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信箱:大家有中年危机意识也很好啊

泠风思语

<h3></h3><h3>文图原创:高英<br></h3><h3><br></h3><h3><br></h3><h3></h3><h3>亲爱的麦子:</h3><h3><br></h3><h3>你好!</h3><h3> </h3><h3>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你应该比我年轻得多,看你的信箱回复却俨然是个成熟的人生智者,实在令我钦佩不已。</h3><h3> </h3><h3>关于写字方面,虽然我已经练笔三年半多,可在美篇上是个新人,来了还不足俩月,却意外地获得了你的眷顾,被推荐为美篇新上线的圈子中美文麾下的心灵感悟圈圈主,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h3><h3> </h3><h3>昨天看到麦子信箱给出了关于中年危机的新话题,已经步入中年的我立即表示很感兴趣。现在,我关了手机,专门写信给你,想静心聊聊这个话题。</h3><h3> </h3><h3>中年危机,本是心理学名词,可以顾名思义,指的是中年人在家庭、事业、情感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危机。</h3><h3> </h3><h3>现在网络上经常聊中年危机的话题,还流行调侃中年油腻,最神奇的是连三十多岁的人都被传染出了中年恐惧感不说,竟然还有了中年少女之说。这令真的已经步入中年的人,包括我,情何以堪?!</h3><h3> </h3><h3>中年真的真的有危机么?我想的确有,谁说没有那肯定是自欺欺人而已。</h3><h3> </h3><h3>为什么会有中年危机呢?应该都是年龄惹的祸。年龄怎么惹祸了呢?因为人生有限,一个人到了中年就意味着离老去不远,离生命的终点更近了些。在生老病死的人生常态中,人们更惧怕的不是变老,而是老后面的死亡。</h3><h3> </h3><h3>虽然常言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会出现年轻人得绝症或猝死的现象也在证明着这句话的真实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能够按部就班长大并逐渐变老的人来说,只有在步入中年后才会敏感地察觉到人生时光已所余不多的现实问题。</h3><h3> </h3><h3>人到中年,在世的老辈人越来越少,眼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同龄人中也会有人意外辞世,这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不得不去考虑自己即将老去,必须要面临死亡的问题。</h3><h3> </h3><h3>我以为,对死亡的恐惧感在中年危机的心理中所占的比重比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所导致的压力感要大得多。</h3><h3> </h3><h3>尤其在我们这个缺乏死亡教育的国度,许多人不敢正视死亡问题,日常不愿触及这个话题,反而会形成潜入意识深处的恐惧,带来莫名其妙的失落和压抑。</h3><h3> </h3><h3>假如中年人能够学会坦然接受老去后面必然存在的死亡结局,就能够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规划好有限的日月,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更加善待自己的身体,不再忐忑不安,不再迷茫消极。</h3><h3> </h3><h3>因此,走出中年危机的第一步,就是直面死亡问题,把死亡问题想开了,看通了,对于变老就不必再生诸多忧虑,一个人老了的时候,毕竟还活着,还可以享受这滚滚红尘中或浓或淡的生活。</h3><h3><br></h3><h3>即使不能享受到像杨绛先生与季羡林先生等人那样工作到最后的富足晚年,也可以趁有生之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品品人生忙碌多年之后的余欢。</h3><h3><br></h3> <h3>如今少女都跟中年扯上了关系并在网络上被热议,说明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恐惧感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年,诚然中年人对于年龄的增长更加敏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年轻人也有年龄恐惧的社会现象呢?</h3><h3><br></h3><h3>因为我们所处的信息化社会,已经足以让一个年轻人通过海量信息把人的一生看穿,早早知道了自己要变老的真相,反而不如对人生懵懵懂懂些的时候觉得有奔头,许多青年因此失去了期待更多未知惊喜出现的美妙心理。</h3><h3> </h3><h3>另外,一个让二三十岁的人和中年人会产生更多年龄恐惧感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推崇年轻人的阶段。80后美女作家蒋方舟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当年自己脱颖而出时,因为太年轻而不断被人质疑,可现在呢,大家对于年轻人日趋推崇。</h3><h3> </h3><h3>如今,科技越发展,网络越发达,老人的经验越用不上,晚出生的人反而越来越占优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奔向三十岁的人开始为年龄惴惴不安,就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何况真正的中年人呢?</h3><h3> </h3><h3>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生怕被时代淘汰而日渐边缘化的忧虑,白发渐增要面对死亡的恐惧,导致了当代中年人,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中年人都要更为深切地感觉到了中年危机。