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母爱

一叶知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图/一叶知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歌曲/《思念母亲》/塔斯肯</h3> <h3> 也许是因为临近春节的缘故,连续几天梦见了仙逝三年多的母亲,母亲的音容笑貌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总是挥之不去,忘却不了。因而静下心来,整理我在母亲病重期间写的母亲的生平事迹,连同母亲的照片制成《美篇》,以示对母亲的思念……</h3> <h3><font color="#010101">  1931年农历正月21日,一个飘满梅香的冬日,在白莲镇一个普通的人家里,一个平凡的江南女子——我的母亲,迎着腊月的凛冽来到了这个世界。或许是因为冬日的刺骨寒风,赋予了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又或许是因为冬日的皑皑白雪,赋予了母亲纯净高洁的灵魂。春去了,冬来,叶绿了,又黄,风风雨雨84载,母亲用她弱小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撑起了一片足以让她的子子孙孙祖祖辈辈都为之骄傲的蓝天。</font></h3> <h3>  母亲出生的年代是一个贫困、萧条的年代,然而母亲又是幸运的,因为外祖父开设药店,家境比他人较为宽裕些,,在当时的条件下算得上是小康了。母亲年幼时聪慧伶俐、乖巧懂事,深得外祖父外祖母的喜爱,到了就学年龄,便送母亲去上学读书。读到了初中,因为外祖母舍不得爱女,不愿送女远出求学,以致初中未竞。尽管如此,好学的母亲从未放下书本,她凭借着先天的聪颖加上后天的勤奋,1951年,母亲通过考试,光荣的参加了小学教育工作,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一个旅程。</h3> <h1><b>为师 德先行</b></h1> <h3> </h3><div> 母亲参加教肓工作以来, 先后在衡东县的南湾、真塘、青山、甘溪等乡镇小学任教,教鞭一拿就是三十多年。多少个寒冬酷暑,多少个秉烛之夜,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培育了满天下的桃李。</div><div> 她爱学生胜过爱自己,上门为学生补课风雨无阻,上门为孤儿打理日常生活从未间断,在工资微薄的年代,母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毫不吝啬的接济贫困学生,宁可自己的孩子少吃短穿。犹记得,为松塘村建校,母亲上山砍竹,挑砖,干到晚上九点多,次日仍坚持上课;为香花村建校,母亲和群众一道做小工,看管材料;当群众听到母亲调走的消息,燃炮相送一里多路,依依不舍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着母亲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崇高品德。</div><div> 母亲是善良的,母亲亦是好强的,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多年,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矛,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在学生的心里,母亲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在同事的心里,母亲是一位敬业的好同志,在家长的心里,母亲是一位德才双馨的好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便是母亲从教生涯最真实的写照。</div> <h1><b>为妻 贤为重</b></h1> <h3> </h3><div> 1953年,22岁的母亲正值青春年华,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父亲,并于三月喜结连理,自此,母亲开始了她人生意义非凡的第二个旅程。</div><div> 母亲对父亲的爱堪称传奇,为妻之道堪称楷模。所谓的海枯石烂、所谓的地老天荒都及不上母亲对父亲的那份深情。文革期间,是非黑白颠倒,父亲不意划为右派,开除公职回家,家无片瓦,家境陷入低谷。母亲每天穿梭在家与单位之间,常是一担来,一担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其劳累和辛苦,可想而知。但母亲从没有怨言,她快乐的劳累着,幸福的奔波着,为了她爱的丈夫。在父亲患病期间,母亲强忍着心头的疼痛,亲侍汤药,精心护理,捶背摸胸,问暖嘘寒。既要照顾父亲,又要照顾子女,还要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可为了减轻父亲的精神负担,母亲从不在父亲面前生气,总是细言轻语,总是笑脸相迎,其热情安慰之语,何止万万千千啊。父亲过世期间,母亲悲痛至极,可望着年幼的儿女,母亲不得不坚强的站起来。</div><div>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母亲让父亲一辈子记住了她美丽的笑容,却把一辈子的悲伤留给了自己。</div> <h1><b>为母 爱如山</b></h1> <h3> </h3><div> 谈起母亲的爱,就是说上几辈子都说不完。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儿女孙辈。母亲先后生育了四个儿女,为了儿女求学,就业,完婚,出嫁,耗尽了一辈子的心血。数不尽的日日夜夜,道不完的朝朝暮暮,我们眼里总是能看到母亲劳作的身影。