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div> 顺着时光的毛玻璃,在现实与回忆之间,我分明看见了往事的辽远背影和听到了它自由的呼吸。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你身处何方,那段日子是任何时光机器碾碎不了的,它必将成为一代人金色的记忆。</div><div> 总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听到曾经熟悉的一首旧歌;也会在某个时刻,仿佛感到眼前的情景,似曾相识……于是尘封往事,不绝如缕。</div><div><br></div> <h3> A</h3><div><br></div><div> 记忆里最清晰的还是那些现在已失去归途的露天电影。</div><div> 青春的翅膀早已落下,但多情的尾巴依然在拂动内心那根最敏感的神经。</div><div> 看一场电影是儿时最大的愿望。白天可以到处蹦蹦跳跳,可晚上只能在煤油灯下,看着家人和伙伴昏暗的脸。一有电影看,可就两样了。</div><div> 一听到放电影的消息,就早早地吃了晚饭,扛了长凳,抢占了正中靠近放映机的黄金位置。放映员总是要从东家打着饱嗝才姍姗而来,尔后抽上一支烟,才慢吞吞去发电,等到真正放映时,夜幕早已降临。</div><div> 等待的时候最攸长,放映的时间却嫌短促。那时最爱看的是战斗片,放映时只要一闪出金色的红星时,小孩们便欢呼起来。《渡江侦察记》《虎胆英雄》《小花》等影片就在那时焊在记忆的铁柱上,永远落不下来。跌宕的情节,痛快淋漓的歼敌场面〈即使是黑白电影也一样过瘾〉让我们这些物质缺乏年代的孩子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其实小孩的天空,也缀满了英雄的星。放映中途换片时,吵闹声四起。多数影片有四卷,只有三卷时换来的是我们这些人的嘘嘘声。进入电影情景的我们才不管蚊虫的叮咬或寒风肆虐呢。是的,看电影的时候,便是孩子的节日。</div><div> 最怕是放戏曲片,影片里的人物穿着花花绿绿的,飘动着黑白长须,依依呀呀地唱——最教人担心的是坐着唱。我们几乎是绝望了,于是骂起娘来。在漫长的等待中,只见前面观众的黑脑袋和银幕融入一个平面里,再也没有远近高低……好几次犯困的我差点从凳上跌下去。</div><div> 便溜下去,好奇地转到幕后,才发现在那看得一般真切,只是后面无人显无趣罢了。有时次日去晒场,地上一片狼藉——瓜子、烟头充斥眼帘,运气好时还能拾到一两个硬币,捡到五分便欣喜若狂。</div><div> 揪心的是看下半场电影,往往要等到午夜时份。实在熬不住了,叮嘱外婆到时叫我。等我睁眼时,天已放亮。眼泪一下子奔涌出来,便不再搭理她。事后外婆说,都叫了好几次,你睡得真香……常陪我看电影的外婆已去天国近五年了,不知那边有没有唱红脸白脸和黄脸的戏……</div><div> 远一些的地方大人是不许我们去的,除非有成年人带着,那时《少林寺》上演得正欢。有一次大哥和他老庚去他村看电影,据说就是此片。我和弟弟便央求外婆说情,请大哥领我们去。他微笑同意了,先让我们在家里等。等着鸡上笼了,等着月亮挂上了树梢……最后外婆说他骗你们的,睡吧。委屈、失望、不满等齐袭心头,后来一个愈来愈鲜明的念头盘踞在心头:快快长大。</div><div> 功夫片风靡一时是后来的事。我班有个同学在看了几回功夫片之后,就和家里不辞而别去嵩山少林寺学艺。结果是遭到拒绝,而后露宿街头饿得面黄肌瘦被当地公安机关遣送回家。</div><div><br></div><div> 后来 ,还看过《瞧这一家子》《喜盈门》《大桥下面》等电影,我渐渐明白生活是多元的,家庭琐事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div><div> 我们撑着伞看过电影,顶着寒风也坚持过。流金岁月啊!