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冬游记

春华秋实

<h3>北京的冬天一直没有下雪,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于是在2018年的元月初,来到了新疆。这里不是雪乡,方圆几百公里360度都是雪的洁白,这是一个雪的世界。元月正值新疆最寒冷的季节,屋里屋外六十度的反差,当你从冰天雪地零下三十几度的室外回到屋里,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温暖。</h3> <h3>新疆之行的第一站是拍摄哈密三道岭的蒸汽机车。下面这张照片是在飞机上拍摄的哈密。</h3> <h3>新疆哈密三道岭,曾经是河西走廊上兴盛一时的煤矿产地和古丝绸之路入疆的必经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再为人熟知。但因为拥有目前中国数量最多的“活”蒸汽机车,对于火车迷们来说却是一个足以令他们魂牵梦绕的神圣之地。尤其是在2015年底,一则“国内最后的蒸汽机车即将退役”的新闻在互联网引爆后,国内外众多火车与摄影爱好者开始向这座小镇涌来。</h3> <h3>看似闭塞、偏远的小镇,对于煤矿职工来说却是最理想的栖息之地,他们与父辈们多是在20世纪三道岭大规模开发时来到这里。1959年起,国家先后从东北、开滦和内蒙古等地区,给三道岭矿区调拨了大量技术人员,同时从各个省区分批招收青年奔赴新疆。他们带来了技术和内地的文化,并最终定居在这里,成为地地道道的三道岭人。和镇上人们攀谈时不难发现,不少人还操着东北或是河南等地的口音,毕竟乡音难改。</h3> <h3>三道岭的“东坑”与“西坑”两座露天煤矿属于潞新公司露天矿公司。数年前,西坑有着更为壮观和丰富的蒸汽机车群和线路分布。目前,仅有东坑的铁路还在维持运行。</h3> <h3>对于走遍全国各地寻找蒸汽机车的车迷常说,三道岭是“环境”最好的地方:没有遍布的护网和工作人员的阻拦,没有繁杂的电线杆和陡峭难爬的山地。反而一望无际的荒凉戈壁滩,通透空气下的雪山更是与蒸汽机车的震撼相得益彰。</h3> <h3>三道岭矿区坐落在东天山巴库尔山脚下,在天空晴好的时间里,就可在坑口望见在雪山衬托下驶来的蒸气机车。这样的场景,也只有在新疆才能见到。</h3> <h3>在师傅们口中,对于这些“老家伙”并没有太多的留恋。蒸汽机车毕竟是上世纪遗留下来的落后产物,早一天退役,他们也能早一天告别这种冰火两重天、满身是尘烟和污泥的日子。比起电力和内燃机车,蒸汽机车的工作量极为繁重,给锅炉填煤都是体力活,还要身兼机务的任务。不少师傅年纪不大就患上了腰肌劳损等职业病,“与其留下一辈子的病根,还不如趁早干点别的”。</h3><div><br></div><div>在近些年三道岭煤矿铁运方面的裁撤中,已经有不少师傅告别了日夜为伴的蒸汽机车。我问师傅:真等这些蒸气机车报废了,以后怎么打算呢?</div><div><br></div><div>师傅一时语塞。</div><div><br></div><div>是啊,不开蒸汽机车还能干什么呢?矿上的日子不再好过,也不需要吸纳新的劳动力,可人过中年的他们再也逃不出这个深深的矿坑和巴掌大的小镇。</div><div><br></div><div>2014年12月,三道岭煤矿西剥离站停止运营。</div><div><br></div><div>2015年11月,白银有色公司运输部所属三台蒸汽机车正式退役。</div><div><br></div><div>2016年下半年,阜矿集团运输部的蒸汽机车全部退出运营。</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那么,它们还能撑多久呢?</div><div><br></div><div>还是要感谢这些真诚而朴实的师傅们,因为他们的日夜守护,三道岭仅存的这几台蒸气机车还在天山下的戈壁滩上撒着欢运行,让我们有机会多看一眼,再看一眼。</div><div><br></div> <h3>夕阳下的蒸汽机车为这片荒凉的戈壁滩添加了生动的色彩。</h3> <h3>来到哈密三道岭的第三天,我们前往“中国最大雅丹地貌”的大海道。来这里本没有路,都是沿着车辙行走在茫茫戈壁滩上。</h3> <h3>新疆哈密大海道是古代敦煌到吐鲁番之间最近的一条道路,约500多公里,因其路途地貌复杂、艰险、无人烟,加之路边曾经有海,故称为大海道。</h3> <h3>大海道指的是当地古丝绸之路的一段,原来是海,经过几亿年的地壳变化,现今已经沙化变成戈壁了,属于新疆哈密地区。</h3><div>原来的海底世界经历了风化及沙蚀,留下了极为壮观的雅丹地貌景象矗立在戈壁沙漠之中,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造就了拍摄环境人像的自然、极佳场景。</div><div>由于四周无遮挡,故日落、日出均为绝佳拍摄地点,又因为空气通透,且靠近大气层,夜间星空及其明亮,前景随处可选,故又是拍摄星空银河的理想地点。</div><div><br></div> <h3>大海道构成了丝绸之路上最富传奇的一段,这里汇集了古城堡、海盗船、烽燧、驿站、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化石山、海市蜃楼、沙漠野骆驼群、以及众多罕见的地理地貌。