母亲矫健的身板因为儿女渐渐佝偻,母亲美丽的容颜因为儿女爬满了皱纹,昔日如花的母亲如今满鬓霜白。</div> <h3> </h3><div> 依稀记得,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奔走于高山峻岭之间,砍柴、挑脚,肩脚磨起了血泡。为了儿女能过上好日子,母亲还承包了饭堂,她早起晚归,做面食,煮稀饭,洗菜炒菜,每天都要劳碌十多个小时。腰酸了,背痛,,生病了,母亲却从未在儿女面前吭过一声。在儿女的眼里,母亲就是一棵大树,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女们在母亲的羽翼下一天天、一年年快乐幸福的长大,终于成年了,结婚生子了,此时方才明白母亲原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她也需要有人疼,她也需要有人护啊。只是因为那份爱,那份对儿女无私的爱支撑着母亲趟过了一条又一条苦难的河。</div> <h3> </h3><div> 儿女们长大了,成家了,为教育事业贡献了三十多年的母亲也退休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按理母亲应该轻松了。可几十年疲于奔波的母亲却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把为儿女操劳当做了人生最大的快乐,儿女不用她操心了,她就把这份爱又投递到了孙辈。</div> <h3><br></h3><div> 1983年,外孙、孙子、孙女相继出生,相隔仅七十天,一年连添三喜,母亲那份欢喜,忙前忙后,不亦乐呼!教他们读书识字,教他们做人处事,就连孙儿们参加工作她都要亲自把关。如今,孙儿们均已参加工作,相继成家立业,又添曾孙。一大家子四代同堂,其乐融融。母亲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才华,转移到培养子女和孙辈的操劳上。因为母亲的影响,子女们在各行各业赞誉有加,孙辈们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div> <h1><b>为人 赞满堂</b></h1> <h3> </h3><div> 在母亲的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抗争特质,就像冬日里的腊梅,吃得苦中苦,耐得劳上劳;她宽容厚道待人,诚实守信办事;她受得千般委屈,担得万般重任。这种中华民族的女性典型品质,影响并支配了她的一生,也是她能够走出困境,赢得社会和晚辈们尊重与爱戴的关键原因。在母亲任教期间,不仅把热心和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也投入到了繁重的社会活动中来。母亲所在的村、乡、镇以及居委会,只要提起母亲的名字,无不竖起大拇指。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母亲毫无报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身影。谁家有事求她,她总是有求必应,全力帮忙。退休后的母亲,并沒有让自己像一个老人那样生活,而是像一个年青人那样奔走着、活跃着、思考着、操劳着。同時也享受着同事、朋友、邻里和家人充満敬佩、充満敬仰、充滿尊重的目光,享受着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div> <h3>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原本平凡的江南女子,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家,一生却只懂得奉献,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原本柔弱的江南女子,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难,却仍然积极乐观的撑起了一片广袤的天空。</h3> <h3>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而经典的,是传奇而普通的。惟其平凡而普通,更能解读和领略她的传奇和经典。在儿孙子女的心目中,她的人格是伟大的,目光是慈祥的,胸怀是博大的,心地是善良的,精神是崇高的。</h3> <h3>  岁月如澜,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了母亲的生平,见证了母亲的付出。生命的盛开是一朵花,蕴藏着梦想。对母亲来说,梦想在现实中破碎,饱受的是数不尽的风雨。这个过程没有欢笑,只有苦难。她承受苦难,却没有放弃,坚持让儿女们长大成人。这就是母亲的信念,惟一支撑着母亲的信念。倏忽之间,岁月已经让母亲容颜老去,如草荣草枯,已是84秋。母亲的生命随着岁月的流逝,肺癌的恶化在渐渐的枯黄,就像日历一样一页页如同落叶飘飞了……</h3> <h3>  2014年7月16日黎明时分,肺癌夺去了母亲的生命,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托起了84载的蓝天,离开了让她牵肠挂肚的儿女。</h3><h3> 母亲不舍的走了,她没想到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母亲走的时候,连一个字,一句话都没说,却将无尽的爱,永远留给了儿女绵长的思念……</h3> <h3> 一声亲爱的妈妈,一辈子叫不够啊!下辈子、下下辈子……让我们永永远远都做您的儿子,好吗?让我们永永远远都能叫您一声亲爱的妈妈!好吗?</h3> <h3>  妈妈,我们永远都是您最爱的孩子,即使您去了天国,也不要忘了您含辛茹苦带大的孩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