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电影《芳华》已上映好一阵了,热议了许久,我却始终没能亲眼目睹,今天偶然间打开,那一幕幕却定格在我的脑海……不得不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待。叹我一代“中专生”!</b></p><p class="ql-block"><b>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有那么一批初中毕业生,为了早早跳“农门”,考取了国家包分配的中专,这批中专生涵盖了“工商财、医卫师、农林水”三大领域。在当年城乡差别较大的情况下,考取中专就意味着有了美好的未来,实现了跳“农门”。多少人羡慕、多少人伤神。</b></p> <p class="ql-block"><b> 20多年前,我和我的初中同学,考取了陕西省城固师范学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时刻,我不知有多高兴,不知道和谁分享,跑到大队公用电话亭把消息告诉了远在他乡的爸妈(按现在的说法我和弟弟就是留守儿童),不到下午饭的时候,叔伯婶婶们就都到家里来看我了,纷纷表示祝贺,可见爸爸不知打了多少电话逢人就说:“我女子考走了!”。那时觉得自己脸上老有光了!</b></p> <p class="ql-block"><b> 现如今我们那帮同学无论在哪个旮旯,只要烙上了中专的印记,就有了共同的话题,说起往事都津津有味的品评当年。忆当年内心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满足与自得。</b></p><p class="ql-block"><b>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是当时的校训,培养一专多能的教育人才是学校的目标。“汉水之滨,人杰地灵,秦巴儿女好学奋进。城固师范,可爱的校园,你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是我们的校歌,我还会唱。记忆里每日三餐前后琴房门口,同学们端着凳子排着队,抢占位置练琴;晚自习前图书室阅览室全挤的满满的;校篮球场上师生混打的比赛场地总是围满了观众,女生们总也挤不进去……选修课时间,校园简直就沸腾了:钢琴、二胡、小提琴、风琴最为抢耳,合唱、演说课次之,篮球训练、舞蹈排练最为迎人,书画、三字一话别一番宁静。弹、唱、跳、说应有尽有,专业、技能融会贯通。中师生既是生又是师,除了文化课,更多的是我们自导自演的自助学习、冥思后的顿悟及嘻笑怒骂间的成长、历练。</b></p> <p class="ql-block"><b> 教育实习时的我才18岁,还清楚的记得自己上讲台的模样,虽然言语稚嫩、内涵不足,但那执着的信念、昂扬的斗志依然让我的青春熊熊燃烧,带动和感染着孩子。</b></p><p class="ql-block"><b> 师范三年我们都在为成为一名教师而刻苦学习,师范生当时也都是学校里的优秀生,门门成绩要保证优秀,师范学校要求和考核非常严格,各种技能都要达标,我们苦练基本功,深扎教育技能……这些训练场景还依稀记得。一晃毕业近20年了,从学校里学的那些个东西除了弹琴这技能,其余的全都用上了,呵呵呵!总算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啊!</b></p> <p class="ql-block"><b> 从小的范围来说,当初的选择,只是个人的选择,因为生活,因为需要;从大的范围来讲,正是当初有这一代人的选择,成就了一批高素质的人进入了教师队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们撑起了那一片教育的天空,繁荣了我们国家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他们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开始了教师生涯。很多人在工作中,渐渐爱上了这一职业,成了爱岗敬业、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b></p><p class="ql-block"><b> 如今,还有一些中师生出身的教师,仍然奋战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然而他们早已满头华发,成了老教师。</b></p><p class="ql-block"><b> 如今,“中师生”这个名词,已经渐行渐远。随着岁月的流逝,也终将完全淡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们创造的辉煌,已经被历史所铭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荣耀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虽然普通,但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不可或缺,我们也曾成就辉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b>岁月如花,淡淡的盛开,淡淡的素雅,一路芳华,一路馨香,一路优雅。</b></p><p class="ql-block"><b> 我的师范带走了我的芳华,却赋予我生命的芳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