨为主,追求笔墨淋漓的视觉冲击力;时而各种技法混而用之,泼与写、线与面、色与墨融为一体,使画面像一台雄浑高亢的舞台交响曲,尽其所能彰显时代气息和大国气派!</h3><h3><br></h3><h3> 2018年元月26日于清泉居</h3> <h3><font color="#167efb"> 作者以线面结合法画的山水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作者拟孙老隶书笔意</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作者临石鼓文作品(局部)</font></h3> <h3>孙其峰先生简历</h3><div> 1920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先后从师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等名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书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协理事。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理事,天津市美协名誉主席,天津市海河印社社长,北京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分别授予孙先生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中国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是至今唯一集三个奖项于一身的艺术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