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施托姆的小说,不仅笔调优美细腻的,而且情节生动曲折,更渲染上一股感人至深的气氛,使人读来,颇有情意绵绵、不胜感叹的韵味。</h3><h3> 作品《白马骑士》主人公豪克·海因,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际经验,又有为人民谋求福利的进步思想和崇高理想;但是,群众对他的思想和举措却难以理解。所以,在领导群众修造海塘的过程中,他一方面要同大自然斗争,另一方面又要跟社会的落后因素斗争。这样的孤军作战,最终造成主人公的一场悲剧。</h3><h3>《白马骑士》是作者依据儿时从祖母那听来的传说而整理出来的。传说自然要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这必然会使作品具有某种神秘性。小说开头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骑着白马的人,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人是谁?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这一切都是疑团。而作者要的也就是这种效果。作者借用神话传说的先设置了一个悬念,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在设置了一个精彩的开头后,作者才采用夹叙夹议手法,以一个讲故事书的人和一个听故事的人所构成的说听方式慢慢地展开叙事。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作者又常常跳出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给人们多角度的思考。小说家始终围绕那个骑白马的人展开跌宕起伏的故事:骑白马的人神秘地出现又神秘地消失,引起众人的惶恐,惟独“我”对老校长讲的关于白马骑士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接着,主人公豪克·海因出场了……作品又采取倒叙的手法,对故事书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所以说,在情节上安排上来讲,作品是相当成功的。</h3><h3>《白马骑士》借助一个德国的民间传说,塑造了豪克·海因这样一个新型人物形象。他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打破传统的束缚,勇敢地同大自然作斗争。他所创造豪克·海因堤岸一直造福后世。然而,他能战胜大自然,却抵挡不住人们不理解的洪流。虽然主人公有为人们奉献的心愿,但由于他缺乏与群众的深入沟通,导致人们对他的做法十分不理解。他们反对豪克·海因的非常规举措,譬如,不维修旧堤,而花大代价去修建新的堤岸。这种隔阂造成了主人公不幸的命运。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缺乏群众基础的运动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的。</h3><h3>作品中景象描写也十分突出。尤其是对“耶韦小岛”上的死马残骸的描写。作者使用蒙太奇的手法,让人感到幻象重重:近看为一堆白骨,远望却成了一匹在月光下进食的活生生的马。是死的还是活的呢?这也呼应了神话传说特有的神秘性。看到那不断变化的幻象,短工不由得打了几个寒噤:“走吧,伊文,他说这东西不是好兆头,我们还是回家去吧!那肯定是魔鬼的坐骑。”豪克·海因无意中获得了这匹被称这“魔鬼坐骑”的白马,并把这不幸的东西带回了家,结果引来死神的眷顾。最终,全家人都丧生在茫茫的洪水中。</h3><h3>施托姆的创作,处于歌德所在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向着托马斯·曼所在的资产阶级没落时期过渡阶段。就这点而言,他的作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除少数作品之处,他的其他小说的内容,多半局限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的小圈子内,很少接触到当时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诗人要成为古典作家,就需要在作品中把他那个时代的基本精神内容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反映出来……我无论怎样也只好满足于戏院两侧包厢的位置而已。”</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