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font-size: 16px;">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就像彩虹,转瞬即逝,有的却像太阳,它会凝聚着光芒,照亮你的生命。</span><br /></h1><h3> ——题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你说见字如面,我们都在努力生活</b></h3><h3> <br /></h3><h3> 第一次和马克有交集源自于我在丽江给朋友寄的明信片,朋友发了空间动态,配图是我明信片的照片。马克留言说感觉我的字迹很好看,朋友牵头让我们间接成了朋友,后来也聊了很多,聊当下,也聊末来。</h3><h3> 马克和我朋友是大学同学,学习期间马克作为交换生去了美国,现在研究生毕业。有一点我很佩服马克,就是他一直都清楚自己要什么,知道怎么去做。</h3><h3> 大学他修的专业是"马学",没错,就是字面意思,动物中的那个"马"。这个专业其实在国内来说相对比较冷门,但是他很爱自己的专业,所以他选择了出国深造。国外学习期间,我不止一次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他说那里的乡村,空气真的很好,但都不及家乡的一草一木来的舒适,甚至连梦里的微风,都有着他想要的归属感。</h3><h3> 我问他对未来的打算,他毫不犹豫,说肯定回国从事相关职业,中国作为一个马场还未完全成规模的潜在市场,应该会有很多大展身手的机会。当然,落叶归根是最重要的一条。</h3><h3> 我们之间有一个小习惯,就是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给彼此写一封信拍照发给对方,交流一下最近又背了几个单词,看了几本书,有什么感悟,又有什么好的推荐。他很博学,了解很多东西,所以我总需要忙着背单词、看书,才能卯足劲儿追上那么一点点。他也很谦虛,有时候会写满两大页纸,有小琐碎,也有对未来的憧憬。</h3><h3> 很多人觉得,写信不及发邮件来的便捷,的确是。可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手写的信里包含的情感更丰富,我们能从信件中读出对方的情绪,认真或者仓促,细腻亦或急躁。拍下来发给彼此,就可以节省下漫长的邮寄时间。我喜欢朋友间这样细腻的相处方式,很有温度。大家彼此鼓励,彼此督促,他说:"见字如面,我们都在努力生活。"</h3><h3> 我一直都很感谢他对我的鼓励,以及给我人生带来的正能量。只是很可惜,后来因为工作原因鲜少使用手机,联系也随之减少,时至今日,我们几乎失去了联系</h3><h3> 感谢相遇,至少我们都曾对未来充满期待,也曾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一起并肩奋斗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她说青春万岁,我们还是最初的模样</b></h3><h3> <br></h3><h3> 我和芳是初中同学,关系好到亲密无间是在高中以后了,初、高中都在一个班,关系难免亲近些。很多人问过我对高三的感受,我的回答没变过,那就是:太充实了,充实到真的不想再重来一遍。这让我想起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span style="font-size: 16px;">段话:假如有一天醒来,你发现你正在高三的课堂上,</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口水流了满桌,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你告诉同桌说做了个很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让你好好听课。你望着窗外的操场,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都还充满希望。</span></h3><h3> 我并不知道再来一次,我会有多少改变,只是很感谢那些难熬的日子里,曾有那么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和我站在一起。</h3><h3> 数学最差的时候,我考过14分,满分150分。当时数学老师用两根手指夹住那摇摇欲坠的试卷,不屑一顾的告诉我,这次你数学是全班第一,倒数的。我迎着全班的注目礼,咬牙忍着眼泪回到座位,努力没有哭出声。那可怜的自尊心,就这么土崩瓦解掉了,恨自己的不争气,也愤老师的不屑一顾。