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风 起 兮……––我所认识的西部文人张卫平

左公柳

<h3><br></h3><h3> </h3><h3> 与卫平先生认识之前就闻他的大名,善画油画国画,是定西市、甘肃省有名的画家。后来又跟着一位马姓朋友去看他的国画,是一群不畏风雪霜冻,傲然于茫茫无际高原上的群牛图。再后来,我有幸与他做了同事,做了朋友。</h3><h3></h3><h3> 他名声很大,但没有一点目中无人的傲慢与偏见,待人谦和,彬彬有礼,俨然长者之风;知识渊博,健谈风趣,和他在一起喝酒聊天,仿佛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每次的相聚,都能使人长见识,开眼界;他对业界的后学晚辈充满关爱、期待、提携之心,循循善诱,举一反三,用古今中外的实例鼓励年轻人增强自信,勇于吃苦,乐于创新,善于走出去,为自己,为定西,为甘肃,为西北,也为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年轻一代自然是从他的亲身经历和艺术成就中,从他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中获得极大的前进动力!</h3> <h3>  《老子》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正是卫平先生在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一点一滴积累和漫长而又坚韌不拔的学习奋斗中成就了今日的“大”,在润物细无声的鼓励教诲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大批弟子自动追随,尊他为“老”,敬他为“师”!这就是我的老兄、老友张卫平先生,第三届、第四届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一届定西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定西市文化馆(定西地区群艺馆)馆长,甘肃省美术界领军人才,多项国家大奖获得者,国家一级美术师。我姑且把张卫平先生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个人气质比喻为“大风”。</h3> <h3>  大风源于足下厚实的黄土地。定西所处的西部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华文化的早期文明,如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成为著名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境内的两条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渭河流域正是中华早期文明的承载地。卫平先生祖籍临洮县,成长于渭源县,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加上其祖父、父亲、伯父深厚的绘画艺术熏陶,自幼跟着长辈学习画画,从而使他青少年时期就受到了良好的美术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美术素养。后来他更是受到多位名师的指点。在他十二岁上学期间就跟着渭源县文化馆盛丽霞老师到各单位、各人民公社画人民领袖毛主席巨幅画像。1970年参加工作在地区文工团搞音乐、做美工,他又拜定西县文化馆老师秦建军为师,跟着秦老师画布景。地区文工团撤销后他到兰州参加了在甘肃省电影学校举办的全省文化系统美术骨干培训班,得到唐一文老师的悉心指点。后来在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美术系进修期间,得到周大正老师的谆谆教诲。当年浙江美术学院共有5人来甘肃,其中一人是浙江美院老师(秦建军),四人是浙江美院高材生,幸运的是,张卫平先生就得到浙江美院来甘肃支援工作的五人中四个人的耳提面命,这是多么深的机缘!要知道,浙江美术学院在中国美术界,可是赫赫有名,人才辈出,是绘画艺术家的摇篮!可以说,张卫平先生就是凭着他的勤奋、天赋、善良、热情,得到恩师的首肯,接受了正规的美院科班教育,是浙江美术学院的嫡传弟子。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两年的学习期间,卫平先生从学于当代美术大师杜滋龄、唐勇力,他过人的艺术天赋和谦虚踏实的求学态度得到他们的格外垂青,经过老师们的悉心指导、重点培养,他的艺术水平有了极大飞跃。