</div><div>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闪闪的红星》,“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儿女》,“高,高,实在是高”《地雷战》……这些经典台词,可曾勾起你心中的暖色回忆?!</div><div> 现在国内的贺岁片及老外的大片尽管当时看得津津有味,但在心头拓下的印迹却模糊起来——真的,正如鲁迅说的那样,再也没有看过那时的好戏了。</div> <h3> B</h3><h3><br></h3><h3><br></h3><div> 今天半导体收音机几乎绝迹了,但那时却是我们的珍爱。</div><div> 家里有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平时父亲用它来收听天气预报和报纸摘要。中午十二点半听评书是我们共同的嗜好,最早听的是刘兰芳先生讲的《岳飞传》。传奇的岳飞、精忠的岳飞成为那时我的偶像,常常是端着饭,半天不动嘴,张口傻傻的入神地听兰芳女士娓娓道来。天热的一回,父亲让我关了收音机午休,我硬是不听,惹得他不高兴。听到了终点时,父亲的嘴撅得老高,我也掉了伤心泪。</div><div> 前段时间,有历史学家提出:岳飞不能算民族英雄。我心里老大不舒服:一个极有份量的民族英雄有可能在这意识形态还未定型的时代从神坛坠落!今天,关于岳飞是否英雄还在争论不休,卫青和霍去病却已被历史教科书剔除了……</div><div> 读初一时,正是单田芳老先生播讲《明英烈》如火如荼之际。经常是在班上打饭〈全班人用一个大桶装饭,由值日生负责抬来并按顺序打饭〉还没临到自已,那边师兄的半导体依稀传来单老头略带磁性的声音。于是便义无反顾向评书大师奔去,结果是听觉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肚子抗议了一下午。</div><div> 徐达的足智多谋,常遇春的刚猛英勇,胡大海的鲁莽诙谐都定格在历史的天空,也占领我了心灵的高地。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div><div>那会就爱上了打乒乓球,常常下课狂奔去抢水泥球桌。但与听评书比起来,打球只能靠边站了。</div><div><br></div><div> 不知怎样喜欢上听歌的。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朴素追求,也许是大姐的熏陶,自小五音不全的我竟然爱上听歌!较早送入耳帘的是《洪湖水浪打浪》,母亲用蹩脚的普通话演绎得声情并茂。她也知道自己唱得并不咋的,但总是乐此不疲地哼唱,连过门坎时也不落下,于是家里充满快活的笑声。随后是《牡丹之歌》《我爱你,塞北的雪》等歌横空出世,在普通平凡的家庭赚满了喜爱。一晃母亲故去二十多年了,她的模样在岁月的背景里渐渐模糊,唯有这歌声分明萦绕在耳畔。</div><div> 周末,父亲听完了天气预报之后,便把收音机塞给了我。夏天躺在满天星斗之下,冬日钻进温暖的被窝之中,挨着它,静静地等待心仪节目的到来——《听众点歌》总是让惊喜纷至沓来。《妹妹找哥泪花流》《一支难忘的歌》《知音》《再见吧妈妈》《骏马奔驰保边疆》等歌曲拔动着我幼小的心弦,撩动我如麻情思,在心灵峡谷里轰隆回响不绝。史铁生说,有时孤独也是一种享受,那么我想沉静中听歌则是享受中的享受。李谷一的甜美,蒋大为的圆润,李双江的浑厚,关牧村的悠扬……在岁月的长河里永不褪色!</div><div> 还有令人心动的栏目便是“广播剧”和“电影录音剪辑”。</div><div> 《夜幕下的哈尔滨》便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最有轰动的则非《人生》莫属。一个是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为中华民族的明天洒热血;另一个则是平凡人的爱情故事,因为背叛成了时代的反面教材。