可是除了擦干眼泪继续努力,又能怎么办呢?</h3><h3> 那天,芳对我说,其实每个人最关注的只有自己,不会有人太在意你今天考了多少分,即使关注了,也只有这一阵子,明天也许就忘记了。你尝试着把自己看轻一点,就不会那么难过了,下次努力就好啦。阳光下,她的侧脸被镶上好看的轮廓,我认真想了想,擦擦鼻涕笑了。</h3><h3> 那个时候我们背负的心理压力太大了,怕对不起父母,也怕辜负自己。只有在周末自由活动的时候才会抽那么一点点时间去草坪上咬一支雪糕,聊天到慢慢看着它融化。一周只有那么点时间,我们光明正大的留给自己,用相互倾诉的方式来缓解这周所有的负面情绪。当时她坐在我身边,我们幻想着自己五年后、十年后的样子。现在是七年后,她依然坐在我身边,我们正在回忆当年的样子。</h3><h3> 上次休假我们约好见面,她去车站接我,见面之后热情的拥抱,暖化了我们彼此奔波的劳累。我们寒暄着彼此的穿着打扮发生了哪些变化,吃饭时,她点了我爱吃的菜,又补充道:“这么多年,口味不会变了吧?"我摇摇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我们也默契的好像从来没有分开过。</h3><h3> 亲爱的,感谢此生可以遇见你。我们一起走过青春,也走过天真,希望就这样一直走到白发苍苍。那时候,你顶着花白的头发也要记得问问我:"这么多年了,你的口味没变吧?"我会笑出满脸的皱纹回应你:"一切如初。"</h3><h3>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说往事随风,我们都要笑着说再见</b></h3><h3> <br></h3><h3> 几个月前和男友分道扬镳,分手之初,无数次想过破镜重圆,后来才发现,其实一个人也还真的不错。怕的是有一天自己强大到不药而愈,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依靠了。之前有朋友问我这一生遇到过几个渣男,我笑笑,你说我何其幸运啊,竟然从来没有遇到过,实在不知渣男为何物。的确,我们分手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事情对不起我,而是我们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简单来说,就是不太合适。</h3><h3> 两个城市的距离是两千六百公里,也就是我和他的距离,在地图上不过几厘米,可放到现实中却成了一个无限膨胀的大数据。这个大数据,成了我们之间的鸿沟和枷锁。刚在一起的时候,他恨不得每天给你打无数个电话,让你天天错觉周围自带声音回响,初始可能会有些烦躁,但慢慢的,你会习惯,习惯这种频率,也习惯这个声音。所以当后来他可以一整天不联系你的时候,你就觉得好像周边总少了点什么。而这个时候他告诉你他手机没电了,可他不知道你已经打通过他的手机,只是无人接听,也发过短消息,只是未见回复。于是你打个哈哈这事就算过去了,可是你很难抑制内心的愤怒,因为你从早上起就一直在担心他是不是手机被偷了,或者是不是出了什么别的事情,担心一整天的结果就是,他好端端的坐在自家客厅吃水果。好吧,算你狠。</h3><h3> 再者因为距离遥远,自然不可能知道彼此每天的情绪变化。比如今天我挨批了,情绪不佳,说话的语气可能就会有失温柔,而我并不知道对方其实今天也情绪不佳,所以摩擦就产生了,而且愤怒的人通常排斥跟对方进一步的沟通,好吧,情况恶化了。</h3><h3> 我说活得太累,天天要关心自己的情绪,还要照顾对方的情绪。同时要自我催眠,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他今天很辛苦啊,我不能跟他生气,要体谅他。这种情景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我问自己,为什么,究竟为什么我要让自己活得这么累?如果一个人比两个人过得更好、更开心,那为什么要勉强在一起呢?</h3><h3> 后来他找到我,说都可以改,和好如初行不行的时候,我都还想问一句:"你早干嘛去了,始终如一这件事情真的有这么难?"机会我曾给过一次,只是你的承诺没有做到呢。</h3><h3> 我说,余生我们都要自己走,跌跌撞撞也好,头破血流也罢,往事随风,我们都要笑着说再见。并没有后悔遇见你,只是发觉朋友比恋人的身份更适合。</h3><h3> 一生那么长,总会有人一不小心就闯进了你的世界,好的坏的,都收下吧,毕竟每一个人都带着亿万分之一的几率走近你。</h3><h3> 嗨,很高兴遇见你。</h3><h3><br></h3><h3>(谨以此篇来纪念我的2017,希望2018能有更多收获。最后,想跟所有出现在我生命里的小伙伴道一声:嗨,很高兴遇见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