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活得最精彩的人——苏东坡

胡杨(原创)

<h3>千古奇才苏东坡</h3><h3>一、苏轼概况</h3><h3>二、苏轼评价</h3><h3>三、主要成就</h3><h3>四、为人处世</h3><h3>五、几个故事</h3> <h1>一、苏轼概况</h1><h3> 千百年来,迷东坡、爱东坡、说东坡、写东坡的人,数不胜数。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之人,是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典型符号,有着跨越时空的恒远活力和无尽张力。苏轼会通百家,冠绝千古,在众多领域上堪称大家、大师。<b>是全才、通才、奇才、天才,是百科全书式、全能型的文化巨人</b>&nbsp;,是中国文人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 </h3><h3>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哲学家、思想家、佛学家,有坡仙、诗神、词圣的美誉。<br>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并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徽宗时大赦,归途中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nbsp;&nbsp;。 <br></h3> <h3>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的生活几乎都与传奇相关。金榜题名时,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h3><h3> <font color="#ff8a00">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儋州惠州。</font></h3><h3> ——苏轼自题生平总结和评价,读之令人握腕惋惜,慨叹不止。</h3><h3> 苏轼是一个鲜活的、立体的人,儒家喜其忠,道家喜其旷,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义。</h3> <h1><b>二、苏轼评价</b></h1><h3>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全能型文化巨人。千古之后,再无苏轼,千年之间,唯此一人!<b><font color="#b04fbb">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font></b>是中国士大夫完美个性和人格的化身,他才华横溢、潇洒不羁、仁爱慈柔、个性不随。他的旷达、坚韧、正直、宽容等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流芳千古,更让后人在感动之余,有所沉思、有所感悟、有所启迪。</h3><div><b><font color="#ed2308">古人评价苏轼</font></b></div><div> 《宋史》:“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良,称为天下奇才。”</div><div> 宋神宗:“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div><div> 宋仁宗:“大宋何幸,得此奇才?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矣!”</div><div> 当时童谣: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如果对苏轼的文章不熟悉,就甭想考中,就去喝菜汤吧;对苏轼的文章很熟悉,就准能考中,就能吃涮羊肉)&nbsp;</div><div>&nbsp;&nbsp; &nbsp; &nbsp;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div><div>&nbsp; 欧阳修:“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div><div>&nbsp;&nbsp;&nbsp;&nbsp; &nbsp; 王安石:“不知更几百年,方有此人物。”</div><div>&nbsp;&nbsp;&nbsp;&nbsp; 秦观:“中书(苏轼)之道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知仰其高明。”</div><h3> 胡元任:“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皆废。”</h3> <h3><b><font color="#ed2308">今人评价苏轼</font></b><br></h3><h3> 王国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h3><h3> 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苏东坡传》</h3><h3> 王水照:“苏东坡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人类知识和才华发展到某方面极限的化身。”“几乎从苏轼生活的时代开始,就自然形成了一部长达九百年的苏轼接受史……”</h3><h3> 刘小川:“中国古代,苏东坡这样的个体生命,可能绝无仅有。”“<font color="#39b54a">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font>。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font color="#ed2308">他提纯了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font>’。”</h3><h3>&nbsp; 著名诗人余光中说:如果我要出去旅行,不会找李白,李白不负责任;也不会找杜甫,杜甫太苦。我会找苏东坡,因为他会是一个好朋友,也是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h3><h3> 余秋雨说,他最喜欢的古代文人便是苏东坡;易中天说,苏轼是他最欣赏的古代文人。 </h3><h3></h3> <h1><font color="#ff8a00">外国人评价苏轼</font></h1><h3></h3><h3> 日本山上次郎:“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数得着的政治家、文学家为数甚多,但最受民众所敬爱的要算苏东坡,其原因在于苏东坡具有崇高的人格和优美的诗歌、并兼仙风道骨” 。</h3><h3> 日本村上哲见:“东坡词的豪放,与苏轼的人生观有着紧密的关系。豪、雄、放,是其情感、思想的自然流露。”</h3><h3> 苏轼作品影响韩国九百多年,是韩国文学史上地位最高的中国文人,比李白、杜甫、陶渊明都要高。在韩国教材上,自古至今,都收有前后《赤壁赋》、《三槐堂铭》等。 <br></h3><h3> 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十二位“千年英雄”,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诸领域,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h3> <h1><font color="#b04fbb">三、主要成就</font></h1><h3> 在苏轼66年的生命旅程中,留下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加起来近8000篇,约200多万字的著述,内容涉及书法、绘画、医学、古董、发明、金彝,无不精通。<br></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派开创者之一。</h3><div><i><b>1、文坛巨星</b></i><br></div><h3> 千古文人一东坡。苏轼的道德文章,冠冕天下。