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转发_仅供参考)

徐衛

<h3><font color="#167efb">什么是教育?德国哲学家思贝尔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font><br></h3><div><br></div><div>这样诗意的描述,首先将教育者看做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给予理解和尊重。老师和学生只是身份不同,而更像是朋友,老师不再是对立、很难商量、很难交流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优缺点、有喜怒哀乐、可以交流的“人”。顾贞观写过这样的词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为师为弟子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成为朋友,成为同志,成为战友,互相倾诉、互相扶持,“以树的形象站在一起”。</div><div><br></div><div>树的成长是漫长的,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慢"是教育的一个特征。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教育者的发展也逃脱不了其固有的规律。教育特点是温和的、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而不是强制的、灌输的。在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背景下,教育也开始变得急于求成。我们渴望孩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关注的仅仅是成长速度。这样唯速是从,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像是电线杆而不是一颗树,树有深扎于泥土的根,有枝枝丫丫,有藤藤蔓藤,会在下雨的夜里歌唱,会在下雪的晚上静默,而电线杆什么都没有,光秃秃、冷冰冰,没有思想,没有情感,只有成绩,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个人都有希望成为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大树。</div><div><br></div><div>教育的方式与过程定义为“摇动”和“唤醒”。他剥去种种外部形式的外衣,直抵教育的本质。老师以自己的全部见解、热情、善良感染受教育者,唤起受教育者对于生活的期待与柔情,对未来的憧憬和乐观、光明、美好的期待。在这里,“灌输”消失了,“刚性”遁形了,“强制“没有了。”分数”和“成绩”成为无关轻重的副产品,“幸福”和“充盈”渐渐滋润心田,教育真正成为心与心交流的过程,于是一个灵魂感染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又感染一个灵魂。我们可以相信,教育终会以某种形式融入人类的生命之河中。</div><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做一颗树,用毕生的热情、温柔去感染更多的孩子们,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想,老师的意义也在于此。</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