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的书画艺术

非遗范

<h3> 高辉艺术简介</h3><div> 1962年生于辽宁昌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铁岭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铁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铁岭水墨画院执行院长,铁岭县文联副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书画创作。现工作于铁岭县文化馆。</div><div> 1989年进修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进修于北京画院, 2011-2012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第二届山水高级研修班。</div><div>书法艺术成就:</div><div>1993年入选全国第二届书坛新人展。</div><div>1994年1996年1997年书法作品连续三年入选参展辽宁省书法探索展。 </div><div>199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并获 银奖,</div><div>1999年入展全国第七届书法展。</div><div>2000年参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div><div>2007年书法作品在辽宁省美术书法群星展获 银奖。</div><div>国画艺术成就:</div><div>1993年1995年1997年三次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日交流展。</div><div>2001年国画《绿色家园》参展辽宁省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美展获 铜奖。</div><div>2003年国画《苍生》获辽宁省美术作品展群星奖 银奖。</div><div>2004年国画《山地》获辽宁省第十届美展优秀奖。</div><div>2007年国画《怆土》获辽宁省美术书法作品群星奖大展 银奖。</div><div>2007年参加“2007(第十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div><div>2008年在辽宁省文化厅举办的《群星奖》书法、国画获银奖。</div><div>2009年国画作品《秋的记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迎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辽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div><div>2000年参加中国文联在河南太行山写生创作中心举办山水画创研班。</div><div>2005—2015年十数多次赴陕北及全国各地写生创作,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div><div>2014年国画《往事湘西》获辽宁省美术作品展群星奖 银奖</div><div>2017年2月应邀参加画山画水画中国—当代名家学术邀请展。</div><div>2017年3月应邀参加“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北京海淀区四季青红博馆)。</div><div><br></div><div><br></div> <h3>古城荒堡断崖间</h3> <h3>大河汤汤</h3> <h3>家山祥瑞图</h3> <p><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0月9日高辉再一次踏上曾经无数次写生地黄河岸边高家洼</b></p> <h3>杜诗一首(条屏)</h3> <h3>正穿稠密芦千管(上联聂绀弩句)</h3> <h3>奇遇浑圆玉一堆(下联聂绀弩句)</h3> <h3>潇湘诗(条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行走与回望</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辉守候的精神故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 范君</div><div> 应该说高辉属于北方画家群体,其对于艺术的痴迷敬业是所有相识人的感受。高辉善于倾听、反思、内省和外拓,这是给我最深的印象。</div><div>一、根植黑土地于精神故土的艺术表现</div><div> 高辉以北方家园故土为主要创作的水墨山水作品,足见其真性情。其画面多是给人以拙朴、苦涩、耿直、粗犷、厚重的意境。这不仅是因为高辉笔下所描绘的北方黑土地东北大平原特殊题材,也是其绘画本体语言的传达。</div><div>1、从感性述求到理性审美层面景物表述的原初阶段。</div><div> 他笔墨下的黑土地山坡坡,老房子,东北平原特有自然生长的柞树、杨树等,无不参透着他对绘画本源的解读。中国美院博士导师王作均评价高辉作品:注重画面的概括、浓缩,着意将散落土坡碎石等景物加以归纳,多用焦墨偏直斜线为主的板块结构,运用多层叠加,适时分割结构聚集视觉强度。