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迹第拾肆部《绝壁神龛瞻达摩》100处中国石窟、摩崖造像

王野

<h3><b><font color="#ed2308">作者辽宁葫芦岛人,热爱中国古建和佛教文化,尤其喜爱中国的古塔、石窟和长城,热爱历史,尤其热衷中国的佛教历史和明史。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用脚步丈量中国的山川和河流,用照片记录中国的风景和文化,足迹已遍布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感受历史沧桑变幻的同时,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的文化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font></b><br></h3> <h3><b>2015.08.15大同云冈石窟</b></h3><h3>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34】。</font></h3> <h3><b>2016.01.14济南千佛崖摩崖造像</b></h3><h3>千佛崖位于山东省历城县神通寺遗址西北方向的白虎山山腰。造像区高数十米,长60多米,现存佛像240多尊,造像题记46则,是唐初60余年内贵族、宅民、僧侣等为父母、兄妹、儿女"祈福"而造。造像中大多面相半圆适宜,眉清目秀。造型构思之巧,雕刻刀法之精,艺术造诣之高,为古今人士所称道。<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48】。</font></h3> <h3><b>2016.01.21义县万佛堂石窟</b></h3><h3>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至2015年为止,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它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45】。</font></h3> <h3><b>2016.06.17敦煌莫高窟</b></h3><h3>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莫高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35】。</font></h3> <h3><b>2016.10.15洛阳龙门石窟</b></h3><h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37】。</font></h3> <h3><b>2017.01.23杭州飞来峰摩崖造像</b></h3><h3>飞来峰造像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上,有造像380余身。在北麓山崖及自然洞壑中,有五代至元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造像群。飞来峰造像依据时代特征判断以宋代造像居多,包括著名的卢舍那造像和弥勒佛造像。<font color="#ed2308">1982年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2-15】。</font></h3> <h3><b>2017.10.18海棠山摩崖造像</b></h3><h3>海棠山位于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山上的摩崖造像,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安寺遗址,是"中国藏传佛教黄教东方中心现存代表"。现有260余尊摩崖造像,它们最高为5米,最小仅 0.3米。据说这佛像身上的染料都是取海棠山上的一些植物配制而成的,使人们观后产生对悠久历史的追忆。照片摄于辽宁省博物馆。</h3> <h3><b>2017.12.25乐山大佛</b></h3><h3>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90年。<font color="#ed2308">1982年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2-13】。</font></h3> <h3><b>2018.05.30剑川八大明王窟</b></h3><h3>八大明王窟是大理剑川石钟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窟,高4米,长11.26米,以六根方立柱把窟分为五龛。正中一龛略高,呈圆拱形,余下四龛为方形。石窟正中一龛刻释迦佛坐于方形束腰仰莲座上,左右侧有二弟子立于旁。一佛二弟子龛左右各两龛,每龛并列刻两明王,四龛合为八大明王,分别是:大圣东方六足尊明王、大圣东南方降三世明王、大圣南方无能胜明王、大圣西南方大轮明王、大圣西方马头明王,大圣西北方大笑明王、大圣北方步掷明王,大圣东北方不动尊明王。照片摄于云南省博物院(复制品)。石钟山石窟是<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47】。</font></h3> <h3><b>2018.06.05南京栖霞寺千佛岩石窟</b></h3><h3>千佛岩位于南京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佛像现存515尊,佛龛294个,据史料考查,栖霞山千佛岩的石窟佛像,较大同云冈石窟迟31年,但比洛阳龙门石窟早17年,故千佛岩被誉为“江南云冈”名闻中外。<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7】。</font></h3> <h3><b>2019.03.03四川广元皇泽寺石窟</b></h3><h3>皇泽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盛唐的不断雕凿,至中唐时期趋于衰落,持续时间300多年。现存造像57窟龛、大小造像1200多躯。这些石刻造像对研究四川地区佛教的传播路线、造像题材和风格、人们的宗教信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4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