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姥姥家看雪景

弥须

<h3>2018年的第一场雪据说要在周日夜间进京,为此我巴巴的找出来很久不穿的始祖鸟,和一个带帽檐的棉帽子,印象中这一身还是冬天去海拉尔和坝上才穿的行头,期盼着期盼着,到周一的上午雪还是没有来。</h3><h3>中午,接到薇娜的微信,姥姥家下雪了,我怀疑的又落实了一遍,内心暗自窃喜,冲回家,背上相机开车奔赴位于房山的姥姥家。</h3><h3>到达姥姥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积雪大概有3cm,管家热情的帮我拿行李,问我开饭的时间,我告诉她,吃饭不急,拍照才是最重要的。说完,我就扛着脚架冲出大门,我知道,夜晚将至,留给我拍照的时间并不多。</h3><h3>第二天天空放晴,积雪开始融化,阳光照耀山谷,收拾行李,回家咯,两天一夜的姥姥家之行圆满结束。</h3> <h3>隐居乡里的logo很有禅意,婆娑的竹影和logo很搭。</h3> <h3>天黑的时候天空就会变成或深或浅的蓝色,地上的雪景和客栈门口的红灯笼构成了这幅冷暖交替的画面。天再黑一些,天空的颜色就成深蓝或者黑色了,拍夜景一定要抓住将暮的天色。</h3> <h3>姥姥家的山墙上,斑驳的阳光雕刻出时间的印记。</h3> <h3>刚入夜的时候,天空还不够蓝,但是有一种静谧的感觉。</h3> <h3>我住的院子里的小景,屋内的灯光将局部照亮,美的就像一幅油画。也是此行我最喜欢的照片。</h3> <h3>有没有一种过年的感觉?这样的场景可能只出现在记忆深处。</h3> <h3>姥姥家看大戏的海报还贴在墙上,但是看大戏的人已经换了,今天我不看戏,我来看雪。</h3> <h3>从最前面的这堵石墙右转,就是姥姥家了。</h3> <h3>管家说这个房子已经快100年了,在时光的记忆中,百年也就一瞬,我们不是应该活在当下吗?</h3> <h3>姥姥家的这个场景太美了,我想想着应该把小伙伴们都喊来,大家围坐在左边的长桌前,喝酒聊摄影,看右边的院子里大块的积雪从树上滑落。</h3> <h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个小小的院子最适合两个人。</h3> <h3>在这个餐桌上吃热乎乎的火盆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h3> <h3>雪夜很亮,在胡同里走走停停,不说话,就这么蹓跶,听积雪在脚下吱吱嘎嘎。</h3> <h3>太阳出来了,这样的过渡空间瞬间觉得更加明亮。我一直觉得在北方不适合做这样的空间,看到姥姥家的这个地方,我有一种想要和建筑师聊聊的冲动。</h3> <h3>院里的秋千上积满了雪,院外的山头阳光明媚。</h3> <h3>祝愿每个人都会被这样温暖的一束光照亮</h3> <h3>总是把最多的镜头留给自己偏爱的空间</h3> <h3>取景框一样的卧室门套,黑色铁质,很好的装饰和视觉遮挡效果。</h3> <h3>一个板凳的自白</h3> <h3>我偏爱这种有阴影的角落,要知道所有的明亮都是阴影衬托出来的。</h3> <h3>灯笼上的积雪,红色中的白色,这样的场景很中国。</h3> <h3>最后隆重登场的是姥姥家的火盆锅,超级好吃,上菜的器皿也很有特色,用的是瓦当。强烈推荐一下火盆锅,特别是在下雪的冬天,简直是绝配。吃火盆,喝烧酒,弹琴长啸,快意人生。</h3> <h3>想去姥姥家小住的童鞋们,直接搜索🔍姥姥家客栈或者黄栌花开客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