因此他的作品气势比较突出,在注重重大结构选择同时并未远离传统,石涛、石蹊、龚贤等也是叠石磊筑的绘画结构,高辉正是借用和继承了传统笔法的结构。高辉作品中厚拙来自作品大结构,来自其支撑结构的笔法。高辉把传统山石皴法以其直皴笔法力度呈现,披麻线更加强了自由率真浑厚的天性,从而奠定了从感性述求到理性审美层面景物表述的原初阶段。</div><div>2、外在表述景物,内敛传达笔墨。</div><div> 绘画线条艺术尤为重要,水平直线给人以平静、沉稳、舒展、安宁的感受;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流动与愉悦的感受。此外,线条还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例如两条粗细不同的水平直线位于同一平面时,粗的线使人感到它离人比较近,细的线则使人感到离人比较远。以线条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的中国传统绘画,高辉在运用线条这一艺术语言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div><div> 高辉几十年在家乡雄厚的黑土地上常年写生,这样的艺术原动力在其学习传统和转化传统元素时,自然笔性在作品表现上就显得畅快。拙朴的笔法和大胆的结构,整体协调自然,画面细节处理彰显一种浑朴的力量感,一种离俗的美感,细部不足成为宽解的理由。</div><div> 在不完全具象的表达中感受艺术境界的提升。像热爱母亲一样热爱这片黑土地,须叟舍不得离开;像父老乡亲那样挚爱这片黑土地,庄稼不收年年种的坚守。数十年画家乡最熟悉的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家乡的风霜雨雪、春夏秋冬、沟坎丘壑,平川山冈、茅舍村居、马牛羊、鸡鸭鹅无所不入画。持之以恒的写生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墨画作。而正是这样的土里刨食,造就了高辉坚实的艺术根基。而水墨精神的本质是大气象,大趣味,这表现在水墨精神的对话和延续上。而日常琐碎的生活场景,黑土地上四季转换的情调色彩,从凌乱的秩序中梳理整理调理,使其变得合理,合乎传统的文脉。正是这样的理念,在他的丹青点染中,凝聚成具有纪念和怀旧情绪的因素。从荒年与丰稔,幸福与悲境这些都有实在的内容有所表现。苍茫、奔放、明亮表现的不单是构图,而更是黑土地的精神实质,此即乡土乡愁真正的筋骨。在那些具有沧桑苦情中表现自己艺术语言,对土地和生命的深层次解读。此即艺术更具人文的温度。</div><div>3、自然与艺术的对晤</div><div> “俯观汉江流,仰视浮云翔”(苏武),“俯降千仞,仰登天阻”(曹植),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即色清明,势突兀。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即色重晦,势重叠。近山望远山谓之“平远”即色有明有晦,意冲融而缥缈。高辉以朝圣者,以身跋涉艰险之境,俯降世界仰登黄土高原俯仰自得。“晴景淡红烟景白,近山浓绿远山青”(徐玑)色变即距离远近关系,空气透视关系。以吾人视域之大,临假山形体之小,重山叠嶂,因可尽收眼底,所谓“高远”、“深远”、“平远”之现象,也就是“俯仰自得”,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物,视线的流动,转折,成为节奏化的行动。在高辉的山水绘画作品中,无不体现着这些高远、深远、平远的意境。</div><div> 高辉以自然与生活,艺术与精神反复融合,在自然和艺术中进行对晤,用笔墨语言转化,重复写生创作完善,从而生动感知准确转换在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契合点。格高思逸,魏晋士人逍遥于大川山河,纤尘不染,不受制约,自在的内心世界,成就一个独立人格。而高辉加之书法笔意的渗透,与汉人笔彩生动,以主观的自然意象与艺术的视觉意象相互融会,进入心象自由表达的气韵生动。</div><div>二、行走黄土高原自我提炼与自我唤醒</div><div> 因为眷恋乡土,高辉把目光从广袤的黑土地投向深厚的黄土高原,走安塞,下延川;出榆林、神木、宿清涧高家洼塬上;数往绥德、米脂、佳县,游历陕北,翻越秦岭,经汉中到川、陕、甘、宁交界宁强青木古川镇写生创作。秦川八百,黄土厚天,炎黄子孙世代生息之地,这样的延伸,唤醒沉睡的生命意识和深入探寻生命意义的所在。每次都以朝圣的心境,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经久不衰、连绵不绝、不屈不挠、生生不息强大的生力带给高辉的自觉和自省,使之情感带入绘画中,升华一种文化精神寻根意识,提炼一种承载生命精神符号的自觉使命。 </div><div>1、内省与外拓</div><div> 画分南北宗派,外禅内儒此观念演绎于诗文书画积久形成派系,师承理论而已。禅理(题材),诗意(诗歌表达),五代以降,倡导水墨为上山水画实践中,色彩似乎被忽略,为后人留下拓展空间。中国山水画色彩艺术从精神象征到心象表达,正是中华民族不息的文化血脉。</div><div>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源于山水画的美学思想。山水画应体现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意境,强调虚白意韵,强调平淡、柔润之色。