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无意中得知,这种野果子叫"高梁泡",跨越了数十年今终获答案。</h3> <h3> 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树莓地莓见多了,也吃得多了。 </h3><h3> 春天来了,野草莓花开了,开在乡间小路旁、池塘边、山坡上、石坎下......茂盛而翠绿的叶片上点缀着一朵朵六瓣小白花。绿底白花,清新淡雅。初夏时节,野草莓成熟了。不用费力寻寻觅觅,心中自有一份树莓地莓分布图:那个山坡上有一大片的地莓;这条溪边有很多株树莓……绿叶丛中点点红,虽然叶片仍是茂密,但哪儿藏得住那累累硕果?有的野草莓隐若于灌木野草中,于是便拔开杂物见草莓。摘来几颗吃吃,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因而也吸引着孩子们前去采摘。欢呼着、雀跃着,摘完一批红一批,似乎无穷无尽釆摘不完。</h3><h3> 就儿时的认知,野草莓只有树莓地莓之分,再不就是不能食用的蛇莓。稍长大点念书了,从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得知鲁迅先生笔下一种叫"覆盆子"的野果,但说实话时至今日仍分不清树莓和覆盆子。</h3><h3> </h3> <h3> 某年冬日的一天,路过了一久未路过的池塘。只见池内水已干涸了,大池塘已被毛草、狗尾巴草以及灌木类植物填满,残枝败叶有些萧条。不经意间被池边的类似于"树莓"的红色野果吸引了。小"树莓"一颗挨着一颗,连成串挂在藤状灌木上,鲜红而晶莹,足有7、8串。站在池塘边小心翼翼的拉过枝条折了2串,手被刺到了但仍不甘心,试图一扫而尽,但因站立于池边重心不稳、身体摇晃不定而深感危险,作罢作罢!而后大着胆子品味了一下,味道与树莓相差无几,只是比一般树莓更鲜甜一点。问一路过的老人,曰"石灰苗"(谐音),可以食用,但仍心存疑虑,致使后来的日子里只要一看到树莓脑海里总会跳出这红串串。</h3><h3> </h3> <h3> 今无意之中从网上获悉此果子大名"高梁泡",又名十月苗、寒泡刺等,是一种常绿蔓生灌木,果子成熟后呈红色,但有几种变异品种可以结出黄色的果实。</h3><h3> (图片来源于网络)</h3>