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情结

低板凳

<h3>  发小,是指父辈互相认识,从小一起伴随长大的玩伴。每人都会有这样一些“发小”,他们或是你学生时代中一直同班级、同年级、同学校最贴心的同学或死党,或是和你同住一区,在一起打弹球、捉迷藏……的伙伴。</h3><h3>  发小之间的友谊,也许不亚于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发小并非每人皆可遇到。这些“发小”可能成为你无话不谈的知己,成为你最好的倾诉对象。</h3><h3>  随着工作、生活的需要或变化,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朋友或同事,总会觉得伪装的人太多,周围的世界太复杂,利益关系决定亲密程度等等。而童年结下的“发小”之谊,往往少些功利,多些关爱,这种纯真、可贵的“发小”之谊让人觉得踏实、安全感更强,在“发小”面前,更容易做真实的自己。</h3> <h3><font color="#010101">听说夏忠才同学从大连回陕照看病重的母亲,我即前往夏家晤面。看到了他一家的全家福照片。</font></h3> <h3>2016年11月21日,我们在纺五路盛尓酒楼,为从大连返陕省亲的夏忠才同学接风。</h3> <h3>前排:刘德权 毕元魁 朱振光 夏忠才 许珂</h3><h3>后排:王争荣 李巧云 陈琪 王玉华 宋巧娣</h3> <h3>参加接风聚会的同学都和夏忠才有过各种交集。许多是儿时的发小,从小学、中学、文革、插队及参加工作的不同时段,都曾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感情。</h3> <h3>当年班里的同桌今聚首。</h3> <h3>难忘的千阳插队“知青岁月”。</h3> <h3>在凤翔关中工具厂共事的同学王玉华 陈琪 夏忠才。</h3> <h3></h3><h3>我们这些与共和国同岁的老三届同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一部反映共和国历史的电视剧!</h3> <h3>唯记别时慈母泪,从此家书不报忧。小小年纪的同学,在农村再苦再累也不向双亲诉说,套用当时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h3> <h3>故乡一步一回头,岁月蹉跎似流水。同学们从学校下乡到农村,再从知青到宝鸡当工人,经调动或退休返回西安,真不容易啊!</h3> <h3>好个许珂,左拥右抱!</h3> <h3>曾经同在宝鸡615厂一起工作的同学王争荣 许珂 李巧云。</h3> <h3>“漂亮女生”如今已成时尚奶奶了。</h3> <h3>纺织城各厂家属区依次连在一起,孩子们从小就在一起长大,既是同学,又是发小。</h3> <h3>夏忠才告诉我,和他一起插队的张津华,好几十年没见了,很想见见面。</h3> <h3>恰巧张津华在2017年9月1日安排了一次同学聚会,同队的李巧云也在其中,这是我和夏忠才参加的第二次同学聚会。</h3> <h3>我给这次聚会就餐的同学们拍下这张照片。他们是:陈琪 宋巧娣 张改花 张莉 张世杰 夏忠才 刘发金 李巧云 张津华。因故未到者,下午直接去滚石KTV。</h3> <h3>在这简陋的环境,吃这农家的饭菜,淳朴简单,这就是纺织城的味道!</h3> <h3>陈琪和夏忠才原是关中工具厂的。见到李巧云拿来的五粮液,越喝越高兴。</h3> <h3>在同学们的鼓动下,竟喝起了交杯酒。</h3> <h3>张莉同学趁大伙儿正在海吃胡聊时,悄悄把账单结了。</h3> <h3>夏忠才和我班当过兵的三人坐在一起畅谈。</h3> <h3>这三个张姓女同学可是常来常往,她们都曾和我同班,有的是小学,有的是中学。</h3> <h3>这三位“女汉子”可不平凡,为人耿直豪爽,极重友情!有这样的同学,我引以为荣!</h3> <h3>吃完饭还不尽兴,同学们又来到堡子村的“滚石新天地”KTV。</h3> <h3>大家要在“滚石新天地”KTV,尽情放歌劲舞,重温学生时代的生活。</h3> <h3>侯长保同学为接送孙子上下学,只能参加下午的活动了。</h3> <h3>服务生都以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这群爷爷奶奶辈的老人。</h3> <h3>音乐与美酒,让我们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h3> <h3>张改花是老年合唱队队员,到这里可有了用武之地。</h3> <h3>侯长保指挥同学们合唱。</h3> <h3>同学们虽然老了一点,但是舞姿优美,动作流畅,不输年轻人!</h3> <h3>随着《鸿雁》的音乐响起,夏忠才即兴跳起蒙古族舞蹈。</h3> <h3>夏忠才专门从大连回来照顾母亲,母亲已经瘫在床上三年了。</h3> <h3>他每年都回来六个月伺候,真是个孝子啊!</h3> <h3>那志田参加完朋友子女的婚宴也赶来了。</h3> <h3>那志田同学唱《天边》,夏忠才同学起舞。</h3> <h3>夏忠才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进厂之后,都是文体骨干。