艺术是哲学的体现,艺术借助本身特有形式昭示文理,表现文化意识的深层基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将与自然息息相通之艺术审美境界或意境,视为中国艺术精神至高追求。而古朴高远古风古韵之境,大巧若拙归璞返真朴拙之境,从简约粗朴的形态中显示出质朴淳厚的艺术特点,以及具备万物横绝太空之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恢弘境界;御风蓬叶泛比无限之杳渺天地间构写超凡脱俗的飘逸之境,也是一种清逸、超逸、高逸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的表达,使得逸这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渗透到艺术创作中。</div><div> 宗炳《山水画序》强调:“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从繁复到简练的升华。画面布局,虚实对比,冲突转换,渗化集整,律动闪烁。笔酣墨游,自然组织,写出画面的骨格,气势与格调,甚至画者的性灵表现出艺术最高境界。在笔墨表现上彼此界定,相互抵触,互为牵制形成具有生力品格的画面大结构,大关系。所以整体格调、氛围、情绪表达上强烈的精神内蕴之力。</div><div> 高辉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水法”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升他的山水艺术发展方向凭借高辉对绘画艺术执着和灵性,依然内涵耿直却内涵华滋独特“坡地山水”,在内省和外拓中呈现山水艺术。 </div><div>2、符号与隐秘的画意文心</div><div> 艺术是哲学的体现,艺术借助本身特有形式昭示文理,表现文化意识的深层基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将与自然息息相通之艺术审美境界或意境,视为中国艺术精神至高追求。而古朴高远古风古韵之境,大巧若拙归璞返真朴拙之境,从简约粗朴的形态中显示出质朴淳厚的艺术特点,以及具备万物横绝太空之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恢弘境界;御风蓬叶泛比无限之杳渺天地间构写超凡脱俗的飘逸之境,也是一种清逸、超逸、高逸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的表达,使得逸这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渗透到艺术创作中。</div><div> 高辉绘画笔法得益于其书法深厚功底,呈现“放”的状态,通过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两年研修,止于“收”的状态,这是他的独到之处,胸怀古朴,心思细腻。“远近青山列画屏,近山浓抹远山轻”(杨万里),绘画技法语言表达上更加流畅、练达自然、灵动高远。造型上整体气象,清净舒卷,气息清雅,固心生象,作品中追求清隽浑厚诗境。这些得益于他美院研修后,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加广度和深度思考,从传统绘画、书法、文学、音乐、收藏等众多领域中获得学养,养成他独有的对于自然土地和艺术修为的思维表现方式,这些正是高辉以绘画符号书写和内心精神隐秘所表现的画意文心之所在。</div><div> 林语堂先生曾说:“中国绘画的冲动,源发于山水。”从关外黑土地到塞上黄土高原再到江南秀色,高辉内心感受品味是跌宕起伏的,南北方山水融合,成为高辉笔下艺术最高境界的融合,而这些正是使其线条更加丰富,笔墨情感更加丰满,对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同画面节奏感达到契合。返璞归真,抱残守缺,高辉不断探寻解读不同地域契合的原始笔墨,传统与现代审美表现的融合,在体验自我生命和自我审视过程中,由外在自然秩序到内化主观精神画面的转化,从而达到由表面感性到内在理性的升华。我们从高辉作品中感受到弥漫浩然雄浑的深沉博大,洗尽铅华后的寂然圣洁也就不足为奇了。</div><div><br></div> <h3>  作者简介:范君,辽宁铁岭大康屯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书法家协会会员、铁岭市书协党支部书记。《指画研究》编委、《天津诗人》发稿编辑、《藏书报》特聘通讯员、《中国现代文化报》辽宁总编室书画版编辑。中国铁岭手指画研究院、铁岭中山画院特聘书画家。文字散见《诗潮》、《芒种》、《诗选刊》、《天津诗人》、《中国诗人》、《藏书报》、《中国书法报》等报刊。多篇论文入选《全国杨仁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国首届沈延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国首届辽海书坛论文集》等。参编《铁岭古今诗词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铁岭卷》等多部著书。<br></h3><div>QQ邮箱:747590562@qq.com </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