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一到腊月,就似乎有了年味。因为到了腊月,什么五豆节,腊八节…逐个儿就到了年关。 <div> 在童年的记忆里,腊八节就是一首歌谣。因为在乡下人的口中就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过了五豆(腊月初五),长个斧头;过了腊八,长个杈把;过个年,长个椽。”在当时只听到,但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只能听大人说是过了这些时节,白天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当时就那麽去理解了。 <div> 当然,在童年腊八节并不仅仅是追求听什么歌谣,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盼望的是吃自冻腊八冰(就是小孩子们在腊八前一天晚上冻的冰块)和在腊八这天早晨每家每户都吃腊八面条。 </div><div> 对于我们那时来说自冻腊八冰就是最快乐的事情。到了腊月初七的晚上,孩子们都会开始冻冰,先用一个碗取半碗凉水,再加入一些糖精,接着在和好的糖水里放入少许的香菜和用胡萝卜切成的不同花样切片,还有零星的五谷种子,顺便还要放上一根红绳子,便于第二天提出来,最后放置在较为阴冷的窗台外,等待当晚完全结冰。待到腊八这天天蒙蒙亮,小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起床到放置冰碗的窗台看自己的腊八冰,首先看冰面突起的部分里有什么种子就可以预示当年那个方向的这类谷物会有好的收成,当然这是那时候农民的一种最纯洁最朴实愿望。整体看所冻腊八冰,就像里面有红花绿叶的镜子,美观漂亮。小伙伴们去学校时都会拿着自己的“杰作”去炫耀,并和好友分享,个个小伙伴用舌尖吸溜吸溜地舔着冰块,并不感觉冷,有时干脆放进嘴里嘎巴嘎巴地嚼着,并且互相逗乐。因为自冻腊八冰里加入了糖精吃起来很甜,所以都彼此分享。并且说吃了腊八冰就不会肚子疼(当然这是没有根据的一种乐趣),简单的快乐充满其中,幼稚的童趣回味无穷。 <div> 另外,腊八吃一顿香喷喷的面条也算是改善生活的一次机会。因为那时我们农村人平时很少吃到细粮,常年吃粗粮。待到吃腊八面条,我们那时候总是使劲地吃,将小小肚子吃得鼓鼓的。的确,那时候这就是我们童年最盼望的生活了,再好一点的生活是无法奢望的。 </div></div></div> <h3><br></h3><div> 如今,腊八节这天,大人小孩都流行去饭店吃腊八粥,粥的佐料及其讲究,什么花生米、桂圆、杏仁、大红枣等等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我们小时候都没见过。全家人或者朋友坐在一起一边吃腊八粥一边交谈着这一年的过往,并畅想着未来。现在在孩子们中间再也见不到我们童年时代那种快乐地吃腊八冰的场景。因为现在的孩子追求的不再是曾经的简单生活。他们个个是丰衣足食,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更加地丰富多彩,我们那时童年的生活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的孩子就如同生活在天堂里,祝愿如今所有的孩子们能健康成长,能在他们的童年里留下更为快乐的记忆。 </div><div> 再有两天腊八节又要到了,让我们去吃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吃出我们的快乐,让人们的生活像腊八粥一样甜甜蜜蜜。</div><div>(写于2018.1.22)</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