名师出高徒,经过多少年的磨练、实践、创新,他在定西,在甘肃,在全国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他都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在他笔下,不论是灰黄色基调的农舍、山岭、城堡、树林、溪流,还是炊烟、农夫、耕作、牛羊,还是在一般人心目中荒凉、单调、贫乏的黄土高原,在他毫端呈现出是春季的勃勃生机,农民的憨厚朴实,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厚重、博大、辽阔……他的作品经常被《国画》、《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远古的辉煌》《红军走过的地方》或文化部第八届、第十二届群星奖,《流动的山脉》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五月阳坡》获中国美协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陇中雪早》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五届新人新作展,《郎木隆冬》《远方的歌声》入选第二届、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油画《黄河早雪》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翻越夹金山》入选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榜罗会议》入选甘肃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作品还获得甘肃省政府第一、三、四届敦煌文艺奖,多次荣获甘肃省美展一、二等奖,并获省文联首届金驼奖。</h3><h3> </h3> <h3>  大风发于青藏高原。卫平先生对青藏高原心向往之,不只因为青藏高原是目前全世界最后一块自然的“人间净土”,精神的高地,还因为跑青藏,画青藏,反映青藏,是许多全国知名的大画家的共同向往,是一个艺术和精神的心结,艺术灵感的来源!吴作人、靳尚谊、叶浅予、杜滋龄 等等 ,这些在全国如雷贯耳的画家都走过这样一条路。张卫平先生在踏着前师先兄的足迹前进。几十年来,十进西藏,到青海以及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更是不计其数。在青藏高原,望不尽的是大草原,看不到头的是青海湖,惊讶的是神圣雪山,神秘的是寺庙和旋转的经轮、经幡,震撼的是藏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生活的纯洁痴求……磨破的是皮鞋,刮破的是脚跟,冻红了的是手和脸,饿了的是肠胃……但卫平先生收获了的是对雪山高原的膜拜,对红了脸蛋、裸着右膊的汉子、妇女、少女、老人的崇敬和爱怜,对于牦牛和藏獒,也是那么的敬畏、喜爱!艺术家画家只有去了青藏高原,才能真正体味生命,感受神圣。(著名作品和获奖情况在上文已有罗列)<br></h3> <h3>  大风升华于敦煌。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和大漠深处的敦煌,是中外许多绘画艺术家的艺术圣地;敦煌壁画,更是艺术家梦寐以求的艺术瑰宝和遵循圣经。艺无止境,但谁能想到,卫平先生在退休前后,毅然暂停给他带来名誉与地位光环的油画与国画创作,朝圣敦煌,拜“敦煌”为师。这等于是从头再来,再造自我,脱胎换骨!他以一个功成名就的花甲之人,到敦煌实地考察,翻阅资料,临摹写生,一步一个脚印,一切重新开始。这是我想起了张大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放弃所谓的眼前成就,挥别爱妻幼子、亲戚朋友,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潜心敦煌好多岁月,置工作条件和卫生环境的差坏于不顾,沉醉敦煌,痴迷敦煌,描摹敦煌,探究敦煌……最后,走出敦煌幽暗山洞的张大千将敦煌带到了全国,震惊了世界,才成就了“五百年来一大千”!卫平先生,我相信,他在学习大千,走着大千继承传统、超越自我的同一条路。果然,他的画风大变,画中的形象大变,由单纯水墨变为绿、黄、墨兼有、绿黄为主,由的块面大写意变为线条清晰的飘飘若风黄,意境由黄土高坡、青藏雪山变为慈祥的菩萨、轻舞曼妙的少女……敦煌壁画,成了他的创作原动力,敦煌神韵,在他笔下又获得了新生!他转型后的敦煌人物画,又一次得到美术家的高度评价,他的转型之路走对了,走成功了,卫平先生实现了“凤凰涅槃”。</h3> <h3>  大风走出了定西,走出了甘肃,走出了国门。作为省美协副主席和市美协主席(兼市文联副主席),他组织带领省、市书画艺术家多次赴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大城市和新疆、青海、宁夏、广西等省区举办展览交流。2000年,在天津市首次举办定西市绘画、书法、摄影、彩陶、奇石等五大类展览,定西地委书记亲自参加并致辞,扩大了定西知名度。2014年10月,他组织带领甘肃画院十三位画家参加的朝圣敦煌展览在青岛举办;此后又带领在西北师大、西北民院、甘肃政法学院供职的林斌、张学乾、张大刚、许林、马克及陈小雄、张四民、刘文彪、韩君、陈志平、高明等甘肃青壮年实力派画家十多次到青岛,参加由青岛市委、市政府举办,有三十多个国家艺术家参加的青岛双年展和其他艺术交流展览。青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西风东来、受欧美艺术特别是油画熏染最早、最深的城市。而就在这里,通过走出去、搞交流,甘肃及定西的油画、国画创作引起当地的高度重视,许多画家让青岛美术家刮目相看。不仅仅是在青岛,他还率领省市美术家团队,多次赴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开展展览、交流,这些活动都由对方承担活动的所有费用,这一方面反映了发达城市对甘肃和定西艺术界的支持、友爱,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张卫平先生的杰出组织、协调能力、他在业界的很高威信,还有西部艺术家的创作实力。