</h3><h3> </h3><h3>中年危机心理很普遍,也很正常。作为中年人,完全可以承认中年危机的存在,完全可以吐槽中年危机的压力,这样才能正视问题,破解中年危机所带来的心理困局。</h3><h3><br></h3> <h3>静下来想想,人到中年,有危机意识也挺好啊!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年危机转化为一种机遇,从而形成新的人生动力。为什么这样说,先看看下面我从网上搜来的一段话:</h3><h3>  </h3><h3><b>危机意味着风险,又蕴藏着机遇。一方面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攻击;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驱动当事人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得到成长。危机的成功解决能使个体从危机中得到对现状的真实把握、对过去冲突的重新认识,以及学到更好地处理将来危机的应对策略和手段,这就是机会。没有危机,就没有成长,如果当事人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一机会,就会在危机中逐步成长并达到自我完善(摘自MBA智库百科)。</b></h3><h3> </h3><h3>耐心读完这段话,觉得很有道理。也就是说,中年人可以面对现实,在反思过去的基础上去考虑如何在中年时期更好地完善自己,从而继续提升自己,把握好走过不惑之年以后的生活,不再一味无力地叹息,而是积极地给生活注满崭新的人生意义。</h3><h3> </h3><h3>人生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并不是单纯地依赖于人的年龄,更多的时候在于人自身的认知和努力。换句话说,你多大年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是不是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模样。在绝不伤人害己的基础上,一个人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才能感觉到活着的乐趣。</h3><h3> </h3><h3>中年人的生存现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压力,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中年人都要承受的心理压力。虽说人的许多实际境遇没办法更改,但你可以自主地去选择你的生活态度和你的精神世界。</h3><h3> </h3><h3>例如画家陈丹青,因为拥有充盈的内心世界,就说人为什么非要跟上时代潮流,没有跟上时代潮流的人不也活得好好的么。这话有道理啊,总在追逐最新潮流的人只是极少数人,大众都是在后边参差不齐地跟着甚至不跟,也没有活不下去。那么作为中年人,何必怕什么边缘化,自我充实和自我提升才是能成全一个人拥有幸福生活的硬道理。</h3><h3> </h3><h3>例如童话作家郑渊洁,对于年轻人他并没有去妒忌恨,而是年龄越大越乐于和更为年轻的人交朋友,以至于周围的人以青年为主,不断激发着他的生命活力,从不为日益老去的现状而自怨自艾。他做得真好啊!人在生理上变老是必然现象,在心态上变老却非人生必须。大家不是常说“人老心不老”吗?这完全可以做到。</h3><h3><br></h3> <h3>随着社会的发展,倚老卖老固步自封的人越来越不受待见,只有老了还在努力更新自身的认知系统并积极学习的人才会更受尊重。</h3><h3>  </h3><h3>人生在世,中年危机必然会出现,但有了危机意识也不坏,这就看个人能否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的话,反而会形成新的成长机遇,去遇见更好的自己。</h3><h3> </h3><h3>就个人而言,我是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活明白,在临近四十五岁的时候才活出了自己真正的模样。抛开年龄不谈的话,我反而觉得青春虚度,年轻时远不如现在活得痛快。</h3><h3> </h3><h3>现在的我,任凭白发滋生,不再忌讳年龄问题,更不想和年轻人去争什么东西。</h3><h3><br></h3><h3>我很喜欢和二十一世纪出生的小朋友们平等交流,一方面不断领悟着“后生可畏”的道理,乐于向年轻人学习,一方面阿Q地想反正我也年轻过并不比新一代人少了芳华岁月,如此就可以直面日渐老去的事实而心安理得。</h3><h3> </h3><h3>对于死亡,在父亲突然辞世的重创中,我反复掂量了五年多,终于想通因为有了死亡的存在,所以人才会珍惜有生的岁月。</h3><h3><br></h3><h3>我要做的就是更加积极地生活下去,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心存不悔。</h3><h3> </h3><h3>佛家说,对于死亡要时刻准备着,准备着反而放下了。我很赞成这个观点。没有人知道死神何时降临,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离去,索性顺其自然,把握好自己所能把握的东西,豁达地活出自我来。</h3><h3> </h3><h3>当能够坦然地接受年龄的增长,当能够通透地看待死亡,我开始放下世俗生活的纷纷扰扰,回归精神世界,不断寻找那个更好的自己,越发喜欢法国作家雨果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h3><h3> </h3><h3>归根结底,一个人应该耕耘出更为富足的心灵园地来升华自己,如此方能顺利度过所谓的中年危机。麦子,你怎么看?</h3><h3> </h3><h3>因时间关系,就此搁笔。遥祝安好!</h3><h3> </h3><h3>高英</h3><h3><br></h3><h3>2018年1月18日</h3><h3><br></h3> <h3>声明:本作品系原创,转载必须带有原创作者“高英”的名称,否则将被视为侵权行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