<br></h3><div>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通道,因其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巨大作用,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绝大多数路段已经被逐渐揭开历史的面纱,惟独大海道的具体路线仍然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其中包含业已消失了的楼兰古国遗迹。来大海道,才深刻的体会到丝绸之路留下的无尽美丽。</div><div>“大海道”是汉唐西域史中某些时期赖以维系西域与中原内地统一的纽带,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大海道”的探明,必将促进揭示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之谜,推动西域史研究的进展。同时“大海道”的探明,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div> <h3>告别了哈密,去阿勒泰地区观雪。穿越天山途中,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风吹雪”。</h3><h3><br></h3><h3>风吹雪是一种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的天气现象,又称风雪流,简称吹雪,俗称白毛风。根据强度的大小等方面分为低吹风、高吹风和暴风雪三类。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流体,有较大的危害性。风吹雪多发生在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积雪地区,在我国新疆主要发生在北疆和天山地带,“风吹雪”现象常发生在雪停之后,通常会出现在晴朗天气。2012年12月,乌鲁木齐市遭遇“风吹雪”,致G30新疆乌奎连接线路段300余辆车受困。</h3> <h3>冬季的禾木村少了一份喧嚣与浮华,多了一份宁静致远的感觉。一幅幅如画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没有匆忙,没有喧闹,一座安静的小山村,如童话般的美丽。</h3> <h3>禾木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下辖的一座村庄。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誉。</h3> <h3>雪覆万物皆白,群山环绕的山野乡村像极了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h3> <h3>禾木村多少年依旧保留着木料的本色,这种完全由原木搭建而成的尖顶木屋,在房间里是平顶,平顶与尖顶之间的空间用来贮藏食物和饲料,这是图瓦人特有的建筑特色,只有在禾木、喀纳斯和白哈巴这三个图瓦人聚居地才能够看到。</h3> <h3>禾木村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炊烟在雪域中冉冉升起,形成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胜似仙境。在禾木村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以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空谷幽灵、小桥流水、牧马人在从林间踏雪而过。摄影爱好者会在清晨登上禾木村旁边山上的观景台拍摄禾木村的晨雾,大多数禾木的全景图均在此拍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是坐马拉爬犁上去的,每人100元。</h3> <h3>禾木村的狗很多,对人都很友好,不管是谁,它都很友善的跟在你的左右。</h3> <h3>清晨,炊烟在小山村袅袅升起,寂静的禾木开始变得生动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h3> <h3>站在这天地间,整个人凝固在零下30多度的空气里,我醉于这融为一体的感觉,更愿化身为一个小木屋,内心火热而周遭是世间最美的白。</h3> <h3><font color="#010101">夕阳西下,阳光从云层中透出金光,播撒在禾木村的雪山上,面对如此美景,感叹当年图瓦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找到如此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定居繁衍了下来,如果陶渊明先生有幸到此,恐怕又要有一篇《桃花源记》了。</font></h3> <h3>告别了禾木村,我们来到了冬季的喀纳斯。一路上洁白的树挂,碧绿的喀纳斯河水在白雪中流淌,驻足在这里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h3> <h3>冬季喀纳斯的神仙湾</h3> <h3>历时十一天,行程近四千公里,酣畅于北疆的冰天雪地之中。</h3><h1><b>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