在省内,他率领书画家在兰州、天水、平凉、庆阳、白银、临夏、甘南等市州举办多次写生活动级美术作品大中型交流展览。张卫平先生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充分展示中国文化自信。2016年4月,在日本举办中国十所大学和日本十所大学绘画艺术研讨、交流展览,张卫平先生亲自参加,受到日本社会的广泛好评。2017年3月,张卫平先生以敦煌题材为主的美术作品展,作为文化部中德建交45周年文化交流项目,在德国首都柏林中国艺术中心成功展出,获得国际友人的肯定、钦佩,宣传了敦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2018年,他的画展又将在美国、加拿大展出!这对于生长于西北的张卫平先生和这块土地上的画家群体是多么大的喜讯和震撼、激励! </h3><h3> </h3> <h3>  大风带动群风。1987年以来,张卫平先生担任定西地区工人俱乐部负责人和定西市文化馆(地区群艺馆)馆长二十多年,积极举办少年儿童、中老年音乐、舞蹈、美术培训班,一代代艺术人才成批涌现;针对辖区学校、企业、部队、单位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举办文艺提高班,提升了本地艺术创作整体水平;积极带领文艺工作者参加文化下乡(进社区、部队、学校)活动,基本跑遍了七县区大部分乡镇,在个别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村社,有时候坐着农民的拖拉机进农村,为缺少文化的乡亲们送上书法、美术作品。近年来,他多次筹划、组织书画艺术家赴安定区三湾村等深度贫困村开展扶贫慰问活动,在全省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他还担任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定西师专客座教授,多次担任省市美术作品展览评委,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甘肃展区评委,《定西市民间曲艺集成》编委,为培养、推介本地人才不遗余力。正是由于他的突出成绩,他曾经连续三年被省上评为“全省优秀文化馆长”。在他担任第一届定西市美协主席期间,由于他的积极推动,全市国家级美协会员由三人发展到二十多人;省级美协会员由五十多人发展到两百多人,各县区很有名望的老画家在他的督促、激励下由“晋升无门”而成为国家级、省级会员;许多青年才俊在他的提携、鼓励下一跃龙门!</h3><div><br></div> <h3>  “大风敦煌画院”,是张卫平先生首倡并任总院院长,全国许多知名画家加盟的民间画院,目前除在北京设立总院外,还在黑龙江、山东、安徽、青海、酒泉等省市设立了分院。这个画院联盟,将发挥团结同人、教育后学、展览交流、规划实施重大美术创作项目等任务! </h3><h3> 一个退休了四五年的艺术家,仅2017年就在国内举办了五次展览。他忙碌的脚步常年在定西、兰州、北京、青岛、大连、济南等大城市间奔波!他一回到老家定西也是匆匆忙忙、马不停蹄,上午坚持创作,下午晚上高朋满座、雅聚交流,爽朗的笑声是他的基调,业内前沿的动态是大家的期待,“一个星星”“三个星星”是他喝酒划拳的看家拳! </h3><h3> 我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代表了世界的原(起)点,“三”代表了发展、壮大、成功。大风,是否也是起于一、细微、萌芽,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最后成为一鸣惊人的! </h3><h3> 定西也称陇右,历史上曾经是“天下富庶”之地,可是后来经过灾荒、战乱,到清末以后却“苦瘠甲于天下”,到现在还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可就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文化并不贫困而且超过全国许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对这种经济与文化不同步的悖论现象,贾平凹等名人大家都有公论。定西市在甘肃来说,是除省城兰州之外中国美协会员最多、艺术成就最多的第二大美术大市。美术创作,是定西文化最靓丽的乐章,而张卫平先生亲执大纛的定西(甘肃)美术家团队,就是实践、发扬优秀文化的敦煌风,黄土风,中国风! </h3><h3> 大风起兮九万里, </h3><h3> 志士六十狂学习; </h3><h3> 扎根黄土背昆仑, </h3><h3> 欧美日韩任游弋! </h3><h3> </h3><h3> 又记,在本文完稿之际,欣闻张卫平先生获邀参加1月28日由国家画院、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大美之春”2018书画频道新春联欢会,明天就要启程奔赴北京。谨向卫平先生表示衷心祝贺,并祝愿卫平先生给甘肃,给定西的美术事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春风,创造更多的美丽! </h3><h3> </h3><h3> 丁酉腊月初八 于定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