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为一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成功行颈椎前路手术

骨科——娄斌

<h1>患者赵某某,四肢麻木无力8个月。经保守治疗无效,且进行性加重,最终确诊为颈椎病(脊髓型),为求手术治疗来我院。入院查体:典型痉挛步态,行走不稳。四肢肌张力高,肌力降低。左侧T4,右侧T6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四肢腱反射均亢进,双侧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h1> <h1>患者术前呈明显痉挛步态,行走不稳,详见录像。</h1> <h1>CT平扫可见颈5/6椎间盘突出,椎管明显受压。</h1> <h1>核磁共振显示颈5/6水平脊髓明显受压,呈“钳夹征”,并颈5椎体平面以上的脊髓水肿。</h1> <h1>手术采取颈椎前路,行4/5及5/6双节段减压。刀口位于颈前,长度仅仅6CM。</h1> <h1>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齐主任查房一丝不苟。</h1> <h1>我们术后每天都记录出脊髓平面的变化情况,并做标记,注上检查时间,清晰直观的反应出脊髓平面的明显下降,提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很满意。</h1> <h1>术后X片所见。</h1> <h1>手术后,患者步态明显稳定,四肢肌力明显改善,恢复无陪护下独立行走。详见录像。</h1> <h1> 脊髓型颈椎病简介 </h1><h1></h1><h1>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是以椎间盘退行性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相邻椎体节段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以此构成对脊髓和/或支配脊髓血管的压迫因素,导致临床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颈椎疾病。</h1><h1> 脊髓型颈椎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局部和神经功能为主要表现包括颈痛、手臂麻木、行走乏力及步态的改变。局部疼痛是较常见的症状,其特征为颈项酸痛、无力,坐姿过久或睡眠时加重,上肢包括手指麻木、无力;手部精细动作一过性障碍等。上述表现与脊髓压迫的程度、部位有关,脊髓前方受压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侧后方受压则表现为感觉障碍。<br></h1><h1> 因支配骶、腰、胸、颈的神经纤维在皮质脊髓束中呈由外到内的排列顺序,因此脊髓受压后运动障碍出现的次序通常为先下肢后上肢。首先表现为下肢步态蹒跚,逐步发展为肌张力增高,晚期可出现痉挛性瘫痪。感觉障碍出现的次序,根据脊髓丘脑束在脊髓内的排列顺序,也是先下肢后上肢。一般首先出现下肢无力和麻木,逐渐向近头端发展并可出现胸腹部束带感。由于两方面程度的差异,可出现非典型“感觉分离”现象。<br> 核磁共振可以清晰反应出脊髓受压的情况,T2加权像显示脊髓信号强度增强,表明脊髓将发生局限性不可逆性损害。黄韧带张力性降低或动力性纤维环膨出、椎体后缘骨赘,椎间孔周边骨赘以及小关节的骨性增生引起的脊髓受压均能清晰表现。<br> 关于治疗方案,多数学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诊断就应考虑手术治疗。至于手术的时机,通常认为应在临床发病后6个月以内。有明确的脊髓功能障碍者,不宜观望、消极等待,以避免不必要的脊髓造成可逆的功能障碍。</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