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在给家人回信的一首诗。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却用这样一首诗告诫,邻居见张家虽然在朝任要职而没仗势欺人,反而如此谦让便也让出三尺,就这样形成了传世的“六尺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故事的结局唯美的,但从中不难看出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神圣而重要。张家的墙代表人民对墙的态度,而长城这项国有资产则是整个中华民族对墙的一种态度。墙圈定了所有权和势力范围,更是一种归属感的存在。墙一旦遭到侵入便觉家要失去,国要灭亡。归属感和尊严似乎遭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危机感也愈发强烈。在墙外可以开拓进取,在墙里可以坦然认真的品味生活。墙、寨、城墙、长城这四种墙一道架起了中国人的“家国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在我生活这的关中农村,人们对墙除了“圈定”,还有一种就是 “北墙生活”。冬日的北方分外寒冷,再加上咄咄逼人的西北风,那可谓真的是寒风刺骨呀。这就便形成了“靠北墙晒暖暖”寻常而又壮丽的景象。北墙面向暖阳,从日出开始一直拼命积攒着热量,到半晌午时分热量已经可以让人们稍感温意,而这种积攒一直持续升温直到太阳西斜。一向寒意袭人的西北风也恰好被甩在身后,更无法撕裂坚实黄土墙,也便知趣的从头顶刮过,绕道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样“北墙”一边贪婪吸收日光浸泡在暖阳的温泉中,一边用坚实的躯体抵挡和驱赶寒风,霎时就成了避风港。墙里墙外景象自然分明。人越聚越多一个个面孔在沐浴暖阳时被紫外线浇注的黑哟哟、亮光光。这里涵盖这除女人外的所有老、中、青还有老人带来的孙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群也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便是能言会道者,说起村巷新闻滔滔不绝,大事小情天文地理无不知晓,其言语不乏诙谐幽默逗得人群笑声四起。第二种人话语不多,却句句能改变现场的情绪与方向,这些人要么是德高望重者,要么是兴家置业的楷模,他们用满目正色保持者风范,在滔滔不绝者之后负责补充部分。要是肯定前者那前者自然愈发得劲,如果否定了那马上就是一场唇枪舌战。一方话语充分,一方言辞犀利这马上就上升到了新的阶段“抬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第三种人来这就是为了聆听,他们既没有丰富的见闻,自然不能说会道。不甘寂寞也想语出惊人的他们,在看到“抬杠”之势已形成,便很快分化到相对的两方,把先前积攒下的一字半句等待时机派上用场,可结果大多是令人失望的。有时竟被攻击的觉得尊严受伤害,成为巅峰对决的“炮灰”。情绪激烈者甚至动手,这种情况便在人们的一哄而散之下得以制止。当然,这种冲突是出于各自立场并不影响下一次为坚持正义和扬眉吐气而倒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时村里的重大决策或者政策宣传都在这进行,这时妇女才可以享受着只有男人们可以拥有的暖阳。而随着决策的出台妇女们就悄然离去,在她们看来这是男人们的世界而表现的毫无兴趣。剩下的时间继续闲谝、象棋、纸牌等娱乐,争得面红耳赤那是自然。小孙子偎依在爷爷身旁经不起叫卖的吆喝声而撒娇着,旁边的人就怂恿小孙子赶紧要钱去买。老人这时既心疼孙子又怕别人说太娇惯后生而矛盾着,又有儿孙相依的欣慰感。最后往往还是满足了小孙子的要求,而每次都告诫这是最后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里的人们面对自然和社会表现的是一种泰然自若的豁达风范。他们谈论天下大事也最多是为了获取其中的一种乐趣,为因自己是平凡人不会担惊受怕而欣慰。为权利、金钱铤而走险甚至手足相残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作为平凡人他们看待这种矛盾应该是“兄弟阋于墙”的事。而闹到沸沸扬扬是很不光彩的事即便是从中获利也觉得羞愧于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墙不光是一种阻隔,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维系,墙的本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的阻隔不是看得见的墙,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心墙。如果处理不好墙里墙外,或者既是墙外又是墙里的问题那么整个用来维系社会的正义之墙、团结之墙、归属之墙将受到动摇甚至崩塌。</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 伟 2011.12.10麟游</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