其中机智果断的王一民、纯真善良的刘巧珍总于不经意间在心里复活……</div><div> 记忆的镜子里,还有一幕随着时光的推移却越发明亮。八四年的枫港初中,全校师生创作了一台晚会。舞台〈其实没有〉就设在教师办公室对面的空地上,在一个月高风清的晚上,晚会拉开了序幕。没有舞台,两三个破话筒,没有灯光〈点燃了几支火把〉,在师生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中,晚会不断地掀起高潮。年轻的心被燃烧了,热血沸腾——所有的观众身子都努力向里面倾斜,踮起脚尖,就像有只无形的手在牵引着他们的脑袋。维持秩序的老师忘了职责,所谓的舞台只剩下巴掌大了,演员仿佛落在盆地的底部……印象深刻有何少华占国胜表演的相声《报地名》,黄胜台独唱《脚印》,彭生茂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李义国老师〈已故〉魔术表演《铁丝穿舌》,张晓芳俞崇明老师的合唱《原野牧歌》……</div><div><br></div><div> 真的,直到今日,记忆深处还是那晚火红的天空,还有天幕上闪耀着的《原野牧歌》歌词:辽阔草原美丽山冈群群牛和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烂挂在蓝天上……</div><div><br></div> <h3> C</h3><div><br></div><div> 现在的小年轻混在网吧里优哉游哉,貌似惬意,殊不知那个时代的孩子玩法虽粗糙却无限地皈依自然。我知道,时光无法倒退,历史更是不可复制,但那遥远年代的游戏依然烙在血管深处传递着快乐的颤动。</div><div> 玩洋火枪、抽陀螺、打弹弓、射竹水枪、滚铁环、打水漂、跳房子……随便拿出一个来说说,即可让幸福重放。</div><div> 拥有一支枪恐怕是那个年代所有少年的梦想。其实做起来也并不太难,若没有大人帮忙肯定要流产的。它是那时儿童心中的神器,今天少有制造,面临着被遗忘的边缘。制造材料主要是自行车链条、橡皮、火柴头。铁针在几块橡皮筋的重压下撞击火柴头时会发出巨响,声音虽然响,威力并不大。别着这枪,配上军帽,那个神气!</div><div> 那次我家老四还在往枪眼里塞火柴时,他同伴手一痒就扣动扳机。鲜血马上直流,弟弟顿时大哭起来。离开时他恶狠狠地扬言要用石头砸对方的房子——有时,尊严在强烈交涉中会有讨还的机会。对方的父亲——放电影的毛崽夫妻俩慌忙到父亲那儿道了歉,还捧来了好几个鸡蛋。那会儿,放映员风华正荗。上次我碰到他时,却见到一位眼花脚步蹒跚的越过古稀之年的老者。岁月啊!</div><div> 滚铁环讲究的是平衡,要求手稳。捏着头顶为u字型铁丝推着一个直经约60公分铁圈向前滚动是乡村路上一道独特风景。这玩意儿在上课时不能推,所以老师对大家带这东西来上学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在操场上,在小巷里,在院子里三五成群的推环手展开了友谊比赛。清脆的响声、不紊的步伐、专注的神情排演成少年的《欢乐颂》。有高手实在厉害,我亲眼看见他不慌不忙独自推着两个环走过一段坎坷小路,还不忘对我挤眉弄眼。</div><div> 也许这个故事里有你……石头扔到塘里,溅起了老高的水花,也溅起了我内心的失望与沮丧。已经记不清楚自己失败了多少回,看着同伴打水漂的成就感,我心里泛起了酸楚。有一次在外读高中的二哥回来了,看见了我的闷闷不乐,便询问起来,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他笑着领我到了池塘边,告诉我,打水漂首先在于选材,要选稍轻且薄的石块或瓦砾;其次扔的时候要尽量贴着水面用劲……夕阳西下,伙伴们的倒影映在桔红的水面,我的瓦片荡开了十几个晕圈,如同一个小分队依次排开。晚霞里便飞起欢呼!</div><div> 其实还有玩雪的故事。</div><div> 记得小时候冬天格外冷。