终其一生,从没离开过文学,其文章体裁多样、个性鲜明、汪洋恣肆,随物赋形、自然天成,既有哲思郁郁、短小精干者,也有洋洋洒洒、纵横捭阖者。<font color="#ed2308">苏轼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驾齐驱,誉称“千古文章四大家”。</font>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文擅天下”,同为“唐宋八大家”。其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 其文包罗万象:政论、策论、游记、小品、序跋,应有尽有!其评说古今的史论文章在当时已成为士子科考的范文。苏轼之诗、词、文,“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b>古文有:</b>《赤壁赋》《后赤壁赋》《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等等。</h3> <h3>  苏诗想像奇绝,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在宋代诗人中首屈一指。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诗歌有:《和子由渑池怀旧》《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赠刘景文》等。</h3><h3> 苏词气势磅礴,酣放畅流,“以诗入词”,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词的表达领域,一扫唐五代柔靡气息,开创豪放一派。苏词内容广度、表现深度皆超越前人。格调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被誉为豪放词开宗立派之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成为“千古绝唱”。词作有:《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中秋》等。</h3> <h1><b>2、艺苑宗师</b></h1><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苏东坡还是发明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在书法、绘画、教育等众多的艺术领域,独领风骚、饶有卓见。</span></h1><div> <b> 在书法上:</b>其融会百家之长,独辟蹊径,自成一体,形成丰腴跌宕、大度硕美、有天真之韵、得烂漫之趣的风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书法风格自成一派,誉为“苏体”。代表作《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齐名。书法有:《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nbsp;《江上帖》《李白仙诗帖》等等。 </div><div> <b> 在绘画上:</b>苏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苏轼开创文人诗、书、画结合一代新风。绘画有:《潇湘竹石图》&nbsp;&nbsp;《小鸡啄米图》《偃松图卷》等,《枯木怪石图》被视为稀世珍品。</div><div>&nbsp;&nbsp; &nbsp;<b>在音乐舞蹈上:</b>苏轼一生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民间音乐滋养了他创作的灵感,在其许多作品中出现了对民间音乐活动的素描。任定州太守时,他利用民间小曲创作了许多插秧歌舞,后发展成地方小戏——“定州秧歌”,至今尚在演唱。</div><div> <b> 在医学上:</b>苏轼收集验方整理成册,留济后人。他写过《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养生渴》等,成为我国养生学中珍贵的资料。后人将苏轼的《苏学士方》和沈括的《良方》两书整理合编成《苏沈良方》,流传华夏,远播东洋,至今仍用。还始创了我国古代“公私合营”医院——杭州“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救济医院。 &nbsp;</div><div> <b> 在教育上:</b>苏轼在海南詹州时: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即使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苏轼做了三件事,第一,读陶渊明的诗。第二,著书立说。第三,鼓励后学。苏轼居然办起学堂,教起了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苏轼曾为姜唐佐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并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姜中举后东坡已逝,苏辙续后两句诗:“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 <b>&nbsp;</b></div><h3><b> 在农业水利上:</b>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筑堤。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年近6旬的他,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元祐四年,苏轼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率众疏浚,动用民工20余万,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把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名曰“苏堤”,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h3> <h3><b><i>3、思想大家</i></b><br></h3><div> 苏轼深受儒、释、道影响,又精研法老名墨、纵横阴阳乃至三教九流等各种思想,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成为“千家说尽何需我,别具胆识向洪荒”的思想开拓者。苏轼的思想散见于大量的“策论”、奏札中,涉及天道人性、治国理政、人生哲思、艺术美学等诸多领域。其《东坡易传》《书传》《论语说》,“三传”集中了苏轼融汇但又突破儒、释、道的独特思想的精华,其中的“人性观”、“民本观”、“义利观”等思想,有着跨越时空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div><div><b><i>4、大发明家</i></b></div><div> 苏轼一生有很多发明: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茶、东坡酒、东坡砚等。他一生发明了东坡饼、东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肴。海南儋州至今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东坡话。</div><div>&nbsp; 苏东坡被发配到黄州,创造出一道流传千年的名菜——“东坡肉”。发配到惠州,又把东坡肉跟梅干菜结合起来,烹饪出“梅菜扣肉”。贬谪海南时,创制的“东坡笠”流传了近千年。苏轼还设计脱戴方便的高帽,谓之“子瞻样”(东坡帽)。发明“自来水”。苏轼得知广州人苦于饮用水含碱。建议“于岩下作大石槽,引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用竹管引山涧水的方法,被沿用很长时间。 江苏宜兴丁蜀镇窑场有一种茶壶——东坡提梁壶,发明者就是苏东坡。</div> <h1><b>四、人生缘何少快乐,</b></h1><h1></h1><h1><b> 只因未读苏东坡 </b></h1><b>&nbsp; &nbsp;</b>苏轼的魅力是一个永恒的谜,千百年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难望项背的文学成就和独步天下的文豪风范,历经再多磨难,他总是那么潇洒豁达,自有一股豪侠之风,令人荡气回肠。