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刚刚进入小班的孩子,个个都对爸爸妈妈依依不舍,家长们也是如此。孙昊然是我们小三班的"小少爷",人如其名,用餐、如厕、穿衣,样样事情都要老师帮忙。在班里是属于年龄偏小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很让人头疼。更别说其他方面了,刚开学的两个月就是"哭",午睡也是老师抱着哄着。</h3><h3> 在家时,父母工作比较忙,是由外婆带的,外婆极宠爱这个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所以,刚入园时,各方面能力都很差,尤其是自理能力,每件事情都很为他操心。</h3> <h3>镜头一:入园困难的孙昊然</h3><h3> 小班幼儿刚开始离开家长的怀抱,来到幼儿园学习,有点哭闹是正常的事儿。入园一个月来,大部分孩子都已经不哭了,融入到了集体中,能和睦相处了。</h3><h3> 今天孙昊然来园,还是一边哭,一边说:"爸爸,第一个来接我……"每天只要一进幼儿园的教室门,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爸爸还没离开呢就已经嚎啕大哭。这时我上前安慰他"小朋友都在等你一起玩,爸爸放学肯定第一个来接你,不能哭了哦!"这时,我带他去和同伴一起玩积木,转移他的注意力,暗示昊然爸爸离开。</h3><h3> 我想到了:幼儿园刚开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孩子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脸色一下子变了,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待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当家长踏进教室门时便搂住家长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同时,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出现了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是拒绝进食的情况。我们在心理学上叫做"入园分离性焦虑"。</h3> <h3> 我做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提出"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且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则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关键。</h3><h3> 我抓住昊然任性的特点,采取了不予理睬和适时点拔相结合的方法,使他的认知从"我不要上幼儿园,哭闹就可以回家"到"我必须上幼儿园,哭闹也没有用"再到"要想早点回家,只有不哭不闹"。在实施正强化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了幼儿缺乏时间概念的特点,一步一步地把昊然离园的时间往后推移,从午睡后到点心后到游戏后直到离园时间,使他逐渐了解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环节,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安排。</h3> <h3>镜头二:不会交往的孙昊然</h3><h3> 今天早晨,许多孩子来了在玩自己的玩具。昊然由于没带玩具,羡慕地看着大家玩。见此情景,我对昊然说:"我们一起来玩娃娃家吧。"他摇摇头,眼睛眨都不眨地看着郝云浩。我问他:"你想玩玩具吗?"他点点头。原来,郝云浩小朋友手上玩的是奥特曼的玩具,看来奥特曼的玩具深深地吸引着昊然。怎么样昊然能高兴地和大家一起玩呢?我正在思考的时候,郝云浩突然大声地叫了起来:"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只见孙昊然站在郝云浩的前面,双手使劲地掰被郝云浩紧抱在胸口的奥特曼。我连忙上去将孙昊然的双手从郝云浩的身上移下,柔声地对他说:"孙昊然,你很喜欢奥特曼对吗?"他眼里噙着泪水,对我点了点头。我又问:"孙昊然,你知道奥特曼会抢别人的东西吗?""不会。""奥特曼会喜欢抢东西的小孩吗?""不会。""对了,那你不抢别人的玩具,奥特曼和老师都喜欢。"听罢我的话以后,终于心甘情愿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玩起了我拿给他的玩具。</h3> <h3> 我想到了:"小少爷"对自己的东西保护的很好,从来不会落东西。记得刚入园时,每天带的袋子、换洗的裤子拿在手里从不离手,拿走了便哭个不停。看到小伙伴好玩的奥特曼玩具,昊然的心里还是非常渴望玩的。其实,我可以作为郝云浩小朋友的引导者,引导郝云浩借给孙昊然玩一会儿,但是我没有,而是采用了旁观的的方式,想让他们自己解决,让他试着与同伴进行交流。</h3><h3> 我做到了:从"愿意不愿意"中认识分享。</h3><h3> 现在的孩子家里宠爱有加,要啥有啥,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不知道分享是什么。昊然因为不与同伴交流,直接上手强取,认为别人的东西自己也能玩,他这样的想法可能与教师平时的教育有关,另外更有可能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关。</h3><h3> 1.与爸爸妈妈联系,家园一致地帮助昊然,教会他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对同伴说一句有礼貌的话:"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一玩好吗?"等等。平时可以多引导孩子家里的好吃的好玩的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h3><h3> 2.在园时,小朋友们分享好吃的、好玩的时,有目的的引导他"家里有好吃的吗?能和大家分享吗?"相信时间长了会有明显改变。</h3> <h3>镜头三:爱挑食的孙昊然</h3><h3> 用餐时间到了,"小少爷"又开始"斗地主"了,低着头一动不动。我走到他身边,说"孙昊然,要像大老虎一样大口大口的吃哦。"他无动于衷,"老师来喂你吧!"。我拿起他的碗准备喂他,只见他头低得更下了,让他把头抬起来,就是没反应,没办法,只得用我的手把他的头抬起来。抬起头来的孙昊然看着他又好气又好笑,嘴巴抿成了一条线,就是不愿意张嘴。再喂他,他就360°旋转,始终不张嘴。</h3><h3> 我想到了:吃饭问题一直是让我头疼的一个问题,怕他们吃不饱肚子饿,没有营养,尽量让孩子们都吃完。所以只能喂,但是个别家长来反映孩子不肯上幼儿园了,因为饭太多吃不完。我们的关心感觉变成了多余,好心办坏事了。所以我想,可能孩子的焦虑期没有过,尽量顺其自然,时间长了习惯了幼儿园生活就好了。</h3> <h3> 我做到了: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可是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且特别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与家长多交流,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饭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老师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h3> <h3> 一个学期快结束了,从刚开始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孙昊然;挑食的孙昊然;不与同伴交往的孙昊然这个"小少爷"变了。变得能自己吃饭了;愿意和同伴分享了;也不哭闹了。会自己穿裤子,自己穿鞋子了。变成了小三班的"小可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