有时清早一开眼,便看见了窗外银色的世界,于是在飞雪飘零中总有少年在狂奔,凌乱的脚印记录着不羁的情怀。屋檐下,墙上和枝条有时会垂下细长的冰条,晶莹剔透。不怕冷的少年便折下冰条当剑舞,还有甚者拿冰条当冰棒吃,咬得嘎吱嘎吱响。有一回,大哥与他的同伴在院子堆了一只大狮子,面部塑造得很生动,还给眼晴点了红,到了晚上仿佛瞧见狮子在眨眼呢。我和弟弟经常呼朋引伴来看,心里别提多骄傲了。半个月后,雪狮子才完全化去。突然把这事与刀郎的一首歌《二00二年的第一场雪》拴在一起,心中涌起一片苍茫……</div><div><br></div><div> 和现在的孩子比起来,那会的幸福与快乐是简单的,粗线条的,但都离不开一个字:动。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今天的孩子被电子产品无情地困在房间里。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现实的无奈?!</div> <h3><br></h3><div> D</div><div><br></div><div> 什么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最有味的吃货呢?是摇着拨浪鼓走村串户的担货郎小柜里的彩色小圆糖,是山野溪边鲜嫩绿叶之上的灼红刺莓,还是快过年时从满锅煮熟的猪肉排骨中挑起的一小撮美味呢?</div><div> 没有精致的包装,没有闻名的品牌,却有着无限的保鲜期!今天,当诚信缺席时,欺诈便坐上了主席台;当现实与理想对峙时,理想更显苍白……</div><div> 不说可口的麦乳精、爽甜的汽水,也不说醇香的米花糖、甜滋滋的冰糖,更不说凉丝丝的冰棍、酸甜的果丹皮,单是那似乎不起眼的爆米花就有着无限的回忆。</div><div> 往往是热闹的去处能碰到制爆米花的大爷——斑白而蓬松的头发,脸上手上布了不少黑色污渍……</div><div> 炉火上架着只黑乎乎类似大葫芦的铁家伙,师傅一手拉着风箱,一手慢慢地转动那铁罐子。一会儿,大爷停止了摇动,把黑色大炮一端对准麻布袋。我们赶紧跑到旁边捂了双耳,“嘭”的一声巨啊,随着一团白烟升起,半袋子香喷喷黄灿灿的爆米花出炉啦!常常背着大人,在所有口袋装满了大米,偷偷溜出来,和老师傅完成一场交易。工钱自然是拿不出来,只能留部分米粒充当。对爆米花的渴望让我们忘却了畏惧,有时嘴巴比心理更现实!</div><div> 今天在影院也能见到金黄的爆米花,尝过两次,完全没有了儿时的味道。据说制作方式不一样,还似乎添加点东西——于是天然的滋味荡然无存!</div><div> 据闻老美对我们这种古老的司空见惯的机器十分好奇,还多次派间谍到现场观察制作爆米花的经过,还百思不得其解——竟然以为中国在粮食生产制作上有了新突破,真让人哭笑不得。</div><div> 如今,摆上桌的大鱼大肉,人们不愿或不敢动筷子。即便是当时放开了胃口,过后打嘴的和后悔的大有人在。但在那时桌上只是些蔬菜,里面零星地放了几滴油。肉和蛋是很难见到的,除非是节日或来了重要客人,才有了奢侈一回的理由。</div><div> 再见了,山野之中的板栗、巴茅芯、桑葚、榆钱子、篛竹嫩梗、柿子,还有一种已经说不上名字的植物〈绿叶,稍带粉红的茎,剥开带刺的皮便露出的绿色内梗可吃〉……天然的,绿色的,健康的盛宴!</div> <h3> E</h3><div><br></div><div> 像蝴蝶停栖在红花,像清风穿过竹林,像明月朗照庭院,像鸽哨掠过天空……</div><div> 往事如歌,岁月如弦。我们无法与往事较真,否则会让自个遍体鳞伤。</div><div> 那个岁月,自然和微笑一样亲切,纯朴和伟大一样深刻,快乐和率真一样随意!</div><div> 岁月流逝,老了我们的容颜;但不凡的阅历和沉淀,必将使那颗热爱生活的心变得越来越沉静。</div><div> 逝去的时光愈是辽阔,唤人回归的声音愈是难以抗拒。米兰-德昆拉如是说。</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