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回来了”(副)

Sun

<h3>  我出生于一个亦工亦农家庭,父亲在城里工作,母亲则领着我们姊们几个在偏远的山区农村生活。记忆中母亲就是一家之主。她是那么神圣,那么伟大。感觉家就是妈,妈就是家,想家就是想妈,回家就是看妈。所以从小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论什麽时候回到家里,进门就喊“妈妈,我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不仅是一个招呼,更是感情的流露,幸福的表达。喊过之后便急于搜寻妈妈的身影。当听到妈妈亲切的应答;看到妈妈面带微笑慈祥的注视着我;或是在烧火做饭为我们准备晚餐;或是端坐于炕上为我们缝缝补补做着针线;或是在养鸡垫圈打扫庭院;只要第一眼见着妈妈,就好象找到了港湾,有了依靠,有了安全,便感到心里塌实,得到满足,得到尉际,会无比感激,无比幸福。而当捕捉不到妈妈影子,就会立即产生一种失落,恐慌,惆怅和无所适从的感觉。<br></h3><div><br></div> <h3>  小时侯,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玩兴正浓时会立即停止玩耍急着跑回家。进门就喊“妈妈,我回来了”,只要能看见妈妈在家,就会高兴的跳起来,撒着欢扑向妈妈,妈妈则给予抱抱或抚摩。有时妈妈故意躲起来,与我捉起迷藏,一眼见不到妈妈,又会嚎啕哭喊,旮旮旯旯到处找。妈妈的突然出现,又使我破涕为笑,妈妈便给擦去眼泪和鼻涕,整整帽子系系鞋带,并关切的嘱咐几句。我尽情享受妈妈的疼爱与呵护,心满意足的就又跑出去了。<br></h3><div><br></div><div> </div> <h3>  上学后,每当放学回家,我都要喊一声“妈妈,我回来了”。便迫不及待地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的奖励,受到的委屈,一股脑的向妈妈诉说。妈妈总是认真仔细的听着,然后给予指点,或批评,或鼓励,或赞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日久天长,潜移默化,教我学会了如何处事,怎样为人。</h3> <h3><font color="#010101">  工作了。成家了。年过半百了。在母亲跟前仍然是个孩子。每次回家我依然叫一声“妈妈,我回来了”。妈妈总是慈祥地笑着答应,象欣赏一件作品一样端详半天,然后给出结论:又瘦了。便抬起不太灵便的腿走进厨房硬要再加两个好菜。随后我便开始听妈妈兴致勃勃的讲那过去的事情。我则给妈妈说说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事情,取得的成绩。妈妈总是给予关心、安慰,与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font></h3> <h3>  现如今,不知有多少次,我茫然无措,失魂落魄,跌跌撞撞的回到家里,还是习惯性地喊一声“妈妈,我回来了”,找遍所有房间,不见妈妈的身影,看到的只有妈妈坐过的板凳,用过的厨房炊具,还有拄过的拐杖。这时才意识到,妈妈再也不能答应了。我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了。顿时悲上心来,泪流满面。<br></h3><div>注:图片来自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