</h3> <h3>他曾是宝鸡地区足球队的守门员,又是厂里文艺队的台柱。</h3> <h3><font color="#010101">夏忠才献歌一曲,声情并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夏忠才为了表达对张津华的友情,专门等到她来(因故迟到),为她专场献舞。</font></h3> <h3>这批发小同学五十年后依然童心未泯啊!</h3> <h3>2017年双十二,刚刚结束自驾游的我,应邀参加了夏忠才组织的同学聚会。夏答谢同学,并为我接风洗尘。这已是第三次了。</h3> <h3>参加的同学有:朱振光 李元旦 毕元魁 庄玉玲 夏忠才 王争荣 李巧云 许珂 张津华 周光耀 陈琪,还有夏忠才的妹妹夏小红。</h3> <h3>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h3> <h3>参加聚会的美女有:夏小红 庄玉玲 陈琪 王争荣 张津华 李巧云</h3> <h3>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h3> <h3>还有李元旦 朱振光 许珂 毕元魁 周光耀 夏忠才等男同学。</h3> <h3>夏忠才专门去海鲜市场购买了十几只大闸蟹,在家加工好后,用来招待同学和我。</h3> <h3>这帮老同学早就张罗着给我接风洗尘,没想到我的归期一再延后,出游近两月才回来。</h3> <h3>感谢夏忠才组织了这次聚会,让我见到了久别的发小李元旦和心心相印的好朋友。</h3> <h3>周华健的《朋友》歌词,最能表达此刻我的心情。</h3> <h3>毕元魁和周光耀。</h3> <h3>这三位同学也在一个生产队插队。</h3> <h3>从农村招工到宝鸡615厂的三位同学王争荣 许珂 李巧云。当年,是这位帅哥冒着生命危险,救出身边不谙水性的王同学。</h3> <h3>18中66级4班同学李元旦 毕元魁 夏忠才</h3> <h3>一同下乡到千阳县草碧镇白寺村的当年知青:李巧云 李元旦 夏忠才 周光耀 张津华</h3> <h3>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h3><h3>从小玩大的发小许珂 夏忠才 朱振光 李元旦</h3> <h3>2018年元月22日,听说夏忠才要回大连,李巧云做东,在纺正街华元食府组织了这次聚会。记得这是我和夏忠才的第四次了。</h3> <h3>参加聚会的同学有:</h3><h3>前排:许珂 朱振光 张世杰 夏忠才 </h3><h3>后排:李巧云 陈琪 毕元魁 李元旦 周光耀 张津华 王争荣</h3> <h3>虽然主题是为夏忠才返回大连饯行,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主要是同学们想在一起聚聚。</h3> <h3>这五位同学曾经在一个生产队下乡插队,见面少不了合个影。</h3> <h3>很重夫妻感情的李元旦和贤妻良母的李巧云、张津华合影。我一直纳闷,这个队的知青为什么都很重夫妻感情呢?</h3> <h3>这几个女同学风采不减当年。</h3> <h3>我的小学一年级班长张津华同学风韵犹存。</h3> <h3>陈琪小妹妹,在校时这个一年级同学一直跟三年级同学玩,老了还是不离不弃!</h3> <h3>我的初中班长张世杰当年是学校的名人,文艺体育无所不能,拥有众多的女粉丝。</h3> <h3><font color="#010101">66级男同学有:一班朱振光 许珂 张世杰、 四班夏忠才 毕元魁 李元旦和二班周光耀</font></h3> <h3>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大串联,我和许珂去过北京,和夏忠才、李元旦去过上海。</h3> <h3>王争荣 陈琪 张津华 朱振光 许珂 夏忠才 背面是张世杰</h3> <h3>毕元魁是青岛人,山东大汉,是个极重义气的哥们,他和夏忠才同桌,和李元旦同班。</h3> <h3>这是一群有故事的同学。他们插队、招工、进厂、成家大都在宝鸡,老来回到西安。还有部分同学(如夏忠才),却永远在外地落户养老了,见一面都很难。</h3> <h3>想当年,这些帅哥靓妹是何等的风华正茂啊,岁月毫不留情的在他(她)们身上留下了沧桑印记。</h3> <h3>陈琪和王争荣是我的自驾游团队成员,我们一起跑遍了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从东海之滨到孤烟大漠。</h3> <h3>夏忠才同学爱好跳舞,尤为称道的是蒙古舞“天边”。李巧云同学是老年模特,经常参加各种高层次的比赛。</h3> <h3>五厂“幸福发小”元旦 振光 许珂 忠才</h3> <h3>我们之所以是“幸福发小”,缘由都是住在国棉五厂幸福(四、五、六)楼的儿时发小。</h3> <h3>半个世纪过去了,垂垂老矣!同龄的发小、小学、初中同学,能聚一次算一次吧。</h3> <h3>各班为夏忠才饯行的发小同学大头照。</h3> <h3>今日相聚在故土,没准啥时又在大连举杯!</h3> <h3>祝愿同学们老年生活丰富多彩!越活越年轻。</h3> <h3>啊,朋友,再见!啊,发小,珍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