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陪伴孩子学习的点滴</h3> <h3>每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的原因,家长们的对待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h3><div> 我家的孩子从个人的感觉上来讲,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还是中上等的,但讲到自律、自觉就差强人意了。</div> <h3>俗话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不是不无道理,理数可以恶补,语文,靠的是强大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单单为了读而读也不是结果,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才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初衷。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看电视或在浏览手机界面,那孩子的心情又怎么阅读喃?或许孩子认为您是家长,您拥有绝对话语权,这就与培养背道而驰了。陪读,也不是简单的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孩子。毕竟,亲子的同时也给了升华自己的一个机会,难道不是吗?</h3><div><br></div> <h3>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已经习惯了对时间的尊重。现在在学习日,没有特殊情况,午饭、午睡、放学写作业、晚饭、读书打卡、洗漱、上床的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h3><div> 在已完成拼音学习的现阶段,我对孩子的要求,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生字,引导他自己向工具书寻求帮助,读物上的字都是有注音的。</div> <h3> 读书打卡后,让孩子简单讲述一下阅读结果,也希望能够让他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组词方面,我也会在单词下划线,希望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h3><div> 再者,每天的预习和每周的复习在一年级可能不会显得那么重要,但是,都说一、二年级是培养好习惯的阶段,因为,有了好习惯,才会有好成绩。至于好的学习方法,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再总结再引导吧。</div><div> 其实,家师配合是每个家长都明白的道理,只是基于个人、家庭的情况不同,可能达成的深度不一样,这,也许就是老师对家长的期许所在!</div> <h3>前篇写了《陪伴孩子学习的点滴》,其中关于读书的细节,讲的比较笼统,现在单就这一方面,跟家长们交流一下,也希望能够听到其他家长更多、更理性的主张。</h3><div>读书,在体裁及书目方面,我不会给孩子太多的意见,毕竟书是我们商量后买回来的,展卷有益嘛!</div><div>在读的过程中,首先,我要求孩子是要读出声音的,因为这样我才能分辨出他在生字上是否把拼音拼正确了;还有一些他认为读正确了的生字,在这个时候不去纠正他,他就会认为这个字就是这样读的,那么,在以后的时间里,再去纠正,就要费一番周折了。</div><div><br></div> <h3>读的过程结束后,我会要求他尽可能将文章中的单词标识出来。起先,他可能会标识一些似是而非的词,在我能够完全判断的时候,会指出并解释原因,当我也无法确认的时候,我们就会一起求助于工具书。孩子将这个过程戏称为寻宝,而过程就是寻找宝藏的线路图。</h3><div>复述读书结果,我并不是要孩子将故事完整复述,只要将人物、时间、地点、起因、过程、结果复述清楚就可以了。</div><div>其实,阅读的目的就是说话。由说话到写话,一切都是为了日后的写作。</div><div>我的着重点是培养孩子阅读与写话的兴趣,低年级阶段,我认为兴趣比能力更重要!不管理念对与否,希望能与家长们共勉!</div> <h3>审核:王迎新 作者:李涌涛 编辑:李涌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