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 年画

C-J-G

<h3>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绘画题材,因在春节(旧历新年)时张贴,故名。</h3><h3> 近代人齐如山说:“年画者,乃木版画又着色者也。每值年节,家家买数张或数十张,故销路极大。” 年画之所以自古就广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突出鲜丽、吉祥、宁和、喜庆的格调,有渲染节日气氛的效果。因此,它与春联一样,是年节不可或缺之物。</h3><h3> 打从孩提时起,我就清楚地记得,每至腊月,市面上就有各式年画出售了,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营造出一派祥和温馨的节日氛围。越临近春节,销售年画的摊点也越多,年味儿也越浓郁。即使在物质匮乏的那些年头,手头再拮据,人们也要选购几幅年画张贴于居室,增添佳节的喜庆气氛。</h3> <h3>  年画可说是我国民间的风俗画,它经常以古老传说、民间习俗、戏曲人物等为题材,即便表现现代生活,也要有赏心悦目的画面效果。因此,一般而言,年画不必讲究深刻的思想内涵。只要能够表现出欢乐喜庆的氛围就行了。</h3> <h3>  年画的历史比较悠久。</h3><h3> 据史藉记载,年画最早 是以门神的形式出现的。如果追溯年画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甚至秦代,然而年画的真正形成是在宋代。《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儿亦在彼处,行贩不绝。”《梦粱录》中也记载,汴京的“诸色杂卖”中有“日供打香印者, 时节即印施佛像等”,“ 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 馈与主顾”。由此可见,当时年画张贴已经十分广泛。</h3><h3> 年画作为我国特有的美术形式,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宋时称“纸画”、明代称“画贴”、清代称“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29年(公元1849年),才有了“年画”一词。此说源于李光庭《乡言解颐》一书中的记载:“帚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 </h3><h3> 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主要有五谷丰登、春牛、婴儿孩童、风景、花鸟等,也有渲染封建迷信色彩的。</h3><h3><br></h3> <h3>  我国的年画主要有南北两派。南派以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为主,北派以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楊家为主。两派风格画技虽各有异,但都是“吉庆有余” 、“合家欢乐” 、“人寿年丰” 、“招财进宝” 等等诸如此类的吉祥喜庆内容,艺术上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h3> <h3>  年画中有大量表现优秀传统戏曲题材的。如“说唐戏” 年画中,著名的有《程咬金搬兵》、《征西》等;“列国戏” 年画中有《烽火戏诸侯》、《姑苏台》等;“红楼戏” 年画中有《潇湘韵》、《宝钗扑蝶》等;“水浒戏” 年画中有《水浒一百单八将》、《祝家庄》《李逵大闹忠义堂》等;“三国戏” 年画中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诸葛亮招亲》等等。戏曲年画的表现形式承袭了戏剧,其中人物着戏袍、戴头饰、登高靴、抹花脸等动作也是经过夸张的。年画对戏目的选取也是很讲究故事性的,例如: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很著名的《苏小妹三难新郎》,将秦少游为得佳句而苦思冥想的窘态、苏小妹急待联句的迫切,及苏东坡投石于池水,以启发秦少游思路的诙谐尽现于画端,令人玩味不尽。</h3><h3> 也有的年画采取四条屏,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秦香莲》、《楊门女将》等。此外,门神画的装饰也套借了戏剧中武生的模样,兵器也是舞台上的“花架子” ,只是突出表现其威严,将诸神的头颅占了全身的四分之一。</h3> <h3>  旧时的年画多为手工制作,中秋节前后开始印制生产。卖年画的人一般在腊月前到绘画作坊把画批发出来,有的人转批,有的人自己零售。</h3><div> 民国之后,即二十世纪初,年画由单一的木版画发展到彩色胶版印刷,最早在上海出现了胶版印刷的“月份牌” 年画。彩胶版的年画使印刷成本相应增加了,售价也随之提高,卖画者多数靠赊购形式从印刷厂把画批发出来,卖完后再結账,但不能退货。有些带年历的画,如果当年卖不完就过期作废了,再便宜也无人要。</div> <h3>  年画无疑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中国年画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即古典时期、改良和石印时期、新年画运动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无论题材或品种都更为丰富多彩,既有领袖和开国将帅形象的,也有以工农兵形象为内容的,还有电影剧照、摄影作品、国画,以及风景名胜等等。而买年画贴年画也成为人们过春节不可缺少的事项。贴一张年画,就是贴一种心情——祝福新年。贴一张年画,也是贴一种风景——赞美生活。贴一张年画,当然也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激励人们继往开来奋发向上。。</h3><h3>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年画的形式和品种更变得多样,包括泳装美女、世界名模和世界名车等,都加入到了年画的行列,而同时年画的传统手工艺术之美之真,却渐渐被现代的感光科技之粗糙和急功近利所取代,在时代的变迁中日渐模糊了年画原有的味道。</h3><h3> 中国民族特有的传统年画,在经历了上个世纪末的兴盛后,市场日渐萎缩,年画的影子越来越少,正消失在现代化的边缘。而民间百姓大众春节贴年画这一延续千年的古老习俗,也已经越来越不时兴了。也许,再过若干年后它将成为一种记忆,甚至一种传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