迓腔楚韵总关情 ( 1 )

老典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楚剧欣赏</h1> <p class="ql-block">  楚剧,是黄陂孝感的传统剧种,原名黄孝花鼓,也叫西路花鼓。后逐步传入武汉三镇,并幅射湖北各地以及周边省市。1926年9月10日,在湖北剧学总会开会时,由汉剧艺人傅心一提议,才正式定名为楚剧。</p><p class="ql-block"> 楚剧,是武汉乃至湖北人的乡音。</p> <p class="ql-block">  “俗人偏自爱风情,浪语油腔最喜听,土荡约看花鼓戏,开场总在两三更”。</p><p class="ql-block">  “一夕三军唱楚歌,霸王垓下叹奈何,艺事从兹浑无敌,铜琶铁板胜干戈。”</p><p class="ql-block"> 楚剧具有题材广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故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闻乐见。</p> <h3>  楚剧表演艺术是在“三小”(即小旦、小生、小丑)为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分行当又不受行当局限。唱念做打既有戏曲特有的程式共性,又有不为程式所缚的个性特征。<br></h3> <h3>  楚剧唱腔有正腔、小调、高腔三大类。正腔类中的迓腔(迓腔是在流行于鄂东地区的哦呵腔的基础上,用黄陂、孝感一带的语音演唱,逐步发展而成),板式多变,能抒情,可叙事,表现力强,运用广泛,为楚剧的“当家腔”;小调类曲调欢快跳跃,风趣诙谐,一曲一戏;高腔是1950年代挖掘吸收而来的原鄂东、鄂北一带流行的湖北清戏,曲调优美清雅。<br></h3> <h3>  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二胡、三弦、板鼓、钹、大小锣等 ; 现在琵琶、笛笙、扬琴、唢呐都进入了乐队。楚剧颇具包容性,能吸收京、汉大戏的剧目,既能演生活小戏、现代戏,又能演宫廷大戏和武戏,表现手段丰富多样。<br></h3> <h3>  多年来,楚剧开展创新形式和内容,方法和手段,展示百年楚剧的时代价值,打造出一批精品剧目,培育出一批楚剧人才。实行楚剧活态传承机制创新,开展高校课题研究,开设楚剧讲坛,开办楚剧表演班,开展楚剧艺术进校园,全方位开展楚剧非遗保护。 楚剧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h3> <h3>  经过多年的倾力创建,武汉楚剧院与湖北楚剧院创演了“三月茶香、回乡过年、万里茶道、大别山人、辛亥人家”等大批现代楚剧剧目。带动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服务设施建设、基层服务人才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及全省楚剧展演项目建设。<br></h3> <h3>  为戏剧传承与发展,培养和提高广大高校师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推动楚剧艺术走进校园,以繁荣高校文化生活,在省、市宣传部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江汉大学与多所高校和武汉市楚剧院联合发起成立了湖北高校楚剧剧社,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h3> <h3>  “迓腔楚韵又一曲,尽关人间真善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群众打造出了一片璀璨的戏曲精神家园。楚剧,已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传承和弘扬楚剧艺术,已成为楚剧人的一种责任和担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