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曾经的最为热闹的“文化街”,如今竟变成了这样……

束缚

<h3> 当年,在后潮沟北岸至大沙河西岸,有个带“兴”字的街巷群,共有8条街,包括兴东街、兴东前街、兴东后街、长兴街、中兴街、兴仁街、兴让街、兴建街。其中,长兴街是最具有研究价值、最令人回味的一条街。</h3> <h3>长兴街兴于东 长兴街,东起大沙河岸,中间被九江街腰斩,分成东西两半,西止兴东街,即木器厂门前,全长700余米。它的兴起,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着沙河子聚落共同成长。这一切,要从它的东端说起。 早年,长兴街的东起点,大沙河岸下,有两三排高大的柳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高大,所以,当地人把此地称为“大柳树”。上世纪80年代沙河2号桥建成前,这些柳树还存在。<br></h3> <h3> 历史上,“大柳树”成为长兴街的东起点,完全有赖于它南面的“后沟”。现在许多人把“后沟”认为是“后潮沟”的简称,此乃大谬。大沙河土堤和鸭绿江堤坝未建前,后沟指大沙河口至零号坝门中间一条直插兴东后街的“半截沟”,涨潮时沟水如镜,鸭绿江上的载货船、木筏等可以直达兴东后街,大柳树附近卸货、叫卖;再则,彼时大沙河无土坝阻隔,装卸便捷,是木排、船舶停留地,直鲁等地的放排人,多在大柳树处登岸,这里早期也就成为一个商品集市。 今年73岁的姜守廷老人,是长兴街东头兴仁胡同的老住户,1月16日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常听老一辈人讲,大柳树、后沟地区,1949年以前乱得很,是‘杂把地’,算命的、拔牙的、变戏法的、卖膏药的、‘半掩门’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br></h3> <h3> 1914年,张一美(奉鲁海帆协会创办人)在“大柳树”附近首办“兴东市场”,俗称“后潮沟市场”。1921年,刘子衡接办,取自己名字中的“衡”字,再加一“权”字,改名“权衡市场”。 早时,安东(丹东)的发展有一条规律:有市必成街,有街必有“茶园”(演出场所),有茶园必有戏班子。1921年,大柳树附近的兴仁胡同内,建立“安乐茶园”,演出梆子、京剧。谁也没想到,上世纪20年代初,唐山“落子”“蹦蹦戏”首探安东,“警世戏园”二班在“安乐茶园”一炮打响,并首次将评剧“女角”引进安东,长兴街东竟成了安东评剧的发祥地。同时,也从侧面说明,过去长兴街东、后沟地区,打工者多来自冀东、唐山等地区。 好景不长,1927年远东公司修建大沙河土坝,截断后沟水源,后沟成了后泡子,后变为木器厂的原木仓库,兴东市场随之解散。1936年,“安乐茶园”解散,只留下“安乐胡同”,后改为兴仁胡同。至此,长兴街的繁盛之势逐渐西移。<br></h3> <h3> 祖辈居住在长兴街,今年72岁的赵福斌小时候跟着当染匠的父亲走街串巷,他说:“听父亲讲,夜里道德会胡同两头实行封闭管理,有专人值夜,外人不得入内。” 如此管理下,该胡同与南部的艚船街、兴东后街嘈杂喧嚣的叫卖气氛相比,更加宁静。 1947年6月,安东二次解放,道德会销声匿迹,道德会胡同更名为长兴胡同,道德会所在地道德寺,变为长兴小学。<br></h3> <h3>长兴小学变迁 长兴胡同,为东西走向的大胡同,全长270余米,此外南北向还有3条小胡同相连,东起分别为5组胡同、4组胡同、校前胡同。1947年,长兴小学在长兴胡同内成立。它的校舍独特:四周民国特色的青砖瓦房,形成“围城”,中间是砖木结构,带有“之”字木梯和尖顶阁楼的二层筒子楼。楼下是礼堂,楼上是教师办公室。 <br></h3> <h3>  自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至长兴小学成立的近50年时间,长兴街以北,道德会周边,陆续有后沟小学、县立14小学、公安小学、九江小学出现。而长兴小学曾是后潮沟地区条件最好、师资力量最强、培养学生最多的学校。这一点,今年81岁的朱熙夫深有体会。</h3> <h3> 1963年起,朱熙夫在长兴小学任教,主讲数学和语文,他说,虽然长兴小学是“胡同里的学校”,却是一个人杰地灵、注重改革,且有名气的学校。 </h3> <h3> 提及教育教学上的改革,语文方面提倡“讲写”,注重写作;数学方面则“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习,着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朱熙夫说:“为了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老师们还把课文改编成小品和戏剧,给诗歌谱上曲子,然后排练演出。比如,把《小英雄雨来》改成了话剧,然后表演。”</h3> <h3> 除了基本课程,长兴小学还开设了许多特长班,包含美术班、故事团、歌咏队、文艺队、体育队等。其中,文艺队由朱熙夫带队。据他介绍,文艺队每天都要练习基本功,表演形式多样,有小品、样板戏等,还排过大型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由这里走出去的队员,日后成了市里、省里各剧团的骨干成员。</h3> <h3> 至于“名气”,有赖于对体育的重视,长兴小学体育水平列元宝区第一,小学各项体育竞赛都名列前茅。朱熙夫说:“有一次在全区范围内举行了跳绳比赛,规则是在规定时间内比谁跳得多。轮到长兴小学的学生们上场时,裁判都傻眼了。因为我们的学生上去跳‘双摇’,裁判也不知道跳了多少,最后把冠军颁给了我们。”</h3> <h3> 上世纪60年代,贯彻九年一贯制,长兴小学实现“小五初二高二”学制,小学变成了学校,1971年九江小学并入长兴学校。1978年实行“小学戴帽”,区办元宝一中的“帽”,就戴在了长兴学校中学部,最多时达26个班。后来长兴学校中学部析出,成立第22中学,兴仁小学迁入,长兴学校改名兴仁小学,长兴学校至此无存。 </h3> <h3> 改革开放后的长兴街,市政府投资扩建第17中学,将第16中学并入,与兴仁小学新校舍隔街对望,可惜,看到的只有“半条街”,长兴街东头已归并为江城大街的一部分,至于周边带“兴”字的街巷路,如兴仁街、兴让街、兴建街、兴东前街、兴东后街已荡然无存。记者:侯春林 ——文源自《今日丹东》2018-01-21 <br></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5;"><b><font color="#167efb">记忆中的安乐胡同</font></b></span></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束 缚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家搬到安乐胡同居住,那时的安乐胡同已改称兴仁街,胡同不象早先那么热闹,但仍有许多小买卖和手工小做坊。在我记忆里有李家、张家挂摊,谢家镶牙馆,于家磨坊,王家、房家铁匠炉,张家武馆,郁家干果烘炒,董家水车卖水……。还有一些粘糖葫芦、烤地瓜、滚元宵等小本生意的商贩,昼夜走街窜巷吆喝叫卖。</font><br></h3> <h3>  <font color="#167efb">我家后院住着胖瘦两个“搭伙”的盲人,人们称胖的叫“林先生”, 称瘦一点、个子高的叫“华先生”。 两个先生白天走街窜巷“打卦算命”,傍晚回来“搭伙”食宿。</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后沟有几个小食杂店,那时人们都称其为“小铺”。有兴仁街的“赖家”小铺、兴让街的“赵家”小铺、“孔家”小铺、龙王庙胡同的“杨家”小铺。“赖家”小铺靠着房后兴仁小学的地利,买卖非常兴旺。</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沙河子土坝跟底的靳家大院对我印象很深,他家的靳吉贺是我同学,我们一帮小朋友经常到他家院子里玩耍。他家种的韭菜叶宽鲜嫩很远近出名,附近邻居都吃过他家的韭菜。</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后沟孩子的家长最担心两件事:一是怕孩子上树。春天孩子们爱到长兴街爬大柳树折枝做“叫叫”(哨),夏天爬树折枝做“遮晾圈帽”,每年都有从树上掉下摔坏的,有一年曾掉下一个男孩,经抢救无效死亡;二是怕孩子到大沙河游泳出危险。后沟的孩子生在大沙河边都会游泳。伏天里,孩子们仨一帮俩一伙去洗澡,俗语说“淹死会水的……”,每年都有落水淹着的。</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