苏轼不仅具有旷古烁今的绝世才华,还有着高贵的人格品质,使他独领风骚:上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甚至外国人都成为他的粉丝,使九世纪的后半叶成为文学艺术上的苏东坡时代,这是一个非文化巨人所不能及的独一无二的现象。<div><div> 苏轼的处世哲学就是在己体道。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 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乞丐平民。学习他的生命哲学,可得“清欢”。学习他的艺术哲学,可得“境界”。学习他的工作哲学,可得“欣然”。学习他的处世哲学,可得“超脱”。学习他的交往哲学,可得“天真”。学习他的生活哲学,可得“趣味”。</div><div> &nbsp;苏东坡一生可谓“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从政40年,竟被贬谪流放了33年。在政敌的打击之下,一次次被贬谪、被放逐,从北到南,一次比一次远,一次比一次苦,宦海沉浮,命运无奈,但不改其乐。最高时,做过中央部长、皇帝秘书。最低时,做过县处级民兵副团长。在官场,他从不违心地阿附于任何一方,“你做得好,我就点赞;做得不好,我就拍砖。”无论何种境况,都本性为人、本真示人、本色待人。真实而不虚饰。表里如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发于心而出于口,敢于坦露自己的心襟肺腑,勇于表达真实情感和喜恶爱憎,虽因诗文获罪而屡遭贬谪,亦不改弦更张,淳厚而不做作。</div><div> 苏轼一生朴实无华,宅心仁厚,乐“善”好施。他极富悲悯情怀,在密州时收养弃婴数十名;在惠州时收葬暴骨,施医散药,疗救孤苦……。他亲和尊重他人:对所有人包括曾经排挤甚至是诬陷过自己的人,都抱有亲、爱之心,真实、率性、淳厚。</div></div> <h3>  苏轼的才情旨趣、思想道德是全方位、深层次的。率性达观是苏轼的性格特征, 他总是把失意融入大自然,而在无形中将其化解,表现出一派平和、豁达、浪漫与从容。他不求法度不循规矩,不求别人关注,只求自己舒服。凡事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任职,他都活得像雷锋,尽力改造地方:“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所以为文写诗作画便如入无人之境,敢于用情放胆,荤素雅俗皆不避。只为取悦自己的他,没想到却取悦了全中国。尽管仕途上一贬再贬,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很投入地热爱生命,享受生活,既使在漂泊不定的流亡生涯中,也充满了温馨和情趣。<br></h3><h3> 面对滚滚长江,我们会不禁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置身庐山风景,我们会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中秋佳节会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留连西湖美景,会禁不住抒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念及手足情深时,会咏“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面对生活挫折,会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当生活失意时,我们也会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h3><h3> 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与屈原比,苏轼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苏轼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李白比,苏轼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苏轼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与程朱比,苏轼多了一分童心,少了几分刻板。 <br> 苏轼本身就是一部宏大巨著,就是一册浩繁长卷,他所拥有的烁耀环宇的恒久光芒,所具有的穿越时空的存在意义,值得我们去用心品鉴、去广为倡扬、去世代传承!</h3> <h1><b>五、几个小故事</b></h1><h3><b><font color="#b04fbb"> 1、苏轼科举考试</font></b></h3><div> 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参加考试的学生有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届科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div><div>&nbsp; 欧阳修看到一张试卷,啧啧赞叹:“真是妙文啊!”他提起笔,立即想把此卷圈为“第一”。忽起一念:“这肯定是我弟子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他人必会觉得不公。”于是将此卷定为“第二”。</div><div>&nbsp;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苏轼。欧阳修找到苏轼旧日文章一看,更是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他觉得自己这个文坛领袖该退休了。</div><div>&nbsp; 1061年,朝廷举行制科考试,这是皇帝为直接选拔特优人才设置的。制科考试设置五等。一等二等,要求太高,就是虚设。第三等实际就是最高等级。北宋建国100多年来,也只有一个人考过第三等。结果苏轼得了第三等,苏辙得了第四等。仁宗感慨:“朕为子孙后代得了两位宰相!”</div> <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2、兄妹对诗</i></b></h3><div><b><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i><font color="#010101">一天,苏东坡无意发现苏小妹前额突出、眼眶深陷。便拿妹妹<i>的长相来开玩笑,即时吟诗一首:</i></font></b></div><div><font color="#b04fbb"><b><i>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i></b></font></div><div><font color="#b04fbb"><b><i>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i></b></font></div><div><b><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i><font color="#010101">苏小妹看到哥哥那副邋遢样,反唇相讥:</font></b></div><div><font color="#b04fbb"><b><i>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i></b></font></div><div><font color="#b04fbb"><b><i>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i></b></font></div><div><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weight: bold;"> </i><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font color="#010101"> 用</font></span><b><font