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讨会 ------温州市章才岔名师工作室第8次活动

serendipity-SC0

<h3>2018年1月17日下午,为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我市举行了温州市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讨会。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市初高教研员、开课教师及听课教师代表,章才岔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也有幸和大家相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安附属学校的报告厅进行了学习与交流。 </h3> <h3>首先由温州市骨干教师洞头区霓北中学马海伟老师以《韦达定理》开启了这次活动,他的教学以韦达定理的实验、猜想、探究和证明为知识的明线,以韦达定理的应用从对称到不对称,从正向应用到逆向应用为思想方法的暗线,整节课始终贯穿韦达定理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给学生以精神的鼓励和数学美的熏陶。教学环节中问题设计层层递进,不断的对学生提出数学思维要求,合理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收获了数学的运算方法和技巧,掌握了数学应用的本质。</h3><h3>本次活动的第二节课是由温州市名师温州中学胡浩鑫老师展示的《二次函数》,高中老师是怎么给初中学生上二次函数的?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高中老师会将他们引向何方?带着好奇和疑问胡老师开启了他的教学。问题设计从已知三点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入手,分别复习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达形式,接着胡老师将问题变式为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继续变式为求常数项未知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问题四是由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加权平均数的构造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关证明题,问题五、六继续将问题变式为多个参数的不等式的相关证明。在师生互动中,胡老师数学结合思想的完美解析给在场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六个问题之间巧妙的衔接让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推向高潮,一次一次感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在小结时胡老师从中还揭示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这节课的立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总之整节课问题设计和谐,思想解读到位,方法引导自然,让我们见识了大师的风采。</h3> <h3>两节课后,温州市经开区数学教研员钱宜锋老师对马海伟老师的课点评到:整节课马老师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韦达定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韦达定理,用数学的思维证明韦达定理。在数学阵地宣扬数学家,激励学生的学习值得借鉴。同时他也提出如何设计基于学情的设计和一节课目标选择和定位的观点。温州市特级教师谢树光老师对胡浩鑫老师的课点评到:整节课胡老师定位准确,问题设计由浅入深,课堂节奏把握精准,能在准确的时机适时停顿照顾到不到层次的孩子,解决问题思路开放又能引导学生寻找最优的解决策略。</h3> <h3>紧接而上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安附属学校的叶世威老师的讲座《把握数学本质,做好教学衔接》,在讲座中,叶老师阐述了高中数学课程框架,不仅从知识方面(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和统计和概率的多个方面)讲解了初高中的不同要求并举例高一前应掌握的题型,他还从数学思想及方法中的六个方面讲解了初高中要求的异同,并给出初高中衔接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建议。讲座的最后,叶老师指出衔接不全等于拓展,衔接不全等于提前教高中知识,我们只是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以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这无疑给初中的数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上指明了方向。</h3><h3>本次活动的第二个讲座是温州瑞安中学戴海林老师主讲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数学的实践和思考》,在讲座中,他从不同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初高中数学教材体系的差异、初高中教法的变法和初高中学法的变化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初高中衔接的必要性,他从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现象、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具体做法、初高中衔接教学的调整方向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初高中衔接的可行性,他从初高中衔接的知识方面、思想方面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阐述了初高中衔接的有效性。讲座的最后,戴老师指出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函数,由于学段的影响似乎变成了一个分段函数,从而需要我们衔接,但这不影响我们的共同追求:就是努力使学生在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因此,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温州的数学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我想这也是我们此次会议的目标与意义。</h3> <h3>会议的最后,温州市初中数学教研员章才岔老师说:&quot;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召开了初高中衔接研讨会,初高中老师需要有一个这样的机会交流和沟通。我们初中老师对素材的选择有些时候决定了课堂的高度,这时不能人为的降低要求限制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中考说明及课程标准做一个适当的拓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quot;是的,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让我们的课堂做的更有前瞻性和发展性。</h3><h3>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主题突出,不同视角下的初高中课堂与专题讲座,专家的精彩点评能引发我们思考。活动虽已结束,但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确值得老师们进一步关注与探究。期待初高中能有更多的交流互动,让我们共同搭建初高中学习的桥梁,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h3><h3>附:本次活动工作室成员照片</h3>

初高中

老师

衔接

数学

学生

温州市

韦达

教学

二次

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