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三年 造福三代 ——赵云海调研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

桂子

<h3>  1月20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云海在全县城乡教育一体化调研座谈会上,洪亮的嗓门掷地有声:桑植的根本出路在教育,各部门要共同努力,苦干三年、造福三代,从根本上铲除穷根。</h3> <h3>  据悉,《关于加快城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是政协桑植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由5名委员提交的提案,作为桑植县教育扶贫的“四种模式”政策的制定者,赵云海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有着深深的思考和探索,推行分层资助、三个覆盖的助学保学模式;推行合作培育、免费就读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技能培训模式,是赵云海在实践中一个一个总结提炼出来的,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成为全省教育扶贫的一大亮点。为此,他对这份事关民生和桑植可持续性发展的提案,他亲自审阅批办亲自抓,力争苦干三年,向全县人民交上满意答卷。</h3> <h3> 长期以来,由于桑植教育基础差、底子弱,还存在着学校建设标准低、学校布局不科学、教师编制不足、城区学位严重不足等系列问题,这些短板问题像铅块一样重重地压在赵云海的心头。为解决这些问题,他特别关注结对帮扶户家里孩子的上学情况,他跑了一百多所学校,几乎踏遍桑植县遍实地调研,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把教育当作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业抓实抓好。这也是他抓好三件事、落实三保障的第一件事,因此,他多次召集各职能部门谋划桑植教育发展大计,尽管是周末假日也是如此。<h3>  座谈会上,赵云海板着指头,殷切地对大家说,随着“两高时代”的来临,城区将不再仅仅是澧源镇,而是“1+4”环城区域,即澧源镇、洪家关、瑞塔铺、利福塔、刘家坪等乡镇;作为政府部门,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科学预测学位,要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美好追求,又考虑到“二孩政策”放开后人口自然生长率的影响,要用“绣花”功夫把这件事做细、做实,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大家要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h3><h3><br></h3></h3> <h3>  赵云海语重心长的叮嘱,深深感染了大家,参加座谈会的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城区学校的校长纷纷出点子、献良策,表示一定团结协作,尽最大努力支持教育工作,落实责任,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添砖加瓦,奋发有为。</h3> <h3>  早已过了吃饭的时间,大家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谋划桑植的发展上。赵县长说:宁愿政府挨饿,也要确保教育温饱。经过大家的讨论,敲定了桑植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要坚持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片区集中、小学向集镇集中的大原则,扎实推进城区扩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校扩建、改建、新建,使学校布局科学辐射城区;二要扎实推进乡村提质,集中力量办好中心学校、完校、片小,适度集中农村教学资源;推广留守儿童托管模式,以芭茅溪为试点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解决留守儿童“缺管、缺爱”问题;三要扎实推进教育改革,继续实施“阳光教育”,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统筹全县学校基本建设,提高教师待遇,让校长安心管理、教师安心教学、全社会关心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目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