color="#010101">诗讥笑苏轼不加修理的、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可是,转而一想,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她发现哥哥的额头扁平,一副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又吟诗一首:</font></b></div><div><font color="#b04fbb"><b><i>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i></b></font></div><h3><font color="#b04fbb"><b><i>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i></b></font></h3> <h1><font color="#b04fbb">3、对对联</font></h1><h3></h3><h3>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说出他的上联:<font color="#ff8a00">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font></h3><h3> 苏小妹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上。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font color="#ff8a00">虞美</font><font color="#ff8a00">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font></h3><h3> 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h3> <h3><b><font color="#b04fbb">4、名人的同题诗</font></b></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苏东坡到大相国寺拜访好友佛印和尚,恰值佛印外出,无意中看到了禅房墙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题的诗</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text-align: center;"> </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酒色财气四堵墙,</font></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人人都在里面藏。</font></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text-align: center;"> 谁能跳出圈外头,</span></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不活百岁寿也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东坡看后,另有所思,就在佛印的诗旁边附和了一首:&nbsp;</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饮酒不醉是英豪,</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恋色不迷最为高;</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不义之财不可取,</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有气不生气自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又一日,宋神宗与王安石来到大相国寺,看到了佛印和苏东坡的题诗,感到颇有趣,神宗就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何等高才,挥毫泼墨,写道:</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无酒不成礼仪,</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无色路断人稀;</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无财民不奋发,</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无气国无生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神宗大为赞赏,也乘兴题写了一首:</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酒助礼乐社稷康,</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色育生灵重纲常;</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财足粮丰家国盛,</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气凝太极定阴阳。</font></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是一组关于酒色财气的妙趣横生的诗,由于作诗的人所处的立场和格局不同,对于同样事务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评价。</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佛印的诗从证悟佛家之空性来谈,提倡完全和酒色财气相绝缘,出离世间,是佛家的出世思路,是内圣之法门。&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东坡的诗强调对待酒色财气关键是把握一个度,中庸之道。是从儒家个人修身方面来谈,也属于内圣之法。&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王安石和宋神宗则从酒色财气对国家社稷的正面作用方面来谈,肯定了酒色财气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一个是贤相的眼界,一个是王者的格局。</span><br></h3> <h1>  <i><font color="#b04fbb">5、“呵呵”网络语言祖师爷</font></i></h1><h3></h3><h3> 谁也想不到,这位著名的文豪的口头禅竟然是“呵呵”!</h3><h3> 在流放海南的日子,苏东坡经常以抄书为乐。</h3><h3>他在给朋友写信的时候,经常用“呵呵”二字,来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h3><h3> 有人专门统计过:苏东坡在写作中至少45次的使用了“呵呵”。尽管一生遭遇几经贬谪,但每到一个地方任职做地方官,苏东坡都活得像雷锋。流放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流放惠州,他改善民生,设计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流放黄州,他大兴慈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孤儿院……</h3><h3> <font color="#ed2308">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font></h3><h3> 无论是流放黄州、惠州,还是当时为蛮荒之地的儋州,他都以一种乐观的人生哲学去面对。把每一段经历,当成必经的一部分去体悟。生活虐我千万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该是怎样的恬淡超然、稳中求进、逆风飞扬!</h3> <h3>(2019年9月